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約拿故事羅馬時期棺柩
出自六年制學程
約拿棺柩
- 這是一個在大約西元200年到300年被創造的古物,這個棺柩的起源地點是在義大利,它的材質是石頭,這是由石頭來雕刻而成型的棺柩。
- 這個棺柩之中所描繪的是[約拿的故事],在棺柩的左上角就可以看見一隻坐著休息的羔羊。
- 當你聽到約拿、穆罕默德或者尤努斯的故事都是猶太教還有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的傳統文化,常見於《聖經》舊約的全書以及《可蘭經》之中,尤其猶太人每到[贖罪日]的時候,必定會誦讀古蘭經。
- 在《聖經》中所記載的[約拿的故事]說:
- 上帝要求約拿自己一人前往尼尼微,並親自向當地的居民提出警告:[神已經開始要發怒了,並且要求他們當地的居民悔改。],但是,約拿因不想要去做卻違背了上帝所說的旨意,而且乘著一艘船而逃離了。上帝為此發怒,用強大的狂風暴雨,要把這一艘船上的所有船員給淹沒。驚嚇不已的船員知道是因為約拿的關係,便將約拿拋下了船,結果大海就馬上回復了平靜。後來約拿就被一隻大鯨魚吞下了肚子,由於知道錯了的約拿便在這一隻鯨魚的肚子之中待了三天三夜,在這三天三夜之中以懺悔還有禱告度過。後來,他就從這一隻鯨魚的肚子之中逃脫了,之後便去尼尼微,並且以上帝的發怒警告了當地的人民。眾人雖然懺悔了,但是之後還是繼續,然而約拿就再度質疑了上帝,因為他認為尼尼微的居民不值得給予救贖。後來上帝種下了一株葫蘆樹,為了約拿遮擋了烈日。約拿就心存了感激,然而上帝讓這一株葫蘆樹再一次的枯萎。他為了這一株葫蘆樹枯萎了這一件事情然而抱怨不已,隨後上帝就告訴了約拿:「以若不在乎尼尼微人民,即不必在意樹。」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約拿,如果你並不在乎尼尼微的人民,你就不需要在意這一株幫你遮擋烈日的葫蘆樹。』上帝藉由這一個事件趁機教導了約拿:「罪人亦得被原諒,獲得救贖。」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犯過罪的犯人也可以被神給予原諒,重新獲得救贖。』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因此不要以為做錯事就無法被原諒,而一直感到內疚,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要鼓勵我們盡力改過向善。
- 棺柩上說明著約拿搭乘船,要逃離定違背上帝的旨意,因此有一隻鯨魚要吃他。左上角為"羔羊",並代表著此物是基督教的,因"上帝的羔羊"為《聖經》之中耶穌的稱號。
西元280年
- 羅馬帝國盛世
- 伊朗高原是薩珊王朝
- 印度北部的貴霜帝國已開始落沒
- 印度裂成很多小國
- 笈多王朝開始興起
- 西晉滅蜀,準備南下並吞東吳
宗教與意識形態
- 羅馬帝國改基督教為國教,因為基督教為沒有種族歧視,
四帝共治制
- 四帝共治制(英語:Tetrarchy)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的一個治理模式。由於他看出羅馬帝國過去兩、三百年間世襲制度的缺點,整個國家積弱不振,甚至引發空前絕後的三世紀危機。於是他大規模地將全國的政治體制整個翻轉,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制的治理模式: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任職為奧古斯都,及兩位次級領導人任職為凱撒,即全境總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而奧古斯都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