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谷圖章: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印度河流域文明
 
(未顯示4位用戶所作出之45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File:AHOTW Indus stamp-seal.JPG|300px]]
+
==基本資料==
#印度河谷圖章基本資料
+
[[File:AHOTW Indus stamp-seal.JPG|500px]]
#*地點:在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
+
[[File:Elephant seal of Indus Valley, Indian Museum, Kolkata.jpg|500px]]
#*時間:西元前2,500年 ~ 西元前2,000年
+
[[File:Indus civilisation seal unicorn at Indian Museum, Kolkata.jpg|500px]]
#*經緯度:29.896890, 73.415408
+
*英文:Indus Valley Seal
#*圖章材質是青銅、泥板是用黏土
+
*文明:印度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
#*大小:長1.4cm寬2.5cm
+
*年代: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
#*用途:交易的收據、看板或是順序單
+
*文明:印度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
 +
*出處:印度河谷(今巴基斯坦)
 +
*經度:29.896890
 +
*緯度:73.415408
 +
*大小規格:高2.4公分、寬2.5公分、長1.4公分
 +
*材質:青銅、泥板是用黏土
 +
*使用方法:將圖章壓在泥板上然後再把圖章拿起來,因為圖章中的圖案是凹的所以印出來的泥板圖案是凸的
 +
*用途:一些圖章被用於貿易貨物的郵票、交易的收據等等,一些圖章可能是教徒們用來保佑或是避邪用的。
 +
 
 +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古老的印度有一支本土文化,便是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遺址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而這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2200左右達到高峰後,便逐漸衰落滅亡了;繼之而起的,便是吠陀文明。
 +
*圖章裡有人、神、十字或動物,與其他類型的文字,印度河谷文字目前還未翻譯出內容目前有許多學者說自己已破解印度河谷文字但是都不可靠。
 +
*學者在兩河流域文明中找到了與印度河谷圖章相同的圖章,印度河流域文明當時可能與兩河流域文明進行交易。
 +
*當時已經會煉銅和燒陶土,對人民而言已經是很高明的技術。
 +
*在人民秩序如此好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卻找不到崇拜君王及宮殿之類的痕跡,可能是因為印度河文明的政府是以信仰來管理人民。
 +
*馴養了水牛在田裡工作,種植大麥、小麥、棉花、瓜和椰棗。
 +
*「世界歷史 008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謎」影片段落:1:43~2:05,4:36~11:04
 +
*#印度河文明的復原模型:1:43~2:05,6:42~7:17
 +
*#摩亨佐‧達羅城市規畫:4:36~6:12
 +
*#公共浴池遺址:8:18~9:00
 +
*#水井、下水道、城牆、氾濫後重建:9:05~11:03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石雕和銅像===
 +
[[File:Mohenjo-daro Priesterkönig.jpeg|300px]]
 +
[[File:Dancing girl.jpg|300px]]
 +
#祭司王雕像:可能是祭祀神明的道具。
 +
#正在跳舞的女孩:這具銅像代表著一位女孩正隨著音樂跳舞,所以當時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可能就有舞蹈和音樂了。
 +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滅亡===
 +
印度河流域文明持續了 800 年,但是後來突然消失了,到現在還沒有人確定它是如何結束的,但是有些說法:
 +
#洪水帶來的淤泥不斷淹沒他們的家園由於處理淤泥很麻煩所以就砍木頭燒泥磚,可是要燒的泥磚太多了木頭很快的就被砍完,漸漸的水分流失土壤沙漠化農作物無法生長
 +
#因沒有良好的武力以及精良的兵器,所以無法抵抗而被好戰族群侵略或是合併。
 +
#河水泛濫
 +
#瘟疫、蟲害
 +
#貿易、經濟無法持續
 +
 
 +
被普通接受的觀點是: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有一支操此語言的“雅利安”人,從中亞某處遷徙到印度,成為吠陀文化的創始人,他們的經典自然是《吠陀文集》,而文化中心在恆河流域。而原來在地的印度河文明因為某些不可確知的原因衰落和逐漸滅亡,而雅利安人遷徙進入印度後,從印度北部慢慢南移,在南移的過程中接觸到印度河文明的殘餘。這其中也許有局部的戰爭,但是雅利安遷徙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卻是平行的關係。
 +
 
