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分類:文言識讀 ==課文== <p>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至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
 
探究與思考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7次版本)
第 16 行: 第 16 行:
 
<p>坐了沒多久,劉邦起身上廁所,就招呼樊噲出來。劉邦出來以後,項羽就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現在幸而出來了,但是沒有向項王告別,怎麼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可拘泥小節,行大禮不必計較瑣細的謙讓,如今人家是擺著菜刀和砧板,把我們當作魚肉來宰割,為什麼一定要去告別?」於是就走了。劉邦叫張良留下向項羽去致歉。張良問道:「大王您來時可帶了什麼禮物?」劉邦說:「我帶來一對白璧,想獻給項王;一對玉斗,想獻給亞父,但剛巧碰上他們正在生氣,我不敢奉獻。你替我去奉獻吧!」張良說:「好好。」當時,項羽軍隊駐紮在鴻門,劉邦軍隊駐紮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一人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和盾牌,快速離去。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近路逃走。劉邦臨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小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左右。您估計我已經到達營地時,才可進去。」</p>
 
<p>坐了沒多久,劉邦起身上廁所,就招呼樊噲出來。劉邦出來以後,項羽就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現在幸而出來了,但是沒有向項王告別,怎麼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可拘泥小節,行大禮不必計較瑣細的謙讓,如今人家是擺著菜刀和砧板,把我們當作魚肉來宰割,為什麼一定要去告別?」於是就走了。劉邦叫張良留下向項羽去致歉。張良問道:「大王您來時可帶了什麼禮物?」劉邦說:「我帶來一對白璧,想獻給項王;一對玉斗,想獻給亞父,但剛巧碰上他們正在生氣,我不敢奉獻。你替我去奉獻吧!」張良說:「好好。」當時,項羽軍隊駐紮在鴻門,劉邦軍隊駐紮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一人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和盾牌,快速離去。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近路逃走。劉邦臨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小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左右。您估計我已經到達營地時,才可進去。」</p>
 
<p>劉邦離開以後,張良估計他已從小路到達自己營地,才進去致歉,說:「沛公不能再喝酒了,無法當面告辭。他叫我奉上一對白璧,再拜送給您大王;一對玉斗,再拜送給您大將軍。」項羽問道:「沛公現在哪兒?」張良說:「他聽說您大王有意要責備他,就單身離去,現已回到營地了。」項羽就收受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收受了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劍來把它剁碎,說:「唉!這個小子真的不能跟他共謀大事!將來奪得項王天下的人,一定就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劉邦回到營地以後,立刻殺掉曹無傷。</p>
 
