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默拉沃蒂佛塔雕像: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第 18 行: 第 18 行:
  
 
佛塔的覆缽部分高18.25米、直徑39.6米。上建半球形覆缽,覆缽頂部建有平台、傘蓋。台基四面各有一方形露台,每座台上立有5根石柱 ( 阿耶迦 ),代替了北印度窣堵波常見的塔門(陀蘭那),為典型的南印度窣堵波型建築。台基周圍鋪設著寬約4米的右繞甬道。在台基甬道圍欄上裝飾有浮雕,在大塔的基址還出土有500餘件浮雕,由石灰石材料構築而成,佛塔上鋪了100塊雕刻過的石板,其下層用高大的方形裝飾板圍砌了起來。塔頂設有方形的柵欄。塔身周圈有圍欄,那是由136根高為2.74裝飾著浮雕的細石柱,和從上至下三段圓弧狀的橫隔欄、橫縱交錯架設而成。石柱裡側雕鏤刻著佛陀生平的故事,寬敞的甬道由石頭鋪就,朝聖者們可以沿著甬道,環繞佛塔邊走邊看。東西南北四方都開了門,門上都有蹲坐著的獅子雕像。門柱上架著非常厚實的蓋石,裡側以為浮雕裝飾。
 
佛塔的覆缽部分高18.25米、直徑39.6米。上建半球形覆缽,覆缽頂部建有平台、傘蓋。台基四面各有一方形露台,每座台上立有5根石柱 ( 阿耶迦 ),代替了北印度窣堵波常見的塔門(陀蘭那),為典型的南印度窣堵波型建築。台基周圍鋪設著寬約4米的右繞甬道。在台基甬道圍欄上裝飾有浮雕,在大塔的基址還出土有500餘件浮雕,由石灰石材料構築而成,佛塔上鋪了100塊雕刻過的石板,其下層用高大的方形裝飾板圍砌了起來。塔頂設有方形的柵欄。塔身周圈有圍欄,那是由136根高為2.74裝飾著浮雕的細石柱,和從上至下三段圓弧狀的橫隔欄、橫縱交錯架設而成。石柱裡側雕鏤刻著佛陀生平的故事,寬敞的甬道由石頭鋪就,朝聖者們可以沿著甬道,環繞佛塔邊走邊看。東西南北四方都開了門,門上都有蹲坐著的獅子雕像。門柱上架著非常厚實的蓋石,裡側以為浮雕裝飾。
 
===
 

2015年11月27日 (五) 14:12的修訂版本

Amaravati Stupa relief at Museum.jpg

  • 西元200~400年
  • 發現地:印度
  • 材料:石灰岩
  • 經度:79.263595
  • 緯度:22.617472

介紹

印度安達羅國薩塔瓦哈納王朝時代的佛塔。阿默拉沃蒂位於距今印度安得拉邦貢杜爾縣城約29公里的克利希那河下游南岸。據考證﹐阿默拉沃蒂大塔始建於公元前2世紀﹐盛行於約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3世紀末薩塔瓦哈納王朝統治時期。而在公元2世紀曾大規模擴建增修。


佛塔上淡綠色石灰石上的浮雕,主要描繪佛陀的生平故事。這些藝術作品精雕細琢,表情豐富,就像演戲一般,人物姿勢相同但肢體動作誇大,採深度雕刻技法。這種風格由阿默拉沃蒂廢墟西傳至馬哈拉施特拉邦,再到斯里蘭卡(錫蘭),遠達南亞大部分地區。阿默拉沃蒂窣堵波是印度佛教地區最大的一個,19世紀時因被建築包商拿去當石灰砂漿而遭大規模的破壞。


在印度東南部的安德拉邦——阿默拉沃蒂地區,有一座大佛舍利塔,其中存有多達130件以上的石板雕刻,它們大部分是在1世紀~3世紀的時候安放到佛塔之中的。 據保守估算、至少在公元前1世紀、佛陀或者高僧的捨利逐漸為人們視為神聖的東西。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們被供奉在佛塔中,頂禮膜拜。阿默拉沃蒂的佛塔建於薩塔瓦哈納王朝(也稱為安德拉王朝)。該王朝始於公元前1世紀,一直延續到3世紀~4世紀中葉。到了5世紀、佛教已不再是在那片土地上的主流教派,而且日漸式微。佛塔最終坍塌崩壞,直至18世紀才再次被發現、展露與世人眼中。


佛塔的覆缽部分高18.25米、直徑39.6米。上建半球形覆缽,覆缽頂部建有平台、傘蓋。台基四面各有一方形露台,每座台上立有5根石柱 ( 阿耶迦 ),代替了北印度窣堵波常見的塔門(陀蘭那),為典型的南印度窣堵波型建築。台基周圍鋪設著寬約4米的右繞甬道。在台基甬道圍欄上裝飾有浮雕,在大塔的基址還出土有500餘件浮雕,由石灰石材料構築而成,佛塔上鋪了100塊雕刻過的石板,其下層用高大的方形裝飾板圍砌了起來。塔頂設有方形的柵欄。塔身周圈有圍欄,那是由136根高為2.74裝飾著浮雕的細石柱,和從上至下三段圓弧狀的橫隔欄、橫縱交錯架設而成。石柱裡側雕鏤刻著佛陀生平的故事,寬敞的甬道由石頭鋪就,朝聖者們可以沿著甬道,環繞佛塔邊走邊看。東西南北四方都開了門,門上都有蹲坐著的獅子雕像。門柱上架著非常厚實的蓋石,裡側以為浮雕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