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G/path: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例一) |
|||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27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SVG]] | ||
*[http://www.oxxostudio.tw/articles/201406/svg-04-path-1.html A以外的語法說明] | *[http://www.oxxostudio.tw/articles/201406/svg-04-path-1.html A以外的語法說明] | ||
*[http://www.oxxostudio.tw/articles/201406/svg-05-path-2.html A的語法說明] | *[http://www.oxxostudio.tw/articles/201406/svg-05-path-2.html A的語法說明] | ||
*點與點之間、同點的 x , y 座標之間,用空白間開或用,間開兩者是等價的。 | *點與點之間、同點的 x , y 座標之間,用空白間開或用,間開兩者是等價的。 | ||
*參數大寫代表絕對座標,小寫代表與前一個座標的相對座標 | *參數大寫代表絕對座標,小寫代表與前一個座標的相對座標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 <table class=nicetable> | ||
<tr> | <tr> | ||
第 50 行: | 第 50 行: | ||
<td>A(Arc)</td> | <td>A(Arc)</td> | ||
<td colspan=2>rx ry x-axis-rotation large-arc-flag sweep-flag x y</td> | <td colspan=2>rx ry x-axis-rotation large-arc-flag sweep-flag x y</td> | ||
− | <td> | + | <td>從目前點的座標畫個橢圓弧到指定點的 x, y 座標:其中 rx, ry 為橢圓形的 x 軸及 y 軸的半徑,x-axis-rotation 是弧線與 x 軸的旋轉角度,large-arc-flag 則設定 1 最大角度的弧線或是 0 最小角度的弧線,sweep-flag 設定方向為 1 順時針方向或 0 逆時針方向<br/>小寫 a 與大寫 A 的區別只在於: a 最後的 x,y 是相對於目前點的相對座標</td> |
</tr> | </tr> | ||
<tr> | <tr> | ||
第 80 行: | 第 80 行: | ||
====(二)二次圖形(相對表示)==== | ====(二)二次圖形(相對表示)==== | ||
#以 q 或 q,t 連續處理皆可 | #以 q 或 q,t 連續處理皆可 | ||
− | #q 每一小節放兩個點:「控制點 | + | #q 每一小節放兩個點:「控制點 下個節點」,兩點同座標系,皆參考上個節點。 |
− | #q,t 的 t | + | #q,t 的 t 每一小節放一個點:「下個節點」,控制點省略,省略的控制點為上一小節控制點對上個節點的鏡像點。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pathQ.svg' width=50% height=50%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pathQ.svg' width=50% height=50% /> | ||
第 95 行: | 第 95 行: | ||
#以 c 或 c,s 連續處理皆可 | #以 c 或 c,s 連續處理皆可 | ||
#c 每一小節放三個點:「控制點1 控制點2 下個節點」,三點同座標系,皆參考上個點。 | #c 每一小節放三個點:「控制點1 控制點2 下個節點」,三點同座標系,皆參考上個點。 | ||
− | #c,s 的 s 每一小節放兩個點:「控制點2 | + | #c,s 的 s 每一小節放兩個點:「控制點2 下個節點」,控制點1省略,省略的控制點1為上一小節控制點2對上個節點的鏡像點。 |
=====例一===== | =====例一=====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pathCS.svg' width=50% height=50%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pathCS.svg' width=50% height=50% /> | ||
第 107 行: | 第 107 行: | ||
<pre style='font-size:89%;'><path d='m0,51 c40,40 60,40 100,0 s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pre> | <pre style='font-size:89%;'><path d='m0,51 c40,40 60,40 100,0 s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pre> | ||
− | ===== | + | =====例二===== |
+ | #以下心形由四段三次貝茲曲線組成,每段皆含三點:兩個控制點、一個下一節點。 | ||
+ | ##AB 段以 P<sub>1</sub>,P<sub>2</sub> 為控制點, B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A 點。 | ||
+ | ##BC 段以 Q<sub>1</sub>,Q<sub>2</sub> 為控制點, C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B 點。 Q<sub>2</sub> 和 C點重合。 | ||