<p>劉邦離開以後,張良估計他已從小路到達自己營地,才進去致歉,說:「沛公不能再喝酒了,無法當面告辭。他叫我奉上一對白璧,再拜送給您大王;一對玉斗,再拜送給您大將軍。」項羽問道:「沛公現在哪兒?」張良說:「他聽說您大王有意要責備他,就單身離去,現已回到營地了。」項羽就收受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收受了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劍來把它剁碎,說:「唉!這個小子真的不能跟他共謀大事!將來奪得項王天下的人,一定就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劉邦回到營地以後,立刻殺掉曹無傷。</p>
 +
==中國史書編輯==
 +
===三大體例===
 +
#紀傳體(人):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
#:代表: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東漢班固《漢書》。
 +
#編年體(時):在春秋戰國時由孔子纂編《春秋》時創立的。編年體的體例特點是記事以時間為線索,按年代的順序敘述每年發生的歷史大事,所謂「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使史實發展的秩序分明。中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多數是編年體的,墨子所謂的「百國春秋」,即屬此類。
 +
#:代表:春秋末期孔子纂編的《春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
#紀事本末體(事):此體以事跡為主,詳述一事始末,標立題目,以年月順序為基礎,將重要歷史作有系統的敘述。宋代袁樞以《通鑑》的重要史事歸納在239篇專篇之中,成為《通鑑紀事本末》,於是史書的體例,在紀傳體和編年體之外,又有第三種體例,以補前兩種體例的不足。
 +
#:代表: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清代高士奇著《左傳紀事本末》,取《左傳》原文,記事以國別,按周、魯、齊、晉、宋、衛、鄭、楚、吳、秦等列國順序排列,取《左傳》之文以類相從,只寫大事,不寫細碎。
 +
===編輯的沿革===
 +
華人很早就重視「史」的作用,所以花了很多資源修史。
 +
 +
中國西周末年各諸侯國已有歷史記載,如晉國之《乘》(ㄕㄥˋ)、鄭國之《志》、楚國之《檮杌》(ㄊㄠˊㄨˋ)、魯國之《春秋》等,《墨子》裏面說墨翟曾見過「百國春秋」。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塚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
 +
 +
司馬遷著史記,給予後世紀傳史史書給出了體例範本,而班固著漢書,又形成了一個朝代為前朝修史的傳統。
 +
 +
修史,有官修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對歷史的詳實記錄,有別於古代私家編撰史書,即所謂野史,或「稗官野史」。
 +
 +
本來史官修史,皇帝是不能看的,但唐太宗得位不正,開始了皇帝干預修史的先例。所以學者只能認為史書皆有不少虛構成分。
 +
 +
相對於中國歷朝正史數千年皆儒家士大夫集團把持編修,勝者為王,須符合儒學意識形態單一標準取捨,多有曲筆或偏袒隱瞞,造成紂王「天下之惡皆歸焉 」,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
 +
===歷史的作用===
 +
#客觀的作用:運用過去人的大量材料,了解「眾人之事」發展的因果與邏輯,幫助人類討論和治理「眾人之事」。
 +
#主觀的作用:提供民族共同的身世,以形成一套「共同的想像」,凝結人心,使之團結。
 +
以時間序列來說,歷史可以:
 +
#重建過去:歷史研究法從現代出發去研究人類的過去,可以重現歷史的原貌,而其目的則是了解過去歷史的發展,如教育制度史、圖書館史等,將研究所得作為當代人的借鑑。
 +
#了解現狀:在早期的歷史研究中,研究比較偏重於發現和敘述過去所發生的史實。但是,在近代的歷史研究中,研究目的強調解釋現在,易言之,就是根據過去事件的研究,提供嘹解當今的制度、措施和問題的歷史背景,達到以古鑑今的功能,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
#預測未來:歷史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從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中,發現一些事件間的因果關係以及發展的規律,以便作為嘹解現在和預測將來的基礎。由於有歷史的研究,人類可以吸取過去許多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而對現在與將來作更明智的決策。因此可知,歷史研究實具有鑑往知來的功能。
 +
 +
==司馬遷與史記==
 +
===司馬遷生平與著史記背景===
 +
司馬遷(約西元前145~西元前90年,即中國西漢景帝至武帝年間),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他所著《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他首創的「紀傳體」寫歷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
 +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就是太史令,從小聰明好學,十歲時已遍覽典籍,20歲開始遊歷各地名山大川,並對所到之處的風俗進行考察,採集傳說。司馬談去世三年之後,司馬遷35歲承襲父職,任太史令(史官),同時也繼承父親遺志,準備撰寫一部通史,所以開始《史記》的寫作。
 +
 +
西元前99年(漢武帝時),李陵主動請命以五千騎兵出擊匈奴八萬大軍,兵敗被俘,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叛降,全家當誅。只有司馬遷站出來為他求情,卻沒有得到漢武帝的理解,處以宮刑(腐刑),他自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
 +
西元前91年,他在獄中繼續完成《史記》後,知道該書不被當世所容,所以,「藏諸名山,傳諸其人」,第二年去世。到西漢末年才被他的外孫楊惲公開來。
 +
 +
===《史記》的內容和體例:===
 +
#《史記》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迄漢武帝近三千年的史事,所以是一部「通史」。全書約五十二萬字,包含政治、歷史、天文、地理、哲學等等方面的知識。
 +
#在史學方面,它以人為中心記述歷史,是紀傳體史書的鼻祖。
 +
#在文學方面,它善於透過典型事例和戲劇化情節塑造人物,尤善於細節刻畫;文字優美精煉,創造了許多流傳至今的成語對後代散文影響深遠。
 +
所以,中國三○年代作家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史記》的體例:共130篇===
 +
「本紀」十二,以記載帝王為主。
 +
「世家」三十,記載諸侯、王之世系活動世家,記載諸侯盛衰興亡的事蹟。
 +
「列傳」七十,記載一般人物。
 +
「表」十,記錄時事。
 +
「書」八,記載制度。
 +
===「四史」簡介:===
 +
<table class=nicetable>
 +
