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棍棒鑄件: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第 1 行: | 第 1 行: | ||
===基本資料=== | ===基本資料=== | ||
====展品資料==== | ====展品資料==== | ||
− | *年代:西元1750~1900年[[File: | + | *年代:西元1750~1900年[[File:Kataore,_Mere_pounamu_(42cm_x_12cm).jpg|thumb|300px|right|毛利棍棒鑄件]] |
*出處:紐西蘭 | *出處:紐西蘭 | ||
*經度:51.516505 | *經度:51.516505 |
2015年12月16日 (三) 23:39的修訂版本
目錄
基本資料
展品資料
- 年代:西元1750~1900年
- 出處:紐西蘭
- 經度:51.516505
- 緯度:-0.252991
- 材質:石材、獸骨、木材
- 文化:大英帝國
- 大小:36.5cm(長)10cm(寬)3.8cm(厚度)
簡介
- 英國學家班克斯展開了太平洋之旅,到達紐西蘭時受到委託,回國後打造數種棍棒鑄件,做為與毛利人的交易道具。
- 這些棍棒因部落的文化而不同,大多為抹刀的樣式,是一種殺傷力極大的武器,能對骨骼進行強大的破壞,這些武器根據材料,生產時間是不同的,使用玉石製造的版本,可能需要數年,是毛利人的傳家之寶。
帝國與宗教
帝國
- 一個帝國的建立和繁榮,是因為在一個時代裡,該帝國的某個理念產生了決定性成功,而取得了霸權,然後在其影響範圍內,各國活在一個秩序當中。各國會慢慢理解到帝國成功的原因,並各自仿效該帝國成功之處。而當大家都認同和學習完帝國成功的秘密後,霸權就不再擁有那「唯一的優勢」,漸漸的競爭能力和其他對手拉近,在這時候,帝國就開始衰落。
- 世界沒有不衰落的帝國,而帝國的瓦解不是因為失敗,而是因為成功,而進入下一時代而已。
宗教與信仰
- 西元1829年解放英國天主教徒:
- 十六世紀後英國人改奉新教,而愛爾蘭人卻堅守天主教,因而爆發衝突,英國制定法律限制天主教徒的發展,包括讓改奉新教的愛爾蘭人享有遺產繼承的優先順位;限制愛爾蘭人擔任公職;不許他們持有武器;限制他們受教育的機會等。
- 在英國於一八二九年公佈「天主教徒解放法」
北愛爾蘭衝突
社會背景
- 長期的暴力衝突與動亂為北愛爾蘭人民帶來極大的苦痛,北愛爾蘭問題融合了種族與宗教的仇視、政治不公、社會經濟的不平等難以化解的對立衝突。這些對立與衝突其來有自非一朝一夕產生,有其長久的歷史淵源。
宗教人口
- 北愛爾蘭人口大多數是兩個族群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分別來自英國移入殖民的蘇格蘭與英格蘭後裔,以及西元前四世紀就居住於此的住名,愛爾蘭人之後裔。
- 新教徒與天主教徒比例約為58%對42%,基於政治、宗教、戰略等諸多考量,英國開始了「殖民愛爾蘭」政策,愛爾蘭也從此成為英國一部份直到二十世紀為止。
宗教衝突
- 英王亨利八世與羅馬交惡,發動了宗教改革建立「英國國教」,並將改革推行至篤信天主教的愛爾蘭,因此引發嚴重衝突。
- 1559年,愛爾蘭發生重大的叛變事件,為抑制逐漸高漲的分離主義,伊莉沙白女王下令沒收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土地,並於1609年從英格蘭與蘇格蘭招來大量新教徒移民,移居至北邊的厄斯特地區,也就此種下了後來北愛爾蘭地區宗教衝徒的種子。
- 詹姆士一世繼任英王後為加強控制愛爾蘭則鼓勵較貧困的蘇格蘭人移民至愛爾蘭,以致於後來殖民者反而享有優勢地位。
- 1641年11月英國發動清教徒革命,愛爾蘭天主教徒趁勢起義,殺害萬名新教徒移民,但後來遭到克倫威爾征服,1653年正式兼併愛爾蘭直接統治,並禁止天主教信仰,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因公開支持天主教,故愛爾蘭天主教徒獲得較公平待遇。
歷史事件
- 西元1754-1763年北美洲的法印戰爭(法國和印地安人)也就是著名的歐洲七年戰爭,主要為英國、普魯士對抗法國、奥地利、俄國
- 西元1759年英格蘭佔領法國魁北克
- 西元1760年法國和英格蘭的第一條運河
- 西元1803年英國的蒸汽火車
- 西元1807年英美廢除奴隸買賣
- 西元1829年解放英國天主教徒
- 西元1833年英國廢除奴隸制度
- 西元1867年英屬北美法案”確保加拿大、新斯科舍和新布斯威克等的自治領權在同一位不列顛總督的管轄下
- 西元1882-1946年英國佔領埃及(在英國的監督下於西元1922年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