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三種產業) |
(→討論三:同樣面臨戰爭短期支出急速膨脹的財政難是,為什麼明朝政府借不到錢,荷蘭政府可以借到錢。) |
||
第 41 行: | 第 41 行: | ||
*#*債券:用借據借錢,載明什麼時候還,利息多少。 | *#*債券:用借據借錢,載明什麼時候還,利息多少。 | ||
− | === | + | ===討論三:同樣面臨戰爭短期支出急速膨脹的財政難題,為什麼明朝政府借不到錢,荷蘭政府可以借到錢。=== |
====成就金融產業的條件==== | ====成就金融產業的條件==== | ||
#可問責的政府。 | #可問責的政府。 | ||
#透明的資訊(新聞自由)。 | #透明的資訊(新聞自由)。 | ||
+ | |||
===討論四:某位村民發明可以生產 10 倍食物的生產方法(種麥),但是要先 100 天不能去打獵,要怎麼解決收成前不會先餓死的問題?=== | ===討論四:某位村民發明可以生產 10 倍食物的生產方法(種麥),但是要先 100 天不能去打獵,要怎麼解決收成前不會先餓死的問題?=== | ||
需要「資本」。 | 需要「資本」。 |
2015年3月9日 (一) 15:51的修訂版本
以物易物:人人都是零售商,社會很難有效分工
目錄
討論一:貨幣有那一些功能?
直接功能:
- 交易的媒介
- 衡量價值
- 儲存價值:被儲存的價值必須被保證能兌換、提取,這就是「信用」。
- 萬物可換,萬人相信。仰賴人群的共同想像。
- 最早以物資為貨幣,物資本身的價值就是信用的擔保;後來用貴金屬為貨幣,由於「無法大量濫發」,容易建立人群的信心;最後靠國家發行「法幣」,由國家擔保可兌換的信用。
間接功能:
- 促成廣大人群的分工合作。
- 與別人合作:先分工再交換。
- 與未來合作:透過借貸,再自己未來的價值(工作時間)先行支用。
濫發貨幣,「法幣」信用破產
金融史上最貴的一句話「這次不一樣」。
- 元朝末年因交鈔發行過量,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 一次大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因戰爭的大量賠款,迫使威瑪政府以大量印製鈔票應付其赤字。在匯率貶值與大量印鈔的雙重衝擊下,德國出現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根據統計,在1923年10月,德國的月通貨膨脹率達到29,500%,換算成每日通貨膨脹率為20.9%。當時由於適逢冬季,德國人甚至把整疊鈔票丟進暖爐當作木柴使用。
- 在中國大陸戰敗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6月15日以舊臺幣四萬元折合新臺幣一元發行新臺幣;舊臺幣於1950年1月14日正式停止流
- 今天的中華民國政府,資產 5 兆,負債 20 兆,目前仍有時間搶救法幣的信用。不然「這次也不會不一樣」,法幣的信用透支殆盡之後,也必然崩潰。
- 惡性通膨的主要受害者是受薪階層不是資本家。
討論二:交易的本質,每一筆交易,最終交易的到底是什麼?
- 提示:電影「鐘點戰」。
- 最終交易的是「人類為其他人類服務的時間」。
- 生計時間,維生時間
- 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休閒時間
- 消費時間
三種產業
- 製造產業:如農工漁牧、工廠,交易的是「貨物」。
- 服務產業:醫療、教育、餐飲、觀光,交易的是「勞務」。
- 金融產業:金指貨幣,融指融通,合起來金融就是指貨幣通融。金融產業交易的是「合約」。能兌現價值連城,無法兌現就是廢紙一張。要保證儲存的價值可以兌還,就必須防止詐騙,所以要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銀行:銀行的工作簡單講就是處理借貸;講得有學問一點叫做「授信」(授予信用),讓人可以先支用未來的價值,即以自己未來的價值交換別人過去儲存的價值。
過去 現
在未來 - 分期付款
- 貸款
- 保險:運用「大數法則」控制風險。例如,運用生命表辦理人壽險。
- 票券:將人類合力增加的財富,用票券分給大眾,並分擔風險
- 股票:將公司的所有權分割成一股一股,大眾每個人買下若干股,共同持有公司。
- 債券:用借據借錢,載明什麼時候還,利息多少。
- 銀行:銀行的工作簡單講就是處理借貸;講得有學問一點叫做「授信」(授予信用),讓人可以先支用未來的價值,即以自己未來的價值交換別人過去儲存的價值。
討論三:同樣面臨戰爭短期支出急速膨脹的財政難題,為什麼明朝政府借不到錢,荷蘭政府可以借到錢。
成就金融產業的條件
- 可問責的政府。
- 透明的資訊(新聞自由)。
討論四:某位村民發明可以生產 10 倍食物的生產方法(種麥),但是要先 100 天不能去打獵,要怎麼解決收成前不會先餓死的問題?
需要「資本」。
什麼是資本?
- 過去的價值儲存
- 用於(投入)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