<tr><th>書名</th><th>作 者</th><th>卷數</th><th>記載起迄</th><th>體 例</th></tr>
 +
<tr><td>史記</td><td>[西漢]司馬遷</td><td>130</td><td>遠古~漢武帝</td><td>通史;紀傳體</td></tr>
 +
<tr><td>漢書</td><td>[東漢]班固</td><td>100</td><td>西漢</td><td>斷代史;紀傳體</td></tr>
 +
<tr><td>後漢書</td><td>[劉宋]范曄</td><td>120</td><td>東漢</td><td>斷代史;紀傳體</td></tr>
 +
<tr><td>三國志</td><td>[西晉]陳壽</td><td>65</td><td>三國</td><td>斷代史;紀傳體</td></tr>
 +
</table>
 +
 +
==鴻門宴的背景、過程、影響:==
 +
#鉅鹿之戰(西元前208年~西元前207年)後的局勢
 +
#:秦朝末年,秦軍與諸侯聯軍在鉅鹿郡(今河北省鉅鹿縣)與楚國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聯軍出戰前,楚後懷王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
#:楚軍兵力遠遠少於秦軍,項羽親率全軍渡河,並下令打破炊具,鑿沉舟船,每人只帶三日乾糧,其餘的全部燒掉,以表明拚死一戰的決心。結果, 楚軍在項羽身先士卒激勵下士氣高漲,以一當十擊敗秦軍。其餘諸國則作壁上觀。
 +
#:秦軍節節敗退時,另一路起義軍劉邦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西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
#:項羽大為不滿,殲滅了秦軍主力後,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劉邦軍不准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
 +
#:劉邦聞訊大懼,乃率其部10萬人馬撤出咸陽,紮營霸上,卻未敢迎見項羽。當時項羽軍兵力40餘萬人。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新豐鴻門請罪。
 +
#范增的策劃
 +
#:劉邦的叛將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惡意離間項羽與劉邦,謊稱劉邦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據有咸陽城內所有珍寶,準備自立為關中王。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清晨,分四路圍攻劉邦。
 +
#:項羽的亞父范增分析:劉邦入關前貪財好色,但到了關中後並不曾取奪財物和女人,是野心遠大的表現,又加上算命師認為劉邦頭上有「天子氣」,為了避免將來成為禍害,應該儘早除之。於是安排鴻門宴。
 +
#張良的應變
 +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范增的計劃。由於他早年和張良有交情,張良當時是韓成派來輔佐劉邦的謀臣,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
#: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
 +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環)三次,示意項羽下定決心,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沒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
#:樊噲帶著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怒視項羽。項羽馬上長跪,詢問了樊噲的來歷後,稱讚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二升酒,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樊噲直接把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還能再喝嗎?」
 +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懷王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立刻自立為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為項羽是有意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項羽沒有回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坐。
 +
#:這時劉邦佯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起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現時的情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彊和紀信等將領,一起護送劉邦從蜿蜒於驪山北麓的芷陽道逃走。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斗送給范增。
 +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劉邦向項羽賠罪。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則拔劍撞破了玉斗,並說:「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探究與思考==
 +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簡述歷史的作用。
 +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項羽 項羽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項羽 項羽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項伯 項伯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項伯 項伯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項莊 項莊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項莊 項莊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史記/卷075 史記孟嘗君傳(維基文庫)]
+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史記/卷007 史記項羽本紀(維基文庫)]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馮諼客孟嘗君 馮諼客孟嘗君(維基文庫)]
+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鴻門宴 鴻門宴(維基文庫)]
 
