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優2.0計畫: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未顯示1位用戶所作出之1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均優]] | ||
+ | |||
==均優文化== | ==均優文化== | ||
<B>均優1.0與2.0的差異:</B> | <B>均優1.0與2.0的差異:</B> | ||
第 7 行: | 第 9 行: | ||
</table> | </table> | ||
− | ==均優 2.0 | + | ==均優 2.0 目標== |
+ | #目標是十年內將台灣帶向「開放政府」,而且率先在教育區塊實現「公務員與常民共同治理」??? | ||
+ | #倡議均優思維 | ||
+ | #藉由社群開啟教育各世代的對話與合作,進而促動更多跨齡跨域跨界的教育行動/社運 | ||
+ | |||
+ | ==均優 2.0 策略== | ||
#跨世代交流與合作:邀請更多年輕世代加入,與社運世代互動 | #跨世代交流與合作:邀請更多年輕世代加入,與社運世代互動 | ||
#社群化:讓均優成為社群,開啟更緊密的交流與合作,例如舉辦每季一次的小均優,而非僅是單次的論壇。此外也透過社群,讓組課共學更容易,也促使更多教育專案可以在此醞釀、找隊友、與行動。 | #社群化:讓均優成為社群,開啟更緊密的交流與合作,例如舉辦每季一次的小均優,而非僅是單次的論壇。此外也透過社群,讓組課共學更容易,也促使更多教育專案可以在此醞釀、找隊友、與行動。 | ||
#跨域:台北與非台北交替舉辦,一次籌備兩年。在台北辦議是全國性的,在非台北辦議題是地方性的。 | #跨域:台北與非台北交替舉辦,一次籌備兩年。在台北辦議是全國性的,在非台北辦議題是地方性的。 | ||
− | + | ||
==計畫== | ==計畫== |
2022年8月25日 (四) 15:10的最新修訂版本
均優文化
均優1.0與2.0的差異:
均優1.0 | 均優2.0 | |
---|---|---|
同 | 1.議程驅動 2.均優的陣地 3.百樂宴 | |
異 | 1.臨時編組,每年都需重開機 2.社運世代做為主籌劃者 | 1.社群化,由社群規劃 2.跨世代進行籌劃(例如小均優,每季一次) |
均優 2.0 目標
- 目標是十年內將台灣帶向「開放政府」,而且率先在教育區塊實現「公務員與常民共同治理」???
- 倡議均優思維
- 藉由社群開啟教育各世代的對話與合作,進而促動更多跨齡跨域跨界的教育行動/社運
均優 2.0 策略
- 跨世代交流與合作:邀請更多年輕世代加入,與社運世代互動
- 社群化:讓均優成為社群,開啟更緊密的交流與合作,例如舉辦每季一次的小均優,而非僅是單次的論壇。此外也透過社群,讓組課共學更容易,也促使更多教育專案可以在此醞釀、找隊友、與行動。
- 跨域:台北與非台北交替舉辦,一次籌備兩年。在台北辦議是全國性的,在非台北辦議題是地方性的。
計畫
- 建立社群:
時程表
- 均優 2.0:
- 找出籌備小組()
- 建立網路社群
- 每季一次小均優(一日、自拋議程、OST)
- 籌劃均優論壇
- 共識會議:規劃大方向與基本模式,並找出執秘、副執秘、籌備小組
- 籌備會議:討論論壇分工及活動細節
- 籌備會議:發布均優籌備訊息,邀約各界提議程
- 籌備會議:議程審核及確認
- 籌備會議:議程排定
- 籌備會議:
其他
2019 年時想轉型均優 2.0 的難點:
- 世代共同聚焦困難,因為彼此的生涯核心關切不同
- 疫情
- 成本降低(志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