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邱申晴
鍾毓與鍾會
字詞的注釋
- 少有令譽:小時候就有好的名譽
- 令:好的
- 聞:聽
- 語:告訴
- 敕:君王的命令
- 卿:你
- 對曰:下位者回答上位者
全文的大意
鍾毓和鍾會13歲就有好名譽,魏文帝聽說就叫鍾繇請兩個兒子來,見到魏文帝的兩人,鍾毓臉上流汗。曹丕就問:「你臉上怎麼流汗了?」鍾毓回:「皇帝很有威嚴,我嚇得直流汗!」曹丕又問了鍾會:「那你怎麼沒流汗?」鍾會說:「皇帝很有威嚴,我更嚇到連汗都流不出來。」
惡搞改作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此乃不是汗,是淚,喜極而泣」復問會:「卿何以不淚?」 會面無難色,輕拂衣袖,對曰:「大丈夫豈能流淚!」
七步程詩
字詞的注釋
- 嘗:曾經
- 東阿王:曹植
- 行大法:處死
- 菽:豆類的種稱
全文的大意
曹丕想殺曹植,就命令他如沒有在七步之內做一首詩就要處死,曹植就說:「我們就像煮熟的豆子拿來做羹湯,把豆渣濾掉做成豆汁。把豆子的莖放在鍋子裡煮,豆子在鍋子裡哭泣。都是在同一根生出來的,為何要如此急迫。」
惡搞改作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曰:「八個字說完重點,何須詩那麼冗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文帝約:「我就是要你死,的確也無須那麼冗長的詩。」
中國時代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共主時代(夏、商、周)
各自分地盤,每個地盤最強的人當領導,去打仗攻打其他國。
第二階段:第一次大分裂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崛起、紛爭,戰爭不斷,大家都搶著當王。還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第二階段:第一帝國
秦、漢,廢除西周封建制,確立了中央集權。求穩定發展,每一天都過一樣的日子。
第三階段:第二次大分裂
三國(魏、蜀、吳)、晉、南北朝。招攬人才、改良制度。
第三階段:第二帝國
隨、唐,求穩定發展。
第四階段:農牧帝國興起
游牧民族開始興起,漢人、外國人輪流統治、互爭天下。
第五階段: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字詞的注釋
- 期:約定
- 舍:捨;棄
- 乃:才
- 不:嗎(語助詞)
- 相:
- 單方面:拔刀相助
- 雙方面:守望相助
- 委:拋棄
- 相委:棄我
- 引:拉
- 顧:看
全文的大意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遊,朋友失約,陳太丘就走了。友人不見陳太丘就問元方:「尊大人在家嗎?」元方回答:「等你很久了,他已經走了。」友人生氣答道:「真不是人!和人約好一起去,自己卻先走。」元方不以為然說:「你和家父約定的時間沒到,就是沒信用。在我面前罵我父親,更沒禮貌。」友人慚愧,下車想拉陳元方的手,元方不理他。
惡搞改作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還睡美容覺。」元方曰:「家君是因等你等累了才睡,換你在烈日下等家君起床吧,我還要進去幫他開冷氣呢。」友人怒,駛車遠走。元方入門笑之。
晉明帝
字詞的注釋
- 潸:流淚
- 涕:眼淚
- 致:表達
- 謂:告訴
- 然:如此;由此
- 異:訝異
- 重:重新;再次
- 乃:竟然
- 去後「乃」至:才
- 「乃」答曰:竟然
- 此「乃」英雄也:是
- 色:臉色;表情
- 顏:五顏六色
- 美貌:重色輕友
- 神情:色厲內荏
- 風景:春色滿園
- 邪:表示疑問的語助詞
- 夙:早年
- 夙慧:與生俱來的天賦
全文的大意
晉明帝很小時,看到父親問從長安來的人,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就流淚了。明帝就問父親因為什麼哭,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告訴他,就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很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有問了一次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為什麼你回答跟昨天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當王還是邑人好?」答曰:「當王。當王能在萬人之上,且天下都是我的。」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邑人。」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以後我沒當王很丟臉餒。」
捉刀英雄
字詞的注釋
- 以:認為
- 「具以」東渡意告之:按(按照)
- 自「以」形陋:認為
- 形:形體
- 使:使者;命令
- 床:椅子
- 既:動作完成;已經
- 令:命令
- 然:但是
- 乃:是
全文的大意
曹操準備接見匈奴的使臣,他覺得自己相貌不好,不能震服匈奴,就讓崔琰代替他,他卻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頭。接見結束後,派間諜詢問匈奴說:「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回答說:「魏王聲望很高,非同凡響,可是站在床頭那個握刀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到這話,派人追趕殺掉了這位使臣。
惡搞改作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因此命眾臣為他打扮。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裝扮非常帥,使人戰戰兢兢。」間諜又問:「如果沒有裝扮,你還會慌恐不」匈奴使答曰:「泯然眾人矣」魏武聞之,追殺此使,此後使崔季珪代。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中國的資訊工具發展
- 共主時代:字、刀、竹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筆、竹、邸報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筆、紙、拓、印、雜報
- 農牧帝國興起:筆、紙、印、書、小報
- 現代化: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不同時代公職人員的選拔,受當時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 共主時代:當時只有貴族能讀書,所以都是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有筆、墨後,平民開始也有機會讀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是自我推薦的,中央管制不統一。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的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紙又比竹更方便,可以拓、印,也可以大量印刷、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的筆、紙,又更普及,還是沿用科舉考試。
- 現代化:網路普及的時代,相較於紙、筆又更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和黨、院制。
三公九卿制
- 秦漢時期。
-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三省六部制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三省制,各不同時期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 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設立軍機處。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各適用於哪些歷史階段,兩者有何不同
- 三公九卿制用於秦、漢
- 三省六部制用於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 兩者的不同:前者是將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後者分門別類非常精準的一個組織。
將進酒
注釋
- 樽:酒器
- 且:姑且
- 將:請、愿
- 鐘:樂器
- 鼓:打擊樂器
- 饌:食物、美食
- 玉:美石
- 鐘鼓饌玉:富貴豪華的生活
- 徑:只
大意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們一起消解這萬古愁!
理解與思考
- 「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什麼要接「千金散盡還復來」?
- 因為意思是上天給了我們才能,即使錢花光了還是能再賺回來的
- 「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麼要接「陳王昔時宴平樂」?
- 前面先說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還後面這句陳王昔時宴平樂是在隱喻前面那句
北京話與河洛話
北京話與河洛話的不同
- 北京話有唇齒音、翹舌音;河洛話有閉口音、深喉音、入聲。
今天河洛話為什麼比北京話保留了更多古代中原的古音
- 河洛話從唐朝時就有,後來河洛話就混合了當地土音,但還保留了一點古音,可北京話在明朝後出現,當時北京話中,入聲已經消失、兒化音已經出現。
河洛話版的「將進酒」聽完感受與心得
因為對河洛話很陌生,所以聽了以後覺得很新奇,如果不看著字會聽不太懂,但旋律很好聽,且變成歌以後會讓人更好記這首詩,也跟現代歌謠很不一樣,很有趣。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 北方各族湖人被允許遷入長城以南居住,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人民飽受苦果,於是他們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如:黃巾之亂。
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 宗教
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 黃巾之亂
- 董卓之亂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 淝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