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使用者:黃玟淇 的原始碼
←
使用者:黃玟淇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http://jendo.org/wiki1232/index.php?title=%E5%A5%A7%E5%8F%A4%E6%96%AF%E9%83%BD%EF%B9%99%E5%89%8D63-%E5%BE%8C14%EF%B9%9A%E5%A4%A7%E7%90%86%E7%9F%B3%E9%A0%AD%E5%83%8F 奧古斯都(前63-後14年)大理石頭像] [http://jendo.org/wiki1232/index.php?title=%E5%8D%B0%E5%BA%A6%E9%98%BF%E9%BB%98%E6%8B%89%E6%B2%83%E8%92%82%E4%BD%9B%E5%A1%94%E9%9B%95%E5%83%8F 印度阿默拉沃蒂佛塔雕像] [http://jendo.org/wiki1232/index.php?title=%E4%B8%AD%E5%9C%8B%E9%9D%92%E9%8A%85%E7%B7%A8%E9%90%98 中國青銅編鐘] [http://jendo.org/wiki1232/index.php?title=%E6%82%B2%E5%8A%87%E4%BD%9C%E5%AE%B6%E7%B4%A2%E7%A6%8F%E5%85%8B%E5%8B%92%E6%96%AF%EF%B9%99%E5%89%8D496-405%EF%B9%9A%E5%8D%8A%E8%BA%AB%E5%83%8F 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前496-405﹚半身像] ===書籍出版=== ====自我介紹==== ====死亡==== =====生物學定義和我的看法===== *生物學上的看法:死亡指所有生物學功能的器官永久終止。 *我的看法:思考、想法、記憶都沒有了,自己就消失了。 =====從葬別看各個文化對死亡的不同看法===== 屍體,一般會土葬或火化。另外,世界上各種文化中還有多種其他的方式處理人的屍體。 *土葬 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大部份都是採取土葬的,在觀念上以往生著入土為安為考量,然而環保意識的大力倡導之下,現行的政府政策多希望改採取用火化的方式。 [[File:Squat Burial.jpg|500px|土葬]] *海葬 海葬就是將死者的遺骸先火葬,燒成骨灰,撒向大海;和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兩種。 一般會想要海葬者,其需求原因主要有四:一、亡者生前交待身後要海葬;二、過世時年紀很輕者;三、思想比較開化的老人或沒有子嗣的老人;四、喜歡大海、或軍,或是想以大海為家的人。 起源:出海時,有艦上人員死亡,若屍體無法運回陸地安葬他們則會在海上舉行海葬儀式。海葬典禮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舉行,但根據戰地特殊狀況也可于夜間舉行。 [[File:Burial at sea Feb2004.jpg|500px|海葬]] *火葬 火葬是印度國家比較普遍的民族文化,火化後將骨灰撒在河上。 [[File:Kremationsofen.jpg|500px|火葬]] *天葬 天葬或稱鳥葬,中國藏區的最普遍一種喪葬習俗。把死者的屍體讓禿鷲吃掉。此外,信奉祆教的帕西人也有天葬的習俗。 藏族人認為天葬寄託著一種上"天堂"的願望,藏族人也認為禿鷲是神鳥。 [[File:1 seda sertar 2013i.jpg|500px|天葬]] *木乃伊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活,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因此必須保存屍體以供死者來生所需。 製作木乃伊需要先將屍體挖去內臟,浸過鹽水,在腹腔填以乳香、桂皮等香料,縫合後把屍體浸入特製的防腐液中,經70天取出,再裹上麻布,填以香料,塗上樹脂,就做成了木乃伊。 [[File:Egyptian mummy (Louvre).JPG|500px|木乃伊]]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葬別</th><th>看法</th><th>衛生上的理由</th></tr> <tr><th>土葬</th><td>生命來自大地,死後回歸大地</td><td>將屍體腐敗的過程和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td></tr> <tr><th>海葬</th><td>喜愛海(海的廣闊與自由),希望自己成為海的一部分,皈依於大海</td><td>短期內無法回到陸地,屍體投海可將腐敗的過程和船上的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td></tr> <tr><th>火葬</th><td>肉體被視為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火化屍體,能促使靈魂意識超脫、脫離現實世界,這將有助於去“另一個世界”</td><td>跳過屍體腐敗的過程,骨灰怎麼處理都方便</td></tr> <tr><th>天葬</th><td>將人體的營養,還給生態系。藏人認為天葬是上天堂,禿鷲是神鳥。