+ | ##CD 段以 R<sub>1</sub>,R<sub>2</sub> 為控制點, D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C 點。 R<sub>1</sub> 和 C點重合。 | ||
+ | ##DA 段以 S<sub>1</sub>,S<sub>2</sub> 為控制點, A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D 點。 | ||
+ | #P<sub>2</sub> 、 B 、Q<sub>1</sub> 三點共線,所以 AB 段才能和 BC 平滑銜接。 | ||
+ | #R<sub>2</sub> 、 D 、S<sub>1</sub> 三點共線,所以 CD 段才能和 DA 平滑銜接。 | ||
+ | #C 點和 Q<sub>2</sub> 、 R<sub>1</sub> 重合,所以 BC 段和 CD 段,兩節點間有一個控制點和節點重合。但並不是退回到二次貝茲曲線,只是近似二次貝茲曲線而已。 | ||
+ | #由於 Q2 、 C 、 R1 重合, Q2 、 R1 以 C 點鏡像,所以可以將後面的小節(CD段)改以 s 表達。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hart.svg'/><br/><br/>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hart.svg'/><br/><br/>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hart1.svg'/>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hart1.svg'/> | ||
− | <pre style='font-size: | + | <pre style='font-size:83%;'><path fill='#f00' d='m 12.7,38.5 c -21.3,-11.2 -14.3,-38.5 9.7,-38.5 30,0 51,38.5 51,38.5 0,0 -21,38.5 -51,38.5 -24,0 -31,-27.4 -9.7,-38.5 z'/></pre> |
+ | 由於 Q2 、 C 、 R1 重合, Q2 、 R1 以 C 點鏡像,所以可以將後面的小節(CD段)改以 s 表達: | ||
+ | |||
+ | <pre style='font-size:86%;'><path fill='#f00' d='m12.7,38.5 c-21.3,-11.2 -14.3,-38.5 9.7,-38.5 c30,0 51,38.5 51,38.5 s-21,38.5 -51,38.5 c-24,0 -31,-27.4 -9.7,-38.5z'/></pre> | ||
+ | |||
+ | |||
+ | 將紅心的尖部換成 q ,會使紅心尖部顯得略胖,但非常近似原來的紅心: | ||
+ | |||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hart2.svg'/><br/> | ||
+ | <pre style='font-size:88%;;'><path fill='#f00' d='m 12.7,38.5 c -21.3,-11.2 -14.3,-38.5 9.7,-38.5 q 30,0 51,38.5 -21,38.5 -51,38.5 c -24,0 -31,-27.4 -9.7,-38.5 z'/></pre> | ||
+ | |||
+ | 比較原來的紅心和紅心的尖部換成 q (綠色部分): | ||
+ | |||
+ | <img src='http://jendo.org/~thisNasAdmin/hart3.svg'/> |
2022年4月9日 (六) 21:23的最新修訂版本
指令 | 參數 | 示例 | 指令說明 | |
---|---|---|---|---|
M(move to) | x y | <path d='M0 0' style='stroke:black'/> | 起始點的 x , y 座標 | |
線 | H(horizontal line to) | x | <path d='M0 0 H50' style='stroke:black'/> | 從目前點的座標畫水平直線到指定的 x 軸座標 |
V(vertical line to) | y | <path d='M0 0 V50' style='stroke:black'/> | 從目前點的座標畫垂直線到指定的 y 軸座標 | |
L(line to) | x y | <path d='M0 0 L50 50' style='stroke:black'/> | 從目前點的座標畫直線到指定點的 x , y 座標 | |
二 次 |
Q(quadratic Bézier curve) | x1 y1 x y <path d='M0,0 Q50,50 100,0' style='stroke:black'/> |
從目前點的座標畫條二次貝茲曲線到指定點的 x, y 座標:其中 x1, y1 為控制點 | |
T(smooth quadratic Bézier curve) | x y <path d='M0,0 Q50,50 100,0 T200,0' style='stroke:black'/> |
前方要接上 Q 才能畫,從目前點以前一個 Q 的控制點之鏡射點為控制點,畫二次貝茲曲線到指定點(x,y)。 | ||
A(Arc) | rx ry x-axis-rotation large-arc-flag sweep-flag x y | 從目前點的座標畫個橢圓弧到指定點的 x, y 座標:其中 rx, ry 為橢圓形的 x 軸及 y 軸的半徑,x-axis-rotation 是弧線與 x 軸的旋轉角度,large-arc-flag 則設定 1 最大角度的弧線或是 0 最小角度的弧線,sweep-flag 設定方向為 1 順時針方向或 0 逆時針方向 小寫 a 與大寫 A 的區別只在於: a 最後的 x,y 是相對於目前點的相對座標 |
