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歷史/柯智懷: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大型隕石撞擊
大型隕石撞擊
第 6 行: 第 6 行:
 
*相當基礎的單細胞原核生物這個時期已經發展出來了。
 
*相當基礎的單細胞原核生物這個時期已經發展出來了。
 
===問題===
 
===問題===
*在那之前發展出來的基礎生命與現在的生命有沒有直接關聯?還是說那之前發展出來的生命已經遭遇了隕石浩劫而滅絕,現在的是另外一批重新發展出來的?
+
*在那之前發展出來的基礎生命與現在的生命有沒有直接關聯?
*如果有直接關聯的話,生命能不能活過這樣的浩劫?
+
*還是說那之前發展出來的生命已經遭遇了隕石浩劫而滅絕,現在的是另外一批重新發展出來的?
 +
**如果有直接關聯的話,生命能不能活過這樣的浩劫?
 +
**考慮三個基本問題:
 +
**#哪裡可以成為生命的避難所?
 +
**#生命能夠來到這個避難所嗎?
 +
**#生命能躲在這個避難所裡直到災難過去嗎?
 +
===回答===
 +
#地表和地幔之間,有一個溫度低於蛋白質分解溫度50度的安全區,深達地下三千公尺,在那裏地幔的熱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當隕石撞擊時,熱能只能傳達一千公尺深,然後就停了下來。如果生物能來到兩三千公尺的地下深處,這裡就能成為生命的避難所。
 +
#地質學家在從深兩三千公尺的礦坑帶回岩石、礦物樣本以後,在其中發現了生命的證據,許多種類在地表上未有發現,故生命可達如此深度的假設,有證據支持。
 +
#生物學家對古鹽礦石中密封數百萬年的微生物進行培養實驗,發現供給營養一個月後,微生物復活並重新繁衍。像這樣的微生物可能得以躲藏在避難所中極長的時間,重回地表而存續下去。
  
 
==雪球地球==
 
==雪球地球==

2018年10月25日 (四) 12:59的修訂版本

地球時間軸.svg

大型隕石撞擊

發現

  • 地球形成早期,地球軌道上隕石的量比現在要多出許多。地球曾數次被直徑數百公里的巨大隕石撞擊。
  • 大型隕石的撞擊可以融化地表,蒸發海洋,噴射地殼飛離地表。
  • 相當基礎的單細胞原核生物這個時期已經發展出來了。

問題

  • 在那之前發展出來的基礎生命與現在的生命有沒有直接關聯?
  • 還是說那之前發展出來的生命已經遭遇了隕石浩劫而滅絕,現在的是另外一批重新發展出來的?
    • 如果有直接關聯的話,生命能不能活過這樣的浩劫?
    • 考慮三個基本問題:
      1. 哪裡可以成為生命的避難所?
      2. 生命能夠來到這個避難所嗎?
      3. 生命能躲在這個避難所裡直到災難過去嗎?

回答

  1. 地表和地幔之間,有一個溫度低於蛋白質分解溫度50度的安全區,深達地下三千公尺,在那裏地幔的熱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當隕石撞擊時,熱能只能傳達一千公尺深,然後就停了下來。如果生物能來到兩三千公尺的地下深處,這裡就能成為生命的避難所。
  2. 地質學家在從深兩三千公尺的礦坑帶回岩石、礦物樣本以後,在其中發現了生命的證據,許多種類在地表上未有發現,故生命可達如此深度的假設,有證據支持。
  3. 生物學家對古鹽礦石中密封數百萬年的微生物進行培養實驗,發現供給營養一個月後,微生物復活並重新繁衍。像這樣的微生物可能得以躲藏在避難所中極長的時間,重回地表而存續下去。

雪球地球

發現

  • 散落地球各地的「迷路石」是被冰河流動影響而出現在成份相異地表處的岩石。通常是從附近的山上掉下來的。
  • 熔岩凝固後,熔岩內磁性分子的指向就永久固定。從永久固定的方向可以導出熔岩凝固時所在的緯度。
  • 依據磁性分子指向分析的結果,在某些迷路石樣本中找到熔岩凝固時的緯度接近赤道的例子,因而導出地球曾一度到赤道附近都有冰河覆蓋的理論。

時間軸

第一次冰封期

約在23億年前發生,20億年前結束。

  1. 在藍綠藻出現之前,甲烷桿菌使用海底熱泉輸出的營養成份產生甲烷,為當時地球的主要溫室氣體。
  2. 藍綠藻出現後,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氧氣再進一步與甲烷反應,導致甲烷轉變為二氧化碳。
    CH4+O2→CO2+2H2O
  3. 由於甲烷的溫室作用比二氧化碳強22倍以上,甲烷被二氧化碳取代以後,地球的氣溫就急遽下降,開始冰封。
  4. 冰封時期火山還在繼續活動,而火山爆發釋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5. 因為海洋冰封了,所以原本應該像今天一樣溶入海水的二氧化碳只能堆積在空中。
  6. 二氧化碳最終不斷堆積,約為今天的兩、三百倍,達到了過去甲烷能產生的溫室效果,使冰層融化,結束雪球地球。
  7. 解除冰封後,綠藻等光合作用生物從熱泉返回全球海洋,使用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製造大量的氧氣,可形成胞器、粒線體,促成真核生物的出現。

第二次冰封期

約在7.5億年前發生,5.8億年前結束。

  1. 岩石風化會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冰層覆蓋的岩石不會被風化。
    CO2+H2O+CaCO3→Ca(HCO3)2
  2. 但羅迪尼亞超大陸收聚到赤道附近,幾乎沒有任何冰層覆蓋在大陸上,無法阻斷岩石的風化。
  3. 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超過了火山爆發補充的速度。長期累積導致地球再次冰封。
  4. 因為海洋冰封了,所以原本應該像今天一樣溶入海水的二氧化碳只能堆積在空中。
  5. 像前一次冰封期一樣結束。
  6. 解除冰封後,大量的二氧化碳給予更多能讓光合作用生物產生氧氣的機會,大量的氧氣讓真核生物能夠巨大化,促成大型生物的產生,首先是艾迪卡拉生物群,然後是寒武紀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