2020教育自造者培力計畫報名簡章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0年8月11日 (二) 16:58由黃鈴諭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計畫說明:

透過學員的「自主學習」與「自我培力」,培養「能帶領學生自主學習」的師資;此師資能透過扮演「嚮導」、「陪伴者」、「教練」等三種角色,幫助學生「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完整培力流程約為兩年,學員須參與社群,繳交公積金 3000 元,進行組課、場域實務浸潤、成果發表;組課的收支採參課者「自給自足,公平分擔」之原則。

本培力正式名稱為「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線上報名:http://em.gogopublic.net/EM/signupDoings/signup.php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台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課程架構 :

教育自造者培力共分為七大階段

  1.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自我診斷。可併入共識營進行。
  2.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組課共學——兩人搭檔組課,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4.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5. 組課典藏——完成學習履歷,準永久性的學習歷程典藏與學員能力表達。
  6.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7. 海星增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課程資訊:

一、修業期間

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合計二年。

二、期程規劃

  1. 共識營:2020.08.15~2020.08.16
  2. 組課共學:2020.08.17~2022.08.31,採 18 小時一學分,學員彈性決定組課共學時間,合計90小時。
  3. 場域修練:2020.09.01~2022.08.31,學員自主協調,實作時間合計 144 小時。
  4. 成果發表:2022.08.31前。

費用:

  1. 公積金:NT 3,000。
  2. 90小時的組課:視各組課內容而定,平均約 NT 7,650 。由各門組課的課主收、付,實收實支,報名時不用繳交。
  3. 公積金繳款專戶:永豐銀行華江分行,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帳號:15501800027506
  4. 學員無論是否完成全部培力流程,公積金均不予退還。

共識營活動時間地點:

時間:109年8月15日(六)~8月16日(日)9:00~16:30

  • 上課時數共計十三小時
  • 午餐休息一小時

地點:台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10號6F)

交通資訊

捷運:搭中和新蘆線(4號橘線)或松山新店線(3號綠線)在「松江南京站」下車,8號出口步行約8分鐘左右
公車: 南京吉林路口站(5,12,26,46,248,266,266區,282,282副,288區,292,292副,306,306區,307,604,605,652,711,797,1501,1505,1802,1802A,1803,1815,棕9,紅25)
公車:吉林國小站(46、市民小巴9)

『08.15(六) 活動規劃』

時間 活動內容
09:00~09:10 報到
09:10~09:20 簡短說明兩天流程、暸解活動
09:20~12:00 破冰遊戲
12:00~13:30 午餐
13:30~14:30 簡易面談(計畫整體說明)
主持人:丁志仁
14:30~15:20 經驗分享:組課共學
海星成員
15:20~15:30 休息
15:30~16:30 綜合座談討論
16:30~ 活動結束


『08.16(日) 活動規劃』

時間 活動內容
09:00~09:10 報到
09:10~09:20 OST說明
09:45~10:15 組課 OSTI
10:15~10:45 組課 OSTII
10:45~10:55 休息+新聞牆投票評點
10:55~11:50 OST綜合討論
11:50~13:00 午餐
13:00~16:00 討論並議定:

1)議事規則
2)名詞解釋
3)組課共學簡則
4)場域修練簡則
5)成果發表簡則

16:00~16:30 確定本期學員與工作分工
16:30~ 賦歸

活動對象:

  1. 年滿 22 歲。
  2. 對自我培力有興趣,期待成為自主學習的帶領老師的我國國民。

線上報名:

http://em.gogopublic.net/EM/signupDoings/signup.php

預期成效:

  1. 習得教育自造的能力,並將「群學」轉化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 在場域實踐與實務浸潤中,反思自己對教育的想法,並修正為自己的教育洞見。
  3. 為實驗教育師資、體制學校教師、學前教育師資、終身學習教師與工作者,提供自主學習與自我培力的進修方式。
  4. 為未來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的典範。
  5. 催生各種有用的教育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