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比克拆解槍枝零件創作: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參考資料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28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莫三比克在非洲南部,臨印度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國語是葡萄牙語,人口約有1920多萬人,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
+
 
*歷史:頂協定宣布後,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正式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成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奉行社會主義。由綠、白、黑、黃、紅五色組成的莫三比克國旗,在空中冉冉升起,象徵著這個新國家的誕生。
+
[[File:Throne of Weapons, British Museum.jpg|300px]]
1976年,因反對派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反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一黨專制,爆發內戰。
+
==展品說明==
1990年12月1日,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改國號為莫三比克共和國,放棄社會主義。
+
#西元2011年
1992年,內戰結束,莫三比克開始實行多黨民主制。
+
#發現地:莫三比克
 +
#經緯度:-17.3533(南緯) 35.5424(東經)
 +
#材料:金屬、塑膠
 +
 
 +
==位置==
 +
*莫三比克的地理位置,是在非洲的東南岸,馬達加斯加對岸。
 +
 
 +
[[檔案:莫三比克2.png|750px]]
 +
 
 +
==河川和地形==
 +
*莫三比克地勢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河以北主要是高原,一般海拔500-1500米,沿岸平原較窄,以南主要是平原,最寬處約300公里,海邊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
 +
*莫三比克屬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以上。多河流,森林約占領土的四分之一。
 +
*這個國家地跨三比西河下游,南部有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狹窄的平原,西北部為高原。北部地勢高亢,一級又一級地向海岸方向下降;並且有很多森林。沿海一帶海岸曲折,有很多良港。境內最大的河流有三比西河和魯伏馬河。
 +
 
 +
==歷史==
 +
*葡萄牙在1498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到達莫三比克,1505年開始,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
*經過了近五世紀的漫長殖民統治後,在他們首領薩莫拉的領導下,「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黑人組織,跟葡萄牙軍隊爆發了15年的叢林游擊戰爭(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一場戰爭)。
 +
*到了1971年,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游擊隊在蘇聯的武器援助下控制了境內廣大的鄉村地帶,葡萄牙軍隊因康乃馨革命被迫撤退。
 +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正式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
 +
*1976年「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反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一黨專制(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二場戰爭),爆發內戰(1976~1990年),到了1992年和解。
 +
 
 +
===康乃馨革命===
 +
*因為葡萄牙統治者薩拉查中風致死,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代替步槍來進行軍事政變,康乃馨革命之名便由此而來。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為期最長的獨裁政權(42年),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此後政府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
 +
 
 +
==戰爭世代==
 +
*JOHNNY MAD DOG(影片)
 +
*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孩童學習暴力文化,整個世代許多人除了作戰外甚麼都不會。
 +
 
 +
==藝術家==
 +
*在內戰後,許多的藝術家其中一個是馬奔達,便決定要用這些四處散落的武器當作材料,來宣示反戰的決心。
 +
*槍枝、火箭筒、頭盔、士兵長靴,甚至坦克車,都被馬奔達一件一件拚組成日常用品。
 +
*這些武器來自一場活動「化武器為工具」,這場活動1995年由天主教會發起,鼓勵民眾將武器兌換成鋤頭、建築材料、縫紉機、單車等等民生用品,教會共回收約80萬件武器。
 +
*為避免槍枝再被使用,回收的武器被拆焊成藝術品。
 +
==世界局勢圖==     
 +
[[檔案:莫三比3.jpg|800px]]
 +
 
 +
==參考資料==
 +
*[http://artemperor.tw/focus/794/16/0 馬奔達]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莫三比克 維基百科莫三比克條目]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XTBjM-Abg JOHNNY MAD DOG]

2015年11月28日 (六) 05:04的最新修訂版本

Throne of Weapons, British Museum.jpg

展品說明

  1. 西元2011年
  2. 發現地:莫三比克
  3. 經緯度:-17.3533(南緯) 35.5424(東經)
  4. 材料:金屬、塑膠

位置

  • 莫三比克的地理位置,是在非洲的東南岸,馬達加斯加對岸。

莫三比克2.png

河川和地形

  • 莫三比克地勢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河以北主要是高原,一般海拔500-1500米,沿岸平原較窄,以南主要是平原,最寬處約300公里,海邊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
  • 莫三比克屬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以上。多河流,森林約占領土的四分之一。
  • 這個國家地跨三比西河下游,南部有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狹窄的平原,西北部為高原。北部地勢高亢,一級又一級地向海岸方向下降;並且有很多森林。沿海一帶海岸曲折,有很多良港。境內最大的河流有三比西河和魯伏馬河。

歷史

  • 葡萄牙在1498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到達莫三比克,1505年開始,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 經過了近五世紀的漫長殖民統治後,在他們首領薩莫拉的領導下,「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黑人組織,跟葡萄牙軍隊爆發了15年的叢林游擊戰爭(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一場戰爭)。
  • 到了1971年,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游擊隊在蘇聯的武器援助下控制了境內廣大的鄉村地帶,葡萄牙軍隊因康乃馨革命被迫撤退。
  •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正式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
  • 1976年「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反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一黨專制(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二場戰爭),爆發內戰(1976~1990年),到了1992年和解。

康乃馨革命

  • 因為葡萄牙統治者薩拉查中風致死,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代替步槍來進行軍事政變,康乃馨革命之名便由此而來。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為期最長的獨裁政權(42年),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此後政府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

戰爭世代

  • JOHNNY MAD DOG(影片)
  • 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孩童學習暴力文化,整個世代許多人除了作戰外甚麼都不會。

藝術家

  • 在內戰後,許多的藝術家其中一個是馬奔達,便決定要用這些四處散落的武器當作材料,來宣示反戰的決心。
  • 槍枝、火箭筒、頭盔、士兵長靴,甚至坦克車,都被馬奔達一件一件拚組成日常用品。
  • 這些武器來自一場活動「化武器為工具」,這場活動1995年由天主教會發起,鼓勵民眾將武器兌換成鋤頭、建築材料、縫紉機、單車等等民生用品,教會共回收約80萬件武器。
  • 為避免槍枝再被使用,回收的武器被拆焊成藝術品。

世界局勢圖

莫三比3.jpg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