*youtube: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uf7VrX7T8 歷史傳奇故事集-鴻門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uf7VrX7T8 歷史傳奇故事集-鴻門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HmSQnuQSg 龍騰高中國文-鴻門宴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HmSQnuQSg 龍騰高中國文-鴻門宴動畫]
*2049計畫研究所
+
*大漢風(第三片):
*#[http://project2049.net/about_us.html 英文官網]
+
*#3:46~3:56:曹無傷告密,項伯通知張良
*#[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49計畫研究所 中文維基百科條目]
+
*#4:15~4:40:鴻門宴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ject_2049_Institute 英文維基百科條目]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1004/1216372/ 《中國入侵威脅》出版新聞]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1005/1217069/ 易思安澄清新聞]
+

2017年11月15日 (三) 08:08的最新修訂版本

課文

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至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嚮坐;亞父南嚮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閒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翻譯

楚軍夜間攻擊秦軍,在新安城南活埋二十多萬秦國投降的軍隊,行軍中繼續奪取平定關中。函谷關已經有軍隊防守,無法進入。又聽說劉邦已經攻破咸陽。項羽震怒,指派當陽君黥布等攻打函谷關。項羽於是進入關內,抵達戲西。劉邦駐軍在霸上,不能夠和項羽見面。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國相,擁有全部珍寶。」項羽更加大怒,說:「明天以酒食犒賞慰勞士兵,以便擊敗劉邦的軍隊!」就在這個時刻,項羽有四十萬的軍隊,駐守在新豐鴻門;劉邦有十萬的軍隊,駐守在霸上。范增說服項羽說:「劉邦在山東的時候,貪婪財物,喜好女色;現今進入關中,不貪取財物,也不寵幸婦女;這個志氣不小。我叫人觀望他頭上的雲氣,都像龍虎的形狀,成為五彩的樣子,這是天子的徵兆呀。趕快把他擊殺,不要錯失大好機會!」

楚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平常與留侯張良交往友善、張良此時跟隨著劉邦,項伯就在夜間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暗中會見張良,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很完整告訴給他,要招呼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跟著一起死呀!」張良說:「我替韓王送劉邦,現今劉邦的事情緊急,逃走是很不義氣,不能不告訴一聲。」張良就進到裡面,把這件事全部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這該怎麼辦呢?」張良說:「誰給大王設計這個計劃的呢?」劉邦說:「有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進入,秦地就可以全部佔有』所以就聽從了。」張良說:「評估一下大王您的軍隊能夠阻擋項羽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當然比不上。但該怎麼辦?」張良說:「讓我去告訴項伯,就說沛公您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您怎麼還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在秦朝時,他和我交往遊歷,他殺了人,我救了他一命;現在事情緊迫,所以特地來告訴我。」劉邦說:「他和你誰長誰幼?」張良說:「他年紀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叫來,我會像對待兄長那樣禮遇他。」張良出來,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見劉邦。劉邦捧一杯酒為他祝壽,並相約做兒女親家,說:「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取用,登記吏民,查封府庫,而等候項羽將軍。所以派軍隊防守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的盜賊進出和發生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項羽將軍到來,怎麼還敢反叛呢?希望您向項羽將軍好好地說明,我不敢違背道德呀!」項伯答應了,對劉邦說:「明天不可以不早點親自來向項王道歉。」劉邦說:「好。」於是項伯連夜趕回去,到達軍中,把劉邦的話詳細地向項羽報告,隨即說道:「劉邦不先攻破關中,你怎麼敢進入呢?現今人家有大的功勞而攻擊他,這樣是不講義氣。不如趁這次機會好好對待他。」項羽答應了。

