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發言者(二)) |
(→發言者(一)) |
||
第 49 行: | 第 49 行: | ||
*案例 | *案例 | ||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小俊,今年就讀八年級,外表又瘦又小,像個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因為父親打零工的時間和收入都不穩定,常漏給小俊零用錢,導致他好幾次都沒錢吃早餐。自從小俊八年級跟著其他同學迷上線上遊戲後,為了到網咖打遊戲,錢更是不夠用了;小俊頻頻因為缺錢跟父親起衝突,在學校情緒也不穩定,每當行為被糾正時就會回嗆老師,已經被記警告多次。本來成績不佳的他,現在更幾乎完全放棄學習,只想著趕快下課要去網咖玩線上遊戲,家長如何打罵、老師如何督促都無效。 |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小俊,今年就讀八年級,外表又瘦又小,像個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因為父親打零工的時間和收入都不穩定,常漏給小俊零用錢,導致他好幾次都沒錢吃早餐。自從小俊八年級跟著其他同學迷上線上遊戲後,為了到網咖打遊戲,錢更是不夠用了;小俊頻頻因為缺錢跟父親起衝突,在學校情緒也不穩定,每當行為被糾正時就會回嗆老師,已經被記警告多次。本來成績不佳的他,現在更幾乎完全放棄學習,只想著趕快下課要去網咖玩線上遊戲,家長如何打罵、老師如何督促都無效。 | ||
+ | *#小雨是七年級的國中女生,在學校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上國中之後,她就被班上的幾位女同學排擠,在學校沒有朋友的她很寂寞,就開始試著在網路上建立部落格書寫自己的心情、找網友聊天。小雨在聊天室遇到了一些知音,她把自己的遭遇和心情都寫成網誌,他們似乎也很能理解,總會給予一些同情和支持;這讓一直以來覺得沒有人懂她的小雨相當高興。小雨在學校越來越少跟其他人互動,回家也不太願意跟爸媽聊天,只想趕快吃完飯回到房間上網。若被問到學校的情況,總是以一兩句話敷衍過去。小雨的爸媽雖然擔心她在網路上交到壞朋友,但因為她的成績還不錯,所以也說不動她。 | ||
===發言者(二)=== | ===發言者(二)=== |
2015年1月14日 (三) 17:19的修訂版本
工作分配
- 主持人:丁禾
- 論述者:蔡依緁
- 正方論點「網路成癮是一種病,需要治療,治療方法是甚麼」:謝酲洊、黃玟淇
- 反方論點「網路成癮不是病」:仁益、書桓
- 計時:仁益
- 舉牌:丁禾
網路成癮症狀
- 大略包括以下四項:
- 理智上知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 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
- 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 在相關生活層面出現狀況:比如在人際層面、健康層面、時間管理層面上都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而受到負面影響。
網路成癮類型
- 可根據網路的使用內容分為五大類:
- 網路性成癮:深受網路上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所吸引,或沉溺於基於網路所引發之情色活動之中。
- 網路關係成癮:沉溺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
- 網路強迫行為:包括沉溺於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網路購物與交易等活動。
- 網路資訊超載:沉溺於網路資訊的搜索與收集之活動。
- 網路電腦成癮:沉溺於與網路有關之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
- 通常網路成癮者的成癮行為有可能會橫跨兩類以上。
正方論點
發言者(一)
- 論點
- 美國每10個青少年或孩童中,裡面其中一個就有網路成癮的症狀,並可能因此造成耽誤學業及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身體傷害包括:因光線引起癲癇、手腕管症候群和視力受損。)
- 美國一位教授曾對網路成癮和犯罪的關係進行研究,他發現:許多網路成癮者與犯罪的連結很密切,且特別是隨機犯罪。網路成癮情況越嚴重的使用者,犯罪的可能性越大,網路成癮雖不是犯罪為一指標,但仍是犯罪的首要原因之一,包括駭客、性攻擊與謀殺等,都是常見到網路成癮的影子。*
- 案例
- 案例一:2007年六月,16歲的白崔克因沉迷一款電玩,然後就幾乎都不動,有時甚至一天玩18個小時不停。隨後他的雙親覺得他玩的電玩太過暴力,於是將白崔克電玩沒收,放置於一個小櫃子中。過了一個星期,白崔克就將父親的鑰匙偷走,打算打開櫃子拿回電玩,但櫃子內還有一把手槍。隨後他將父母帶到客廳,告訴父母要給他驚喜,並叫他們閉上眼睛,而在他們閉上眼睛之後,白崔克持槍從後面射父母的頭部,白崔克的母親因此死亡,父親也受到重傷。
發言者(二)
- 論點
- 心理上的依賴行為,包括無法克制的使用網路、超出預期的使用時間、當無法使用時會煩躁不安、或想盡辦法上網。
- 對現實生活造成影響。包括對工作、學業、家庭功能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最重要的是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 即使在知道網路已對自己生活或週遭的家人或朋友造成傷害,卻無法停止網路的使用。
