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地球造陸運動(澳洲)) |
(→板塊運動) |
||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1次版本) | |||
第 2 行: | 第 2 行: | ||
===板塊運動=== | ===板塊運動=== | ||
*[[古代陸塊分布]] | *[[古代陸塊分布]] | ||
− | *[ | +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8/Laurasia-Gondwana-zhtw.svg 勞亞、岡瓦那、特提斯海] |
+ | *[[盤古大陸到今天]] | ||
+ | |||
===大洋洲GIS=== | ===大洋洲GIS=== | ||
*[http://jendo.org/~丁志仁/Oceania.html 大洋洲] | *[http://jendo.org/~丁志仁/Oceania.html 大洋洲] |
2021年7月3日 (六) 16:00的最新修訂版本
板塊運動
大洋洲GIS
- 大洋洲
- google map 找「大洋洲」
空白圖
國家
- 澳大利亞
- 紐西蘭
- 巴布亞紐幾內亞
地球造陸運動(澳洲)
- 鴨嘴獸:
- 恆溫、體毛、哺乳:哺乳類
- 產卵、腳在身體兩側:爬蟲類
- 喙:鳥類
- 舊大陸的真獸類哺乳動物(有胎盤)完全消滅原獸(單孔目)及後獸(有袋類)。
- 美洲和澳洲還有有袋類。
- 只有澳洲有鴨嘴獸。
- 盤古大陸先分成勞亞大陸(北美和歐亞)及岡瓦那大陸(紐西蘭、澳洲、南美、南極、馬達加斯加、非洲、印度、阿拉伯半島)。
- 兩億年前舌蕨森林遍布在岡瓦那大陸。
- 澳洲南部和南極北部可以合在一起。是由地函熱柱在1億年前緩慢撕開兩者。
- 蛋白石:矽源+酸(來自細菌),60% 的澳洲內陸是淺海。1億8千萬年至1億5千萬年間地函熱柱撕開岡瓦那大陸,岩流使海平面上升淹入澳洲內陸,3500萬年後才退去,此期間形成蛋白石。
- 大自流盆地:砂岩可含水,內陸海再帶來泥土,泥土變硬後封住含水層。形成佔澳洲面積 22% 的地下水盆,水湧出地表即形成丘泉。
- 鯨,3500 萬年前繞極洋流包圍南極,切斷暖水流入,一百萬年內就使南極由溫暖走向冰封,但洋流也使深海的海水上升到海面,帶來浮游植物和磷蝦,結果使濾食鯨大盛。
- 無尾熊吃桉樹葉(硬),使臉像熊。其低音可以傳達 1 公里,方便求偶,並發展出像泰迪熊的大耳朵。
- 為什麼低音可以遠傳?
- 澳洲板塊在過去 4500 萬年內向歐亞大陸前進,造成淺海滋養珊瑚礁,導致澳北富饒。但也造成火山,並推高山脈。
- 爾後 4000 萬年,澳洲會撞進中南半島、南海、日本,成為亞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