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比克拆解槍枝零件創作: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歷史
參考資料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18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檔案:莫三比克.jpg|150px]]
 
==位置==
 
*莫三比克的地理位置,是在非洲的東南岸,東臨莫三比克海峽與印度洋的島國馬達加斯加隔海相望,北界坦尚尼亞,西鄰馬拉威、尚比亞和辛巴威等,西南和南非共和國及史瓦濟蘭毗連,全國總面積799,38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470公里。
 
[[檔案:莫三比克2.png|500px]]
 
  
==河川和地形==
+
[[File:Throne of Weapons, British Museum.jpg|300px]]
*莫三比克地勢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贊比西河斜貫中部入海,河以北主要是高原,一般海拔500-1500米,沿岸平原較窄,以南主要是平原,最寬處約300公里,濱海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
+
莫三比克屬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以上。多河流,森林約占領土的四分之一。
+
*這個國家地跨三比西河下游,南部有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狹窄的平原,西北部為高原。北部地勢高亢,好像樓梯,一級又一級地向海岸方向下降;並且有很多森林。沿海一帶海岸曲折,有很多良港。境內最大的河流有三比西河和魯伏馬河。
+
==藝術家==
+
*武器為戰爭而生,戰爭時武器是防衛利器也是殺人機器。在內戰後,莫三比克雕塑家馬奔達(Goncalo Mabunda)便決定要用這些武器,來宣示反戰的決心。他的創作媒材,槍械,在別的國家很難取得,在莫三比克卻並不然。內戰16年,莫三比克四處都是槍械。
+
*「如果你是位士兵,每天都在戰鬥,會希望有幾小時能坐下來休息。」在馬奔達諸多武器創作裡,又以「王座」(Thrones)系列最為知名,代表作為《愛與寂寞的王座》(Loves with loneliness throne)。馬奔達說明,「王座」是將好幾把步槍拆解,重新組裝成一張椅子,而這些步槍象徵握有權力的獨裁者。
+
*馬奔達以的創作靈感,來自一場活動「槍換成鋤頭」(Transforming Guns into Hoes)。這場活動1995年由天主教會發起,鼓勵民眾將武器兌換成鋤頭與建築材料,讓民眾可以自行拓墾農地,或是建造新屋。當地居民大力迴響,教會共回收約80萬件武器。
+
*馬奔達作品受到不少藏家喜愛,曾到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多國畫廊舉辦個展。英國傑克•貝爾畫廊(Jack Bell Gallery)表示,馬奔達作品形式深受非洲傳統藝術影響,作品意涵與當代藝術產生強烈連結,可與畢卡索、法國藝術大師杜布菲(Jean Dubuffet)、法國立體主義畫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相提並論。
+
 
==展品說明==
 
==展品說明==
 +
#西元2011年
 
#發現地:莫三比克
 
#發現地:莫三比克
#經緯度:-17.3533 35.5424
+
#經緯度:-17.3533(南緯) 35.5424(東經)
 +
#材料:金屬、塑膠
 +
 
 +
==位置==
 +
*莫三比克的地理位置,是在非洲的東南岸,馬達加斯加對岸。
 +
 
 +
[[檔案:莫三比克2.png|750px]]
 +
 
 +
==河川和地形==
 +
*莫三比克地勢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河以北主要是高原,一般海拔500-1500米,沿岸平原較窄,以南主要是平原,最寬處約300公里,海邊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
 +
*莫三比克屬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以上。多河流,森林約占領土的四分之一。
 +
*這個國家地跨三比西河下游,南部有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狹窄的平原,西北部為高原。北部地勢高亢,一級又一級地向海岸方向下降;並且有很多森林。沿海一帶海岸曲折,有很多良港。境內最大的河流有三比西河和魯伏馬河。
 +
 
 
==歷史==
 
==歷史==
*莫三比克的前身,就是葡屬東非,鄭和下西洋時最遠曾達莫三比克的貝拉港[1]。1498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到達莫三比克,當時就有阿拉伯的貿易站在沿海一帶設立。自1505年開始,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在沿海興建了許多貿易站和堡壘,並且使它成為非洲東岸航行船隻經常停泊的港口。葡萄牙的商人、傳教士和探險家更深入內地。到了十九世紀初期,當地的奴隸制度才被廢止。
+
*葡萄牙在1498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到達莫三比克,1505年開始,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1973年,莫三比克的局勢更加混亂,游擊隊的勢力也更加壯大,士氣低落的葡萄牙軍隊被迫從北方的叢林中退守到有數的幾個城市裡。在大勢已去聲中,葡萄牙政府只好和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展開談判,準備放手讓莫三比克獨立。同年9月8日19時,葡萄牙外交部長馬里奧蘇爾斯和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領導人馬奇,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進行會談,雙方簽署協定立即停戰,葡萄牙允許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領導組織黑人臨時政府,並且在9個月內完全獨立。
+
*經過了近五世紀的漫長殖民統治後,在他們首領薩莫拉的領導下,「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黑人組織,跟葡萄牙軍隊爆發了15年的叢林游擊戰爭(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一場戰爭)。
*這頂協定宣布後,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正式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成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奉行社會主義。由綠、白、黑、黃、紅五色組成的莫三比克國旗,在空中冉冉升起,象徵著這個新國家的誕生。
+
*到了1971年,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游擊隊在蘇聯的武器援助下控制了境內廣大的鄉村地帶,葡萄牙軍隊因康乃馨革命被迫撤退。
*1976年,因反對派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反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一黨專制,爆發內戰。
+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正式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
*1990年12月1日,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改國號為莫三比克共和國,放棄社會主義。
+
*1976年「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反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一黨專制(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二場戰爭),爆發內戰(1976~1990年),到了1992年和解。
*1992年,內戰結束,莫三比克開始實行多黨民主制。
+
 