 +
===文明的特色與啟發===
 +
#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都把錢財拿來蓋寺廟和宮殿普通民眾的房子簡陋矮小,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普通住家卻非常有特色
 +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各家都有發達的衛生設備有水井、浴室、廁所、下水道,而且各家的下水道都會連在一起集中流入地下的化糞池
 +
 
 +
===同時期世界大勢圖===
 +
[[http://jendo.org/~莊惟智/-2500.png 公元前2500年]]
 +
[[http://jendo.org/~莊惟智/-2200.png 公元前2200年]]
 +
[[http://jendo.org/~莊惟智/-2000.png 公元前2000年]]
 +
[[http://jendo.org/~莊惟智/-1500.png 公元前1500年]]
  
#印度河流域文明涵蓋大多數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從俾路支省在西部北方邦東部,阿富汗東北部的北部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向南延伸,梧桐[39]地理谷提出,在一個高度相似的情況與在埃及和秘魯出現在那裡,擁有豐富的農業土地被包圍的高原,沙漠,和海洋文明。近日,梧桐遺址被發現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為好。其他IVC菌落在阿富汗被發現而較小的分離菌落可以遠找到土庫曼斯坦和古吉拉特邦。沿海居民從Sutkagan多爾[40]在西方俾路支省擴大到羅索爾[41]在古吉拉特邦。在印度河流域現場已發現的阿姆河河Shortughai在阿富汗北部,[42]在高瑪河流域巴基斯坦西北部,[43]在曼達,查謨對雙魚河附近的查謨,[44]印度,並在Alamgirpur在Hindon的河,距離新德里只有28公里。[45]印度河流域遺址已發現最常見的河流,也是對古海岸,[46]例如,巴拉科特,[47]而在島嶼上
 
#據一些考古學家,超過500哈拉帕遺址已發現沿著乾涸河床的Ghaggar-Hakra河及其支流,[52]而相比之下,只有約100沿著印度河及其支流; [53]因此,在他們看來,這個稱呼梧桐Ghaggar-Hakra文明或印度河文明的薩拉斯瓦蒂是有道理的。然而,這些政治爭論的啟發由誰闡明,Ghaggar-Hakra沙漠地區一直以來,梧桐期末原封不動定居點和農業,從而顯示出比那些在印度河流域的沖積層發現了更多其他的網站考古學家爭議;第二,哈拉帕遺址沿Ghaggar-Hakra河床的數量被誇大了,而且Ghaggar-Hakra,它存在的時候,是印度的一條支流,因此新的術語是多餘的。[54]“哈拉帕文明”仍然是正確的,根據其第一findspot後命名文明的共同考古用法。
 
#印度河文明持續了800年。
 
#印度河流域的農民種植大麥、小麥、棉花、瓜和椰棗。
 
#他們馴養了水牛在田裡工作。
 
#還沒有人確定它是如何結束的,但是有些說法
 
#*河水泛濫
 
#*瘟疫
 
#*貿易或經濟或國內秩序崩潰...。
 
[[File:BC2500 Indus velley.png|300px]]
 
*印度河文明
 
[[File:BC2500_world.png|300px]]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us_Valley_Civilization#Mature_Harappan 印度河谷文明之成熟哈拉帕文明]
+
*搜尋關鍵字:
 +
*#印度河谷圖章
 +
*資料來源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us_Valley_Civilization#Mature_Harappan 印度河谷文明之成熟哈拉帕文明]
 +
*#[http://vois3.cyberon.com.tw/mwiki/wikisearch.php?fromwhere=PageLink&needwho=zh-tw&url=http%3A%2F%2Fzh.m.wikipedia.org%2Fwiki%2F%25E5%258D%25B0%25E5%25BA%25A6%25E6%25B2%25B3%25E6%2596%2587%25E5%25AD%2597 印度河文字]
 +
*#[http://vois3.cyberon.com.tw/mwiki/wikisearch.php?fromwhere=PageLink&needwho=zh-tw&url=http%3A%2F%2Fzh.m.wikipedia.org%2Fwiki%2F%25E5%25BD%259D%25E6%2596%2587 彝文]
 +
*#[http://www.gseal.com.tw/?p=393  吉印草堂]
 +
*圖片來源
 +
*#[http://geacron.com/home-zh-hans/?lang=zh-hans&sid=GeaCron373754 世界地圖與時間表]

