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歐都外砍砸器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9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
[[分類:簡史]]
===大祭司洪尼吉鐵夫的木乃伊==
+
*三代之前:[[中國良渚文化玉琮]](-3000~-2500)
 
+
*西周:[[中國周代刑侯獻周公青銅簋]](-1050~-771)
 
+
*春秋戰國:[[中國青銅編鐘]](-600~-400)
[[file:1111.jpg|300px]]
+
*漢:[[中國東漢時期六博局戲人偶]](1~200)
 
+
*唐:[[中國唐代墓葬文官俑]](728)
===歐都外砍砸器===
+
*唐:[[新疆和田出土泥塑駱駝]](100~600)
 
+
*元:[[中國青花瓷]](1330-1350)
*在人類的文明演進史上,「創新研發」一直是重要的原動力。
+
*現代:[[中國製作之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2100)
*一九三一年,年輕的考古學家路易士‧李基(Louis Leakey)接受大英博物館的贊助,前往位在非洲坦尚尼亞北部的歐都外峽谷(Olduvai Gorge)探險,李基在那調查一層層暴露在外的岩層,他研究久經日曬風雨形成的岩石時,發現有另一層岩石,這些岩石並非出自大自然力量所造成,而是人類的雙手所刻製。
+
{{:中國朝代表}}
*在這些岩石發現的地點旁邊有一些骨頭,顯然這些岩石是被拿來做成屠宰的工具,把在大草原上獵殺的獸肉剝除,並剁碎骨頭。他們用這種工具,得到動物屍體上最有營養的骨髓,推動了古代的良性循環。這種有利身心的食物表示比較精明、腦部較大的個人會存活下來,然後生出腦部較大、更擅長製造更複雜工具的後代。
+
*之後,人腦的進化繼續進行了一百多萬年,最重要的發展是開始變得不對稱,因為腦部要處理一大堆不同的功能,包括邏輯、語言、製造工具所需的協調行動、想像和創造性思考。人腦的左右兩個半球已經適應針對不同的技巧與任務,進行專業化的發展,相較於猿猴的腦部,仍然像原來一樣,不但比人類小,也還保持對稱的狀態。這種石頭砍砸工具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確實變得比較聰明,不但擁有想要製造器物的衝動,而且會想像如何把東西做得更好。
+
 
+
[[file:334.jpg|300px]]
+
 
+
*歐都外石頭砍砸器
+
坦尚尼亞的歐都外峽谷;距今一百八十萬年–兩百萬年前;
+
高9.3公分、寬8.1公分、長7.2公分。
+
*經緯度:經度6.337137,緯度35.416489
+
 
+
===歐都外手斧===
+
 
+
*憑著這股想要更好的衝動,在距離石頭砍砸工具出現後的幾十萬年,第一款人造手斧因應而生。和石頭砍砸工具一樣是在歐都外峽谷發現的手斧就像石器時代的軍用瑞士刀,可說是多功能的重要科技產品。
+
 
+
*把手斧尖銳的一端可以當作鑽子,兩邊長長的刀刃可以砍樹、切肉、剝樹皮或獸皮。當然,歐都外版的手斧跟現代版的斧頭一點也不像,但當握住手斧時,會訝異於它的形狀和手極為貼合,仔細看這隻手斧的做工,非常精美,不再是敲打所能做出來的東西,而是經驗、細心規劃、技術和長期學習和改良後的成果。
+
 
+
*近來,科學家利用現代醫院的掃瞄機器,研究人類製造石器時,腦部哪些部分會活動,令人意外的是,製造手斧時所運用的腦部區塊,和說話時運用的區塊重疊程度相當高,這意味著,當你可以做出石器時,你也可以說出一句話,我們當然不知道手斧的製作者說了那些話,但不難想像的是,如果他們能夠製作出精美的手斧,並交換製作的複雜技巧和心得,那麼在我們所認定的社會組織方面,他們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
+
 
+
*利用這樣的工具,他們可以用來控制、改變環境以取得更好的生活條件,例如食物、剝除獸皮來作衣物,還能砍下樹枝生火或建造住所,甚至聚在一起彼此交談,想像實際上不在眼前的東西。這種製造石器技術的「創新」,不但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為日後的文明演進打下根基。
+
 
+
[[file:123.jpg|300px]]
+
 
+
歐都外手斧
+
坦尚提亞的歐都外峽谷;距今120萬─ 140萬前; 高23.8公分、寬10公分、厚5公分。
+
*經緯度:經度6.337137,緯度35.416489
+

2017年9月12日 (二) 21:06的最新修訂版本




朝代資訊
工具
公職
人員
中央
官制






「字」












春秋「筆」

邸報



戰國



















三國
「紙」
「拓」
「印」
雜報





南北朝












小分裂五代十國















宋、遼、金、西夏


「書」
小報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報紙
電波
電腦
網路
公民
選舉
考試
專政
府、院

黨、院

三公九卿制:

  1. 秦漢時期。
  2.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3.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4.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三省六部制:

  1.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三省制,各不同時期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2.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3.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4.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5.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6. 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設立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