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組課共學簡則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0年8月17日 (一) 11:32由黃鈴諭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標

增進學員:

  1. 自主發展學習活動之能力。
  2. 練習找出學習需求。
  3. 與學習需求相近的夥伴,合作「群學」。
  4. 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5. 練習蒐集、運用、累積學習資源,並完成組課典藏。
  6. 培養解決各項組課實務問題的能力。
  7. 學習資源分享的觀念。

組課名稱與進行方式

  1. 每一門組課名稱與進行方式由該門課程的發起人共同決定。
  2. 進行方式可能包含:
    • 讀書會
    • 工作坊
    • 座談會
    • 參訪
    • 專題演講
    • 線上學習
    • 其他
    • 以上各方式之組合

組課說明

(一)基本規定

  1. 每門組課至少3人可以成課。
  2. 需要2位組課發起人(課主),其中一位必須是本期的學員。
  3. 組課須公布於跨校選修系統urclass.net,可收外修生。
  4. 18小時為一學分。
  5.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不論是否成功增加一期海星群學。
  6. 成員需於共識營兩年內修畢至少五學分,並至少擔任兩個學分以上的課主。
  7. 建議的組課標準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至少 90 小時。

(二)組課費用與計算方式

  1.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2. 組課必須記帳,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該門組課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
  3.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4. 每門組課收入大於支出不得逾支出之 10% 。形成之結餘,一半歸於課主,一半納入公積金。

(三)組課欄位

  1. 課程類別
    • 技能交換(有請老師)
    • 夥伴選配(同好共學,不請講師)
    • 師徒制
  2. 課程名稱
  3. 課程短代名(八個中文字以內)
  4. 組課發起者(課主)
  5. 開課時數與次數
  6. 選修人數上限
  7. 選修人數下限
  8. 選課名單
  9. 課程簡介
  10. 教材連結
  11. 修課者限制
  12. 評量方式(描述通過方式,等同授予學分標準)
  13. 通過名單
  14. 費用及費用說明
  15. 課程開始日期
  16. 課程結束日期
  17. 星期幾
  18. 上課地點
  19. 出缺席狀況

(四)組課程序

  1. 尋找搭檔課主討論課程名稱與進行方式。
  2. 在跨校選修系統urclass.net開設課程。
  3. 實施組課共學。
  4. 記錄歷次上課學習情形。
  5. 進行學習評量。
  6. 協助完成組課典藏。

學習評量

  1. 學習評量項目與方式由課主起草並徵詢共同修課同學意見後確認。
  2. 應於課程上網時明確登錄。
  3. 評量方式可包含自評、同儕互評、授課者評量、活動紀錄、作品產出、筆記、討論課發表與考試等。
  4. 課程學習評量最晚應於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完成。

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1. 課主暨共學修課成員應完成組課典藏。
  2. 內容包含:
    • 各項課程欄位內容之詳實登錄。
    • 通過名單。
    • 各項學習資源實體檔案或連結。
    • 組課發起者對課程的反思、檢討與建議。
    • 修課者對課程之評述。
  3. 最晚於課程結束後二個月內上傳到educationmaker.net

學習資源共享平台

  1. 參與海星培力成員於簡易面談時徵得組課學習資源以CC 3.0公開授權條款釋出。
  2. 第二位組課發起者為外修生時,於組課發起階段時,以文字形式徵得組課學習資源以CC 3.0公開授權條款釋出。
  3. 修課者為外修生,於平台開課時註明以CC 3.0公開授權條款釋出,並於第一堂時由課主提醒之。

完成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認證

自每期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1. 兩年內修畢至少五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
  2. 發起組課(擔任課主)超過兩學分。
  3. 完成場域修練。
  4. 完成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