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雨霖鈴 的原始碼
←
雨霖鈴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文言識讀]] ==課文== <p>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br>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br>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br> <br>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br>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br>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p> ==翻譯== <p>秋蟬不住地叫,聲音淒涼。面對著長亭時,已臨近傍晚,一場急驟的雨才剛剛停止。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喝著酒也毫無情緒。正留戀不捨時,船工又催人快上船,要出發了。我們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兩雙淚汪的眼睛彼此相看,竟氣噎喉塞,說不出一句話來。心裏只想著這一去,將隨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晚間的雲氣煙霧已漸濃重,而楚地的天空是多麼寥廓啊!</p> <p>多情的人自古以來總為離別而悲傷,哪能再碰上如此冷落的清秋季節呢?今天夜裏,待酒醒時將身在何處?大概是楊柳岸邊,只有拂曉的風和西斜的月作伴了吧。這次離去,總得一年以上,這期間一切良辰美景都該是白白存在了。即使它有千萬種意趣,可是又能對誰去說呢?</p> ==賞析== *第一段:離別時 *#離別的環境,只用十二個字:「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秋天、傍晚,送別的地點,雨後的清冷氣氛,滿耳「寒蟬淒切」聲,都寫到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離別的人,先「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黯然銷魂心緒已亂,根本喝不下餞別酒,有多少話想說還沒有來得及說,船工已在聲聲地催促乘客出發了。 *#*最後分手時刻到了,鏡頭轉為人物表情動作的特寫:彼此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眼中充滿淚水,除了氣塞喉噎外,竟連半句話也說不上來。攝下這一剎那間的生離別的悲哀情景後,鏡頭也就此停住了。 *#離別的念想:想想此去水路漫長,自汴京到楚地,須經「千里煙波」,南望「暮靄沈沈」的天空,目的地是多麼的遙遠啊! *第二段:離別後的形單影隻 *#環境都是冷落的:每逢「清秋時節」,感覺環境是「冷落」的;人也是「冷落」的,所以此情就更不堪忍受了。 *#日子都是孤單的:睜眼醒來,和自己做伴的只有岸柳、曉風、殘月,人呢? *#美好都是無味的:此番分別,至少要一年以上,在分別中的日子裡,良辰、好景、風情,一但沒有你可以分享訴說,就不會有美好的嗞味。 ==詞與散曲== 可唱的韻文(當時): *樂府詩 *詞: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詞牌,盛行於宋 *散曲: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曲牌 *劇曲(雜劇):不但有音樂,還有劇情 其中詞和散曲很像,我們製表來區分: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d>詞</td><td rowspan=2>非整言的長短句</td><td>不加「襯字」</td><td>字,句數固定</td><td>婉約</td><td>較常隔句或隔多句押韻,可換韻</td><td>段多(1~4,2段最多)</td><td>句式1~10字</td></tr> <tr><td>散曲</td><td>可加「襯字」</td><td>可增句</td><td>俚俗活潑</td><td>幾乎句句用韻一韻到底</td><td>段少(1~2)</td><td>句式1~30字</td></tr> </table> 我們用以下三首散曲來和詞做比較: 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詞的簡介=== 詞(辭),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始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詞的興起受外樂傳入的影響,唐時多外來音樂,宴會時多以外樂番曲為主,因此,配合宴樂而作的「曲子詞」便興盛起來。 五代時戰爭頻仍,南方戰禍較少,社會安定,因此文化得以發展。西蜀、南唐的國君都好文學,南唐更成為文藝發展的地方。而宋初政治經濟較穩定,宋初局面較安定,都市繁榮,人民對文娛活動的興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間的詞更興盛。 詞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豪放派和格律派。本文作者柳永即婉約派中最出色的詞人之一。 ===曲的簡介=== 曲,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和雜劇的合稱,散曲不可搬演,雜劇可以搬演。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 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狹義的曲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曲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後世有元曲之稱。而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音樂部分亦有宮調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宮四調。 曲起源於南宋末期,社會動盪不安,給予文人的創作以深刻的影響。元雜劇源自宋雜劇、金院本。劇作家痛經變亂,對社會人生頗多感悟,寫出了深刻思考人生處境與命運的劇本,通過「情」來透視社會。而散曲創作則內容廣泛。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國宋朝的一個時期,自趙匡胤發動兵變強迫後周末帝禪讓(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開封,北宋於次年滅亡,共歷9帝,167年。後以應天府為首都建南宋,北宋合稱「兩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為別於南宋而史稱北宋[1]。 北宋的最大統治區域包括東、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與遼相交;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與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與青藏高原、大理國交界,以廣西與越南交界,但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統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一億一千二百七十五萬。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詞_(文學) 詞的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元曲 曲的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散曲 散曲的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北宋 北宋的維基百科條目]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zi2MCH2RM 雨霖鈴(包美聖歌+簡易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XnobhGvVs 另一種雨霖鈴的曲調(清弄唱)]
返回到
雨霖鈴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