</td><td>西藏高原氣溫較低,屍體在土中細菌分解太慢</td></tr> </table> *各種文化都認為生命不是憑空而來,而有來處 *人死應返回來處,或將自身歸還 =====安樂死===== 安樂死,有「好的死亡」或者「無痛苦死亡」的含意,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 *安樂死分為: 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 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例如透過注射方式)。 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 被動安樂死是停止療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維生系統或讓病人停止服藥),使其自然死亡。 目前已立法容許安樂死的地方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奧勒岡州、華盛頓州和蒙大拿州等地。 目前在荷蘭要執行安樂死,須出自病人意願,且有醫生證明病人正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醫生和病人之間也得先達成共識,確認安樂死已經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德國禁止主動安樂死,允許被動安樂死。重症病人可以以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要求被動安樂死。當病人因病重無法表達意願時,其親屬可以代替他做出決定。 ====人性、人格==== =====人性、人格定義和比較=====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 style='width:50%'>人性</th><th style='width:50%'>人格</th></tr><tr><td>多數人類共有</td><td>每個人所特有</td></tr><tr><td>由遺傳先天決定</td><td>由遺傳和環境互動形成</td></tr></table> =====人性===== 人性意指多數人共同具有的性質。 ======人性的階層表====== [[File:HumanityDiagram.svg]] 我個人將它分為六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人性都有「拮抗」關係以相互平衡: #生理:對性、食物、水、空氣及住房等都是生理上的需要。 #安全: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要。 #愛與隸屬:當有了生理與安全就需要友情、愛情、親情給自己的支持與鼓勵。 #尊嚴: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自己對自己的尊重。 #自我實現: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來完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超越:提升自己的層次,超越原來的自己。 ======現代社會與哲學上對人性的看法====== 現代社會認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類,所以人性只有一套,而且是與生俱來的。古代人有一種偏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不合生物學的事實。 哲學上對人性的看法則有四類: *壹、人性本善論 主張人的天性是正面的,會有不好的表現乃是由於後天的生活逼迫,或受到別人的負面影響。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性本惡論 主張人的天性是負面的,會有好的表現乃是由於後天的教養所致。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的論斷。 *人性無善無惡論 主張人的天性無所謂正面或負面,人世間的成就與幸福是因為有智慧而善用人性;人世間的悲劇與不幸是因為缺少智慧來駕馭人性。代表人物為告子,他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生之謂性」,「食色,性也」。 故事一:割闌尾計畫即是運用人民對蔡正元的厭惡,去除掉一個壞的立法委員,以增加人民的福祉。 故事二:孫文運用漢人對滿人統治的憤怒,來進行革命,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先推翻大清帝國。之後,再主張「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內各名族一律平等」。 故事三:世人都說父愛母愛偉大,但溺愛子女總是造成悲劇。殺父兇手吳啟豪就是因為父母疼愛倍至,從小要什麼有什麼,所以常常打罵家人,也常對鄰居長輩大小聲,鄰居都跟他的父母反映該管教管教,但雙親始終隱忍,還會袒護他,叫大家不要太計較,最後卻殺害了最寵愛他的父親。 *人性既善又惡,善惡兩性在人心中拔河 這種思想以祆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為代表。其實認為人性為「善惡二元論」是許多民族的主流信念。 =====人格===== ======人格的大五模型====== ======九型人格====== ======多重人格與反社會人格======
返回到
使用者:黃玟淇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使用者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使用者編修記錄
日誌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