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谷圖章: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基本資料) |
|||
第 3 行: | 第 3 行: | ||
*英文:Indus Valley Seal | *英文:Indus Valley Seal | ||
*年代: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 | *年代: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 | ||
− | *文明:印度文明 | + | *文明:印度文明(哈拉帕文化) |
*出處:印度河谷(今巴基斯坦) | *出處:印度河谷(今巴基斯坦) | ||
*經度:29.896890 | *經度:29.896890 |
2015年10月3日 (六) 16:52的修訂版本
基本資料
- 英文:Indus Valley Seal
- 年代: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
- 文明:印度文明(哈拉帕文化)
- 出處:印度河谷(今巴基斯坦)
- 經度:29.896890
- 緯度:73.415408
- 規格:高2.4公分、寬2.5公分、長1.4公分
- 材質:滑石
- 印度河谷圖章基本資料
- 使用方法:將圖章壓在泥板上然後再把圖章拿起來,因為圖章中的圖案是凹的所以印出來的泥板圖案是凸的
- 圖章材質是青銅、泥板是用黏土
- 大小:長1.4cm寬2.5cm
- 用途:一些圖章被用於貿易貨物的郵票、交易的收據等等,一些圖章可能是教徒們用來保佑或是避邪用的。
- 每個圖章裡有人、神、十字或動物,與其他類型的文字,印度河谷文字目前還未翻譯出內容目前有許多學者說自己已破解印度河谷文字但是都不可靠。
- 學者在兩河流域文明中找到了與印度河谷圖章相同的圖章,印度河流域文明當時可能與兩河流域文明進行交易。
- 當時已經會煉銅和燒陶土,對人民而言已經是很高明的技術。
- 印度河流域文明找不到君王之類的痕跡,可能是因為印度河文明的政府是以信仰來管理人民。
- 印度河流域文明持續了800年,馴養了水牛在田裡工作,種植大麥、小麥、棉花、瓜和椰棗,但是後來印度河流域文明突然消失了,到現在還沒有人確定它是如何結束的,但是
有些說法:
- 洪水帶來的淤泥不斷淹沒他們的家園由於處理淤泥很麻煩所以就砍木頭燒泥磚,可是要燒的泥磚太多了木頭很快的就被砍完,漸漸的水分流失土壤沙漠化農作物無法生長
- 河水泛濫
- 瘟疫、蟲害
- 貿易、經濟無法持續
- 被好戰族群侵略或是合併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石雕和銅像
- 祭司王雕像:可能是祭祀神明的道具。
- 正在跳舞的女孩:這具銅像代表著一位女孩正隨著音樂跳舞,所以當時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可能就有舞蹈和音樂了。
- 印度河流域文明涵蓋大多數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區
參考資料
- 搜尋關鍵字:
- 印度河谷圖章
- 資料來源
-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