第二天,劉邦帶領一百多名隨從騎兵來見項羽,到達鴻門,他向項羽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我自己真沒有料到能先入函谷關打敗秦國,能在這個地方見到將軍。現在由於壞人的讒言,使得將軍和我產生一些隔閡。」項羽說:「這是你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呀,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把劉邦留下參加宴會,項羽、項伯向東坐在首座;亞父向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向北坐在下首,張良向西坐著做陪客。

范增頻頻向項羽暗示,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三次示意項羽趕快動手。項羽沉默沒有任何表示。范增站起來,走到外面,叫來項莊,對他說:「我們的大王為人心腸太軟。你進去,上前祝酒,祝完酒後,請求舞劍助興。把握機會就在座位上把沛公刺死。否則,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所俘虜!」項莊就到裡面去敬酒。敬酒結束,說道:「大王和沛公飲酒,軍中沒有任何娛樂,請讓我舞劍吧!」項羽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趕緊拔劍起舞,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劉邦,讓項莊沒有刺擊劉邦的機會。

於是張良就跑到營門口找到樊噲。樊噲問道:「今天的事情如何?」張良說:「萬分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常在沛公身上打主意。」樊噲說:「這太危險了!讓我進去,跟他們去拼命!」樊噲立刻帶著劍,提著盾牌奔向營門,手持長戟交叉著的衛兵們想檔住他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用力一撞,衛兵跌倒在地,樊噲就進去了,他掀開帳幕,向西一站,瞪著項羽,憤怒得連頭髮都要豎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按著劍把,上身挺直,問道:「來人是幹什麼的?」張良說:「這是沛公的近身侍衛樊噲。」項羽說:「好一位壯士!賞他一杯酒喝!」侍者立刻給他一大杯酒。樊噲下拜稱謝後,就起來站著把它喝乾了。項羽說:「再賞他一隻豬肘子!」侍者就給他一隻生的豬肘子。樊噲就把盾牌反扣在地上,再把豬肘子放在盾牌上面,拔出劍來,一塊一塊地切下來吃了。項羽說:「壯士,還能喝嗎?」樊噲說:「我連死都不畏懼,一杯酒值得推辭嗎!我看秦王有虎狼般的殘暴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而天下的人都反對他。懷王曾與各位將軍約定:『誰先破秦攻入咸陽,就立他為王。』現在沛公最先破秦攻入咸陽,連最細小的東西都不敢碰,宮室封閉,軍隊退守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來。他之所以派將守關,只不過為了防備其他盜賊出入或發生意外事故而已。這樣勞苦功高,不但沒有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話,想斬殺有功的人,這是繼續走向秦國滅亡的路,我個人認為大王您是不該這樣做的!」項羽一時無話回應,就說:「坐下吧!」樊噲就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沒多久,劉邦起身上廁所,就招呼樊噲出來。劉邦出來以後,項羽就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現在幸而出來了,但是沒有向項王告別,怎麼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可拘泥小節,行大禮不必計較瑣細的謙讓,如今人家是擺著菜刀和砧板,把我們當作魚肉來宰割,為什麼一定要去告別?」於是就走了。劉邦叫張良留下向項羽去致歉。張良問道:「大王您來時可帶了什麼禮物?」劉邦說:「我帶來一對白璧,想獻給項王;一對玉斗,想獻給亞父,但剛巧碰上他們正在生氣,我不敢奉獻。你替我去奉獻吧!」張良說:「好好。」當時,項羽軍隊駐紮在鴻門,劉邦軍隊駐紮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一人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和盾牌,快速離去。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近路逃走。劉邦臨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小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左右。您估計我已經到達營地時,才可進去。」

劉邦離開以後,張良估計他已從小路到達自己營地,才進去致歉,說:「沛公不能再喝酒了,無法當面告辭。他叫我奉上一對白璧,再拜送給您大王;一對玉斗,再拜送給您大將軍。」項羽問道:「沛公現在哪兒?」張良說:「他聽說您大王有意要責備他,就單身離去,現已回到營地了。」項羽就收受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收受了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劍來把它剁碎,說:「唉!這個小子真的不能跟他共謀大事!將來奪得項王天下的人,一定就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劉邦回到營地以後,立刻殺掉曹無傷。