||
三 次 |
C(curve) | x1 y1 x2 y2 x y <path d='M0,0 C40,40 60,40 100,0' style='stroke:black'/> |
從目前點的座標畫條三次貝茲曲線到指定點的 x, y 座標:其中 x1, y1 及 x2, y2 為控制點 | |
S(smooth curve) | x2 y2 x y <path d='M0,0 C40,40 60,40 100,0 S150,-40 200,0' style='stroke:black'/> |
在目前點之前必須有一個貝茲控制點,在目前點之後會以同樣的斜率鏡射一個貝茲控制點,再由參數(x2,y2)補上第二個貝茲控制點,再從目前點經兩個貝茲控制點畫貝茲曲線到指定點(x,y)。 | ||
Z(closepath) | <path d='M0,0 Q50,50 100,0 T200,0 Z' style='stroke:black'/> |
關閉路徑,將目前點的座標與第一個點的座標連接起來 |
(一)一次圖形(相對表示)
- 以 m 或 l 連續處理皆可
- 每一節放一個「下個點」,
<path d='m0,51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
<path d='m0,51 l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
(二)二次圖形(相對表示)
- 以 q 或 q,t 連續處理皆可
- q 每一小節放兩個點:「控制點 下個節點」,兩點同座標系,皆參考上個節點。
- q,t 的 t 每一小節放一個點:「下個節點」,控制點省略,省略的控制點為上一小節控制點對上個節點的鏡像點。
以 q 表示
<path d='m0,51 q50,50 100,0 50,-50 100,0 50,50 100,0 50,-50 100,0 50,50 100,0 50,-50 100,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
以 q,t 表示
<path d='m0,51 q50,50 100,0 t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
(三)三次圖形(相對表示)
- 以 c 或 c,s 連續處理皆可
- c 每一小節放三個點:「控制點1 控制點2 下個節點」,三點同座標系,皆參考上個點。
- c,s 的 s 每一小節放兩個點:「控制點2 下個節點」,控制點1省略,省略的控制點1為上一小節控制點2對上個節點的鏡像點。
例一
以 c 表示
<path d='m0,51 c40,40 60,40 100,0 40,-40 60,-40 100,0 40,40 60,40 100,0 40,-40 60,-40 100,0 40,40 60,40 100,0 40,-40 60,-40 100,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
以 c,s 表示
<path d='m0,51 c40,40 60,40 100,0 s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60,-40 100,0' style='stroke:black;fill:none;'/>
例二
- 以下心形由四段三次貝茲曲線組成,每段皆含三點:兩個控制點、一個下一節點。
- AB 段以 P1,P2 為控制點, B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A 點。
- BC 段以 Q1,Q2 為控制點, C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B 點。 Q2 和 C點重合。
- CD 段以 R1,R2 為控制點, D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C 點。 R1 和 C點重合。
- DA 段以 S1,S2 為控制點, A 為下一節點,三個點座標參照 D 點。
- P2 、 B 、Q1 三點共線,所以 AB 段才能和 BC 平滑銜接。
- R2 、 D 、S1 三點共線,所以 CD 段才能和 DA 平滑銜接。
- C 點和 Q2 、 R1 重合,所以 BC 段和 CD 段,兩節點間有一個控制點和節點重合。但並不是退回到二次貝茲曲線,只是近似二次貝茲曲線而已。
- 由於 Q2 、 C 、 R1 重合, Q2 、 R1 以 C 點鏡像,所以可以將後面的小節(CD段)改以 s 表達。
<path fill='#f00' d='m 12.7,38.5 c -21.3,-11.2 -14.3,-38.5 9.7,-38.5 30,0 51,38.5 51,38.5 0,0 -21,38.5 -51,38.5 -24,0 -31,-27.4 -9.7,-38.5 z'/>
由於 Q2 、 C 、 R1 重合, Q2 、 R1 以 C 點鏡像,所以可以將後面的小節(CD段)改以 s 表達:
<path fill='#f00' d='m12.7,38.5 c-21.3,-11.2 -14.3,-38.5 9.7,-38.5 c30,0 51,38.5 51,38.5 s-21,38.5 -51,38.5 c-24,0 -31,-27.4 -9.7,-38.5z'/>
將紅心的尖部換成 q ,會使紅心尖部顯得略胖,但非常近似原來的紅心:
<path fill='#f00' d='m 12.7,38.5 c -21.3,-11.2 -14.3,-38.5 9.7,-38.5 q 30,0 51,38.5 -21,38.5 -51,38.5 c -24,0 -31,-27.4 -9.7,-38.5 z'/>
比較原來的紅心和紅心的尖部換成 q (綠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