[[檔案:莫三比克3.jpg|500px]]
+
===康乃馨革命===
 +
*因為葡萄牙統治者薩拉查中風致死,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代替步槍來進行軍事政變,康乃馨革命之名便由此而來。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為期最長的獨裁政權(42年),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此後政府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
 +
 
 +
==戰爭世代==
 +
*JOHNNY MAD DOG(影片)
 +
*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孩童學習暴力文化,整個世代許多人除了作戰外甚麼都不會。
 +
 
 +
==藝術家==
 +
*在內戰後,許多的藝術家其中一個是馬奔達,便決定要用這些四處散落的武器當作材料,來宣示反戰的決心。
 +
*槍枝、火箭筒、頭盔、士兵長靴,甚至坦克車,都被馬奔達一件一件拚組成日常用品。
 +
*這些武器來自一場活動「化武器為工具」,這場活動1995年由天主教會發起,鼓勵民眾將武器兌換成鋤頭、建築材料、縫紉機、單車等等民生用品,教會共回收約80萬件武器。
 +
*為避免槍枝再被使用,回收的武器被拆焊成藝術品。
 +
==世界局勢圖==     
 +
[[檔案:莫三比3.jpg|800px]]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artemperor.tw/focus/794/16/0 馬奔達]
 
*[http://artemperor.tw/focus/794/16/0 馬奔達]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莫三比克 維基百科莫三比克條目]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XTBjM-Abg JOHNNY MAD DOG]

2015年11月28日 (六) 05:04的最新修訂版本

Throne of Weapons, British Museum.jpg

展品說明

  1. 西元2011年
  2. 發現地:莫三比克
  3. 經緯度:-17.3533(南緯) 35.5424(東經)
  4. 材料:金屬、塑膠

位置

  • 莫三比克的地理位置,是在非洲的東南岸,馬達加斯加對岸。

莫三比克2.png

河川和地形

  • 莫三比克地勢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河以北主要是高原,一般海拔500-1500米,沿岸平原較窄,以南主要是平原,最寬處約300公里,海邊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
  • 莫三比克屬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以上。多河流,森林約占領土的四分之一。
  • 這個國家地跨三比西河下游,南部有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狹窄的平原,西北部為高原。北部地勢高亢,一級又一級地向海岸方向下降;並且有很多森林。沿海一帶海岸曲折,有很多良港。境內最大的河流有三比西河和魯伏馬河。

歷史

  • 葡萄牙在1498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到達莫三比克,1505年開始,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 經過了近五世紀的漫長殖民統治後,在他們首領薩莫拉的領導下,「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黑人組織,跟葡萄牙軍隊爆發了15年的叢林游擊戰爭(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一場戰爭)。
  • 到了1971年,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游擊隊在蘇聯的武器援助下控制了境內廣大的鄉村地帶,葡萄牙軍隊因康乃馨革命被迫撤退。
  •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正式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
  • 1976年「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反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一黨專制(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二場戰爭),爆發內戰(1976~1990年),到了1992年和解。

康乃馨革命

  • 因為葡萄牙統治者薩拉查中風致死,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代替步槍來進行軍事政變,康乃馨革命之名便由此而來。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為期最長的獨裁政權(42年),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此後政府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

戰爭世代

  • JOHNNY MAD DOG(影片)
  • 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孩童學習暴力文化,整個世代許多人除了作戰外甚麼都不會。

藝術家

  • 在內戰後,許多的藝術家其中一個是馬奔達,便決定要用這些四處散落的武器當作材料,來宣示反戰的決心。
  • 槍枝、火箭筒、頭盔、士兵長靴,甚至坦克車,都被馬奔達一件一件拚組成日常用品。
  • 這些武器來自一場活動「化武器為工具」,這場活動1995年由天主教會發起,鼓勵民眾將武器兌換成鋤頭、建築材料、縫紉機、單車等等民生用品,教會共回收約80萬件武器。
  • 為避免槍枝再被使用,回收的武器被拆焊成藝術品。

世界局勢圖

莫三比3.jpg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