2016年3月14日 (一) 08:29的最新修訂版本

基本資料

AHOTW Indus stamp-seal.JPG Elephant seal of Indus Valley, Indian Museum, Kolkata.jpg Indus civilisation seal unicorn at Indian Museum, Kolkata.jpg

  • 英文:Indus Valley Seal
  • 文明:印度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
  • 年代: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
  • 文明:印度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
  • 出處:印度河谷(今巴基斯坦)
  • 經度:29.896890
  • 緯度:73.415408
  • 大小規格:高2.4公分、寬2.5公分、長1.4公分
  • 材質:青銅、泥板是用黏土
  • 使用方法:將圖章壓在泥板上然後再把圖章拿起來,因為圖章中的圖案是凹的所以印出來的泥板圖案是凸的
  • 用途:一些圖章被用於貿易貨物的郵票、交易的收據等等,一些圖章可能是教徒們用來保佑或是避邪用的。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老的印度有一支本土文化,便是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遺址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而這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2200左右達到高峰後,便逐漸衰落滅亡了;繼之而起的,便是吠陀文明。

  • 圖章裡有人、神、十字或動物,與其他類型的文字,印度河谷文字目前還未翻譯出內容目前有許多學者說自己已破解印度河谷文字但是都不可靠。
  • 學者在兩河流域文明中找到了與印度河谷圖章相同的圖章,印度河流域文明當時可能與兩河流域文明進行交易。
  • 當時已經會煉銅和燒陶土,對人民而言已經是很高明的技術。
  • 在人民秩序如此好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卻找不到崇拜君王及宮殿之類的痕跡,可能是因為印度河文明的政府是以信仰來管理人民。
  • 馴養了水牛在田裡工作,種植大麥、小麥、棉花、瓜和椰棗。
  • 「世界歷史 008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謎」影片段落:1:43~2:05,4:36~11:04
    1. 印度河文明的復原模型:1:43~2:05,6:42~7:17
    2. 摩亨佐‧達羅城市規畫:4:36~6:12
    3. 公共浴池遺址:8:18~9:00
    4. 水井、下水道、城牆、氾濫後重建:9:05~11:03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石雕和銅像

Mohenjo-daro Priesterkönig.jpeg Dancing girl.jpg

  1. 祭司王雕像:可能是祭祀神明的道具。
  2. 正在跳舞的女孩:這具銅像代表著一位女孩正隨著音樂跳舞,所以當時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可能就有舞蹈和音樂了。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滅亡

印度河流域文明持續了 800 年,但是後來突然消失了,到現在還沒有人確定它是如何結束的,但是有些說法:

  1. 洪水帶來的淤泥不斷淹沒他們的家園由於處理淤泥很麻煩所以就砍木頭燒泥磚,可是要燒的泥磚太多了木頭很快的就被砍完,漸漸的水分流失土壤沙漠化農作物無法生長
  2. 因沒有良好的武力以及精良的兵器,所以無法抵抗而被好戰族群侵略或是合併。
  3. 河水泛濫
  4. 瘟疫、蟲害
  5. 貿易、經濟無法持續

被普通接受的觀點是: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有一支操此語言的“雅利安”人,從中亞某處遷徙到印度,成為吠陀文化的創始人,他們的經典自然是《吠陀文集》,而文化中心在恆河流域。而原來在地的印度河文明因為某些不可確知的原因衰落和逐漸滅亡,而雅利安人遷徙進入印度後,從印度北部慢慢南移,在南移的過程中接觸到印度河文明的殘餘。這其中也許有局部的戰爭,但是雅利安遷徙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卻是平行的關係。

文明的特色與啟發

  1. 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都把錢財拿來蓋寺廟和宮殿普通民眾的房子簡陋矮小,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普通住家卻非常有特色
  2.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各家都有發達的衛生設備有水井、浴室、廁所、下水道,而且各家的下水道都會連在一起集中流入地下的化糞池

同時期世界大勢圖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2200年] [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1500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