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選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新頁面: 分類:六年制學程 行動學習如果只發行動學具(平板電腦)是不會有學習效果的,一定要有平台布署。 對同一課程可以有三種不同等級的平...) |
(沒有差異)
|
2015年8月4日 (二) 12:27的最新修訂版本
行動學習如果只發行動學具(平板電腦)是不會有學習效果的,一定要有平台布署。
對同一課程可以有三種不同等級的平台布署:最簡易的是運用修改後的 mediawiki +網路檔案服務,即可布署有效的學習平台。資訊人力或預算再寬裕一點,可以加上 moodle ,此時課程模組、題型都會增多,課程設計的豐富性也會增加;資訊人力或預算最寬裕,就可以布署微型IDC,那課程設計也就可以極豐富了。
但是課程設計太豐富不一定,耗去的課程設計與課程布署的時間會最多,耗去的學習時間也會最多。這代表教學單位人力成本的增加。雇人花時間是要花錢的,這一點常被平台設計者所忽略。所以不是最豐富就是最好的,簡易度和豐富性取得平衡才是最好的。
這就涉及不同的教學脈絡,正式課程、課後班、營隊三者對時間及複雜性的容忍度顯著不同,大多數的情況下難以使用相同的課程設計。
所以對某一個主題或單元,課程設計者先要有一份課程進行的藍圖,然後能夠依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場域,有多種變通的課程設計,如下表:
平台 | 正式課程 | 課後班 | 營隊 |
---|---|---|---|
mediawiki+webDAV |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 |
mediawiki+webDAV+moodle |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 |
微型IDC |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 |
培養稱職的課程設計者,除了要提供他對課程的素養,使他對單元或主題能深刻掌握,還要讓他熟悉前端行動學具的操作特性以及對後台課程布署平台各種工具的混搭運用,三者缺一不可。能這樣陪訓課程設計者,那麼在各種脈絡下進行課程變通設計就不是難事。
除了課程設計者之外,課程實施者的培育也很重要。
為什麼是 Mediawiki
- 真正不會因為網站經營倒閉而發生「斷頭」的 CMS (內容管理系統)。
- 維基共享資源中 3382 萬(2016.9)個資源(主要是圖照),不必上傳、不必布署,直接可以取用,而且沒有授權問題。
- 跨 wiki 相互嵌入的功能,是徹底的雲端思考方式。可以把另一個頁的內容「拉進來」目前撰寫的頁,使得創作的「再利用」大增,加強了創作的可「累積性」。開發成本因之大降,開發速度因之大增。
- 保存每一個共筆頁自共筆頁創頁開始,每一次修改的文字檔版本,記錄每一次的修改者是誰?做了什麼?即使給學生參與編輯權限,學生也不能破壞什麼。這解決了一個矛盾:給學生太少權限,學生就不愛跟你玩了;給學生太多權限,他又會惡搞你(因為惡搞你很好玩)。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頁,可以讓學生打草稿,做作業,使用彈性很大。
- 有舉世最強的簡繁互轉功能。
- 現有的外掛已經很多,如可以嵌入各個網路影片庫的影片。對現有外掛通通都不滿意要自己加功能,寫外掛也不難。
- 每個條目共筆頁都有這個共筆頁的討論頁(也是共筆頁)。
- 有龐大的國際社群與廣泛的在地社群,減少維運社群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