中國史書編輯

三大體例

  1. 紀傳體(人):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代表: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東漢班固《漢書》。
  2. 編年體(時):在春秋戰國時由孔子纂編《春秋》時創立的。編年體的體例特點是記事以時間為線索,按年代的順序敘述每年發生的歷史大事,所謂「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使史實發展的秩序分明。中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多數是編年體的,墨子所謂的「百國春秋」,即屬此類。
    代表:春秋末期孔子纂編的《春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3. 紀事本末體(事):此體以事跡為主,詳述一事始末,標立題目,以年月順序為基礎,將重要歷史作有系統的敘述。宋代袁樞以《通鑑》的重要史事歸納在239篇專篇之中,成為《通鑑紀事本末》,於是史書的體例,在紀傳體和編年體之外,又有第三種體例,以補前兩種體例的不足。
    代表: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清代高士奇著《左傳紀事本末》,取《左傳》原文,記事以國別,按周、魯、齊、晉、宋、衛、鄭、楚、吳、秦等列國順序排列,取《左傳》之文以類相從,只寫大事,不寫細碎。

編輯的沿革

華人很早就重視「史」的作用,所以花了很多資源修史。

中國西周末年各諸侯國已有歷史記載,如晉國之《乘》(ㄕㄥˋ)、鄭國之《志》、楚國之《檮杌》(ㄊㄠˊㄨˋ)、魯國之《春秋》等,《墨子》裏面說墨翟曾見過「百國春秋」。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塚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

司馬遷著史記,給予後世紀傳史史書給出了體例範本,而班固著漢書,又形成了一個朝代為前朝修史的傳統。

修史,有官修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對歷史的詳實記錄,有別於古代私家編撰史書,即所謂野史,或「稗官野史」。

本來史官修史,皇帝是不能看的,但唐太宗得位不正,開始了皇帝干預修史的先例。所以學者只能認為史書皆有不少虛構成分。

相對於中國歷朝正史數千年皆儒家士大夫集團把持編修,勝者為王,須符合儒學意識形態單一標準取捨,多有曲筆或偏袒隱瞞,造成紂王「天下之惡皆歸焉 」,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歷史的作用

  1. 客觀的作用:運用過去人的大量材料,了解「眾人之事」發展的因果與邏輯,幫助人類討論和治理「眾人之事」。
  2. 主觀的作用:提供民族共同的身世,以形成一套「共同的想像」,凝結人心,使之團結。

以時間序列來說,歷史可以:

  1. 重建過去:歷史研究法從現代出發去研究人類的過去,可以重現歷史的原貌,而其目的則是了解過去歷史的發展,如教育制度史、圖書館史等,將研究所得作為當代人的借鑑。
  2. 了解現狀:在早期的歷史研究中,研究比較偏重於發現和敘述過去所發生的史實。但是,在近代的歷史研究中,研究目的強調解釋現在,易言之,就是根據過去事件的研究,提供嘹解當今的制度、措施和問題的歷史背景,達到以古鑑今的功能,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3. 預測未來:歷史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從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中,發現一些事件間的因果關係以及發展的規律,以便作為嘹解現在和預測將來的基礎。由於有歷史的研究,人類可以吸取過去許多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而對現在與將來作更明智的決策。因此可知,歷史研究實具有鑑往知來的功能。

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生平與著史記背景

司馬遷(約西元前145~西元前90年,即中國西漢景帝至武帝年間),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他所著《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他首創的「紀傳體」寫歷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就是太史令,從小聰明好學,十歲時已遍覽典籍,20歲開始遊歷各地名山大川,並對所到之處的風俗進行考察,採集傳說。司馬談去世三年之後,司馬遷35歲承襲父職,任太史令(史官),同時也繼承父親遺志,準備撰寫一部通史,所以開始《史記》的寫作。

