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主.庖丁解牛/補充: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分類:文言識讀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文言識讀]]
 
[[分類:文言識讀]]
 +
===莊子===
 +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河南商丘或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唐玄宗天寶初(742 CE),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子部道家類。
 +
 +
世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然莊子的思想是承繼於老子的。相同點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觀點中,莊子說「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還有就是無為、反對戰爭等觀點。在養生觀點上,雖然老莊都談養生,但莊子更為重視,《讓王》中有「兩臂重於天下」。
 +
 +
但老莊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法家的韓非援引《老子》。而莊子拋棄了法家援引老子思想中講權術的一面。章太炎的《論諸子學》中有「其術似與老子相同,其心乃於老子絕異。故《天下篇》歷敘諸家,己與關尹、老聃裂分為二。其褒之以『至極』,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說,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權術自污也。」
 +
 +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學提倡破除「肉身我」與「認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審美態度,於事於物不著痕跡。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
 +
 +
在莊子哲學中,萬物是一個形而上的存在的部分,他將該存在稱為生主。這個存在「存在而無實體」,即「有情無形」。它是一切人類行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因它驅使萬物而不受萬物驅使,故它是唯一超然於萬物的。因為所有其他萬物都處於驅使、受驅使的循環之中。唯獨它不然。人類作為生主的一部分,將自己投入主觀中,使自己無法與該形而上的存在一致。人類希求生主以外的事物,希望成為其他的事物。從而被外物所驅使,成為了受驅使的,從而破壞了生主的超然性。生主既與萬物同時存在,莊子認為作為生主的一部分,人類應當從絕對的分別中抽離出來,並認識到一切的分別都是主觀的、虛幻的,這樣才可以脫離受外物驅使奴役的境地,保養生主。「道」是宇宙的本體,是一個無限的概念。由「道」而產生了天地萬物,「道」本身是萬物之源。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 「道」,即獲得了無限和自由。
 +
 +
莊子「道通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的哲學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這種看法比起牛頓把宇宙看成像彈球撞擊那樣的機械論思想,顯然是更近於二十世紀的科學。
 +
 +
老子認為「道可道非常道」,莊子也認為道不可言。但道不可言,又不得不言,所以莊子採用的是「巵言」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這種方式讓莊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會懼怕後人的肢解。同時讓他的觀點不會被歷史湮沒。不同的時期拜讀,會得更新的意義。莊周夢蝶、混沌開竅、庖丁解牛、惠施相梁、螳螂捕蟬等都是其出色的寓言。莊子的文字,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宛奇葩,將先秦散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
 +
相對老子而言,莊子的思想傾向於對藝術及自由的追求。從莊周夢蝶、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等事情可見。
 +
 +
唐玄宗天寶初(742 CE),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不過,稱莊子為「南華」在天寶前就已如此。成玄英《南華真經註疏序》中就稱莊子為南華,《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曠著有《南華論》。
 +
 +
熊湘推論在梁朝陶弘景《真誥》中未見相關稱呼。所以「南華」作為莊子之封號,當在梁朝以後的某段時期出現。不過,在約成於東晉末南朝初的《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中已稱言:「莊周者,太上南華仙人也,其前世學道時,願言:『我得道成仙,才智洞達,當出世化生人中,敷演《道德經五千文》,宣暢道意。』」,故稱莊子為南華,在當時道教流傳的靈寶經中已有。
 +
 +
「南華老仙」、「南華真仙」或「南華大仙」等,係一虛擬人物,多見於小說諸如《二刻拍案驚奇》和《三國演義》等,其原型應該來自於道教對莊子之封號「南華真人」。
 +
 +
《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南華老仙贈書《太平要術》給張角。書載:南華老仙,碧眼童顏,手執藜杖,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

2018年8月21日 (二) 10:21的最新修訂版本

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河南商丘或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唐玄宗天寶初(742 CE),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子部道家類。

世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然莊子的思想是承繼於老子的。相同點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觀點中,莊子說「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還有就是無為、反對戰爭等觀點。在養生觀點上,雖然老莊都談養生,但莊子更為重視,《讓王》中有「兩臂重於天下」。

但老莊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法家的韓非援引《老子》。而莊子拋棄了法家援引老子思想中講權術的一面。章太炎的《論諸子學》中有「其術似與老子相同,其心乃於老子絕異。故《天下篇》歷敘諸家,己與關尹、老聃裂分為二。其褒之以『至極』,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說,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權術自污也。」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學提倡破除「肉身我」與「認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審美態度,於事於物不著痕跡。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

在莊子哲學中,萬物是一個形而上的存在的部分,他將該存在稱為生主。這個存在「存在而無實體」,即「有情無形」。它是一切人類行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因它驅使萬物而不受萬物驅使,故它是唯一超然於萬物的。因為所有其他萬物都處於驅使、受驅使的循環之中。唯獨它不然。人類作為生主的一部分,將自己投入主觀中,使自己無法與該形而上的存在一致。人類希求生主以外的事物,希望成為其他的事物。從而被外物所驅使,成為了受驅使的,從而破壞了生主的超然性。生主既與萬物同時存在,莊子認為作為生主的一部分,人類應當從絕對的分別中抽離出來,並認識到一切的分別都是主觀的、虛幻的,這樣才可以脫離受外物驅使奴役的境地,保養生主。「道」是宇宙的本體,是一個無限的概念。由「道」而產生了天地萬物,「道」本身是萬物之源。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 「道」,即獲得了無限和自由。

莊子「道通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的哲學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這種看法比起牛頓把宇宙看成像彈球撞擊那樣的機械論思想,顯然是更近於二十世紀的科學。

老子認為「道可道非常道」,莊子也認為道不可言。但道不可言,又不得不言,所以莊子採用的是「巵言」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這種方式讓莊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會懼怕後人的肢解。同時讓他的觀點不會被歷史湮沒。不同的時期拜讀,會得更新的意義。莊周夢蝶、混沌開竅、庖丁解牛、惠施相梁、螳螂捕蟬等都是其出色的寓言。莊子的文字,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宛奇葩,將先秦散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相對老子而言,莊子的思想傾向於對藝術及自由的追求。從莊周夢蝶、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等事情可見。

唐玄宗天寶初(742 CE),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不過,稱莊子為「南華」在天寶前就已如此。成玄英《南華真經註疏序》中就稱莊子為南華,《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曠著有《南華論》。

熊湘推論在梁朝陶弘景《真誥》中未見相關稱呼。所以「南華」作為莊子之封號,當在梁朝以後的某段時期出現。不過,在約成於東晉末南朝初的《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中已稱言:「莊周者,太上南華仙人也,其前世學道時,願言:『我得道成仙,才智洞達,當出世化生人中,敷演《道德經五千文》,宣暢道意。』」,故稱莊子為南華,在當時道教流傳的靈寶經中已有。

「南華老仙」、「南華真仙」或「南華大仙」等,係一虛擬人物,多見於小說諸如《二刻拍案驚奇》和《三國演義》等,其原型應該來自於道教對莊子之封號「南華真人」。

《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南華老仙贈書《太平要術》給張角。書載:南華老仙,碧眼童顏,手執藜杖,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