- 經由網路行為可以得到心理的滿足,尤其是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無助感、罪惡感。
- 案例
-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小俊,今年就讀八年級,外表又瘦又小,像個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因為父親打零工的時間和收入都不穩定,常漏給小俊零用錢,導致他好幾次都沒錢吃早餐。自從小俊八年級跟著其他同學迷上線上遊戲後,為了到網咖打遊戲,錢更是不夠用了;小俊頻頻因為缺錢跟父親起衝突,在學校情緒也不穩定,每當行為被糾正時就會回嗆老師,已經被記警告多次。本來成績不佳的他,現在更幾乎完全放棄學習,只想著趕快下課要去網咖玩線上遊戲,家長如何打罵、老師如何督促都無效。
反方論點
發言者(一)
- 論點
- 假如說「癮」是一種精神疾病,就醫學模式來說,應該有病理學上的基礎。以藥癮或酒癮為例,這兩種疾病的成立,必須有兩個基本症狀之一的呈現,即耐受性的產生或戒斷症狀的產生。前者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連續十二個月當中,「飲酒」或「嗑藥」的「量」需要顯著的增加才能達到預期的心理效應;或者,雖然「飲酒」或「嗑藥」的「量」持續維持,但是得到的效果,卻顯著的降低;後者是說,倘若沒有「飲酒」或「嗑藥」就會產生戒斷症狀;或者,必須持續「飲酒」或「嗑藥」以消除戒斷症狀;戒斷的表現是自律神經系統亢奮,如噁心、嘔吐、心悸、頭暈、頭痛或流汗等等症狀,嚴重的戒斷症狀則是出現癲癇或意識混亂。這些症狀的表現是指,大腦受到酒或藥的傷害而產生病變。
- 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有系統的研究指出,「上網」會直接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或其他器官組織的病變。
- 假如器官的病理學變化已然瞭解,則臨床上對於該疾病的診斷效度與信度當然會很好,而且在疾病末期所呈現的景象,很容易與非該類疾病區辨出來。若以這樣的疾病概念做為標準,則可以說:跟酒癮或藥癮不一樣,「上網成癮」不是病,因為沒有病程,也不知道病理的變化在哪裡。
- 所以,沒有人禁止你上網,但是有些人上網是會出現問題的。假如有人提醒你有上網的問題時,那就要非常注意了,因為這表示你的自我控制的功能有問題,可能行為有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某種精神疾病的關係。
- 認為 ‘過度上網不能算是是成癮’ 的論說
- 過度上網比較像是一種強迫症,而不是成癮。過度上網,看起來和過度打電話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過度上網的現象,可能只是有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逃避痛苦的方法之ㄧ,就好像這些人也往往會暴飲暴食,並不能把這些行為等同於上癮。過度上網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迷上了網路拍賣,也有一些人是迷上了網路遊戲、賭博、或成人網站。也許可以稱他們“賭博成癮”、或“色情成癮”,但是不能把這些完全不同的成癮原因,混稱為一個“上網成癮”。
- 案例
-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小俊,今年就讀八年級,外表又瘦又小,像個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因為父親打零工的時間和收入都不穩定,常漏給小俊零用錢,導致他好幾次都沒錢吃早餐。自從小俊八年級跟著其他同學迷上線上遊戲後,為了到網咖打遊戲,錢更是不夠用了;小俊頻頻因為缺錢跟父親起衝突,在學校情緒也不穩定,每當行為被糾正時就會回嗆老師,已經被記警告多次。本來成績不佳的他,現在更幾乎完全放棄學習,只想著趕快下課要去網咖玩線上遊戲,家長如何打罵、老師如何督促都無效。
- 小雨是七年級的國中女生,在學校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上國中之後,她就被班上的幾位女同學排擠,在學校沒有朋友的她很寂寞,就開始試著在網路上建立部落格書寫自己的心情、找網友聊天。小雨在聊天室遇到了一些知音,她把自己的遭遇和心情都寫成網誌,他們似乎也很能理解,總會給予一些同情和支持;這讓一直以來覺得沒有人懂她的小雨相當高興。小雨在學校越來越少跟其他人互動,回家也不太願意跟爸媽聊天,只想趕快吃完飯回到房間上網。若被問到學校的情況,總是以一兩句話敷衍過去。小雨的爸媽雖然擔心她在網路上交到壞朋友,但因為她的成績還不錯,所以也說不動她。
發言者(二)
- 論點
- 如手機這樣的移動載具,每個人在口袋裡都有一台小電腦,更擴大了人們對網路的依賴。楊聰財指出,目前網路成癮主要出現在學生族群,以國中生最為嚴重。因為升學壓力太大,在學校處處都輸人,但在電腦、手機遊戲裡得到現實生活得不到的成就感,依賴就愈來愈嚴重。
- 一群是「家庭主婦」。由於注重人際關係,當身邊的朋友都開始使用社交軟體,「她怕沒按讚、沒即時回覆得罪人家,又怕聊天的時候沒話題,很容易就沉溺在裡面。」
- 案例
辯論方式
- 題目:網路成癮需不需要治療
- 規則:
- 正方代表
- 曾明哲
- 張子宜
- 范鎮鈞
- 反方代表
- 柯智懷
- 沈昀羲
- 謝酲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