西元前99年(漢武帝時),李陵主動請命以五千騎兵出擊匈奴八萬大軍,兵敗被俘,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叛降,全家當誅。只有司馬遷站出來為他求情,卻沒有得到漢武帝的理解,處以宮刑(腐刑),他自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西元前91年,他在獄中繼續完成《史記》後,知道該書不被當世所容,所以,「藏諸名山,傳諸其人」,第二年去世。到西漢末年才被他的外孫楊惲公開來。

《史記》的內容和體例:

  1. 《史記》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迄漢武帝近三千年的史事,所以是一部「通史」。全書約五十二萬字,包含政治、歷史、天文、地理、哲學等等方面的知識。
  2. 在史學方面,它以人為中心記述歷史,是紀傳體史書的鼻祖。
  3. 在文學方面,它善於透過典型事例和戲劇化情節塑造人物,尤善於細節刻畫;文字優美精煉,創造了許多流傳至今的成語對後代散文影響深遠。

所以,中國三○年代作家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的體例:共130篇

「本紀」十二,以記載帝王為主。 「世家」三十,記載諸侯、王之世系活動世家,記載諸侯盛衰興亡的事蹟。 「列傳」七十,記載一般人物。 「表」十,記錄時事。 「書」八,記載制度。

「四史」簡介:

書名作 者卷數記載起迄體 例
史記[西漢]司馬遷130遠古~漢武帝通史;紀傳體
漢書[東漢]班固100西漢斷代史;紀傳體
後漢書[劉宋]范曄120東漢斷代史;紀傳體
三國志[西晉]陳壽65三國斷代史;紀傳體

鴻門宴的背景、過程、影響:

  1. 鉅鹿之戰(西元前208年~西元前207年)後的局勢
    秦朝末年,秦軍與諸侯聯軍在鉅鹿郡(今河北省鉅鹿縣)與楚國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聯軍出戰前,楚後懷王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楚軍兵力遠遠少於秦軍,項羽親率全軍渡河,並下令打破炊具,鑿沉舟船,每人只帶三日乾糧,其餘的全部燒掉,以表明拚死一戰的決心。結果, 楚軍在項羽身先士卒激勵下士氣高漲,以一當十擊敗秦軍。其餘諸國則作壁上觀。
    秦軍節節敗退時,另一路起義軍劉邦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西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項羽大為不滿,殲滅了秦軍主力後,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劉邦軍不准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
    劉邦聞訊大懼,乃率其部10萬人馬撤出咸陽,紮營霸上,卻未敢迎見項羽。當時項羽軍兵力40餘萬人。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新豐鴻門請罪。
  2. 范增的策劃
    劉邦的叛將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惡意離間項羽與劉邦,謊稱劉邦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據有咸陽城內所有珍寶,準備自立為關中王。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清晨,分四路圍攻劉邦。
    項羽的亞父范增分析:劉邦入關前貪財好色,但到了關中後並不曾取奪財物和女人,是野心遠大的表現,又加上算命師認為劉邦頭上有「天子氣」,為了避免將來成為禍害,應該儘早除之。於是安排鴻門宴。
  3. 張良的應變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范增的計劃。由於他早年和張良有交情,張良當時是韓成派來輔佐劉邦的謀臣,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
  4.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環)三次,示意項羽下定決心,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沒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樊噲帶著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怒視項羽。項羽馬上長跪,詢問了樊噲的來歷後,稱讚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二升酒,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樊噲直接把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還能再喝嗎?」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懷王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立刻自立為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為項羽是有意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項羽沒有回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坐。
    這時劉邦佯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起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現時的情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彊和紀信等將領,一起護送劉邦從蜿蜒於驪山北麓的芷陽道逃走。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斗送給范增。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劉邦向項羽賠罪。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則拔劍撞破了玉斗,並說:「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探究與思考

  1.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2.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3. 簡述歷史的作用。
  4.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5.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6.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7.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8.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