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迪蒂莫斯男子墓碑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5年8月18日 (二) 20:59由溫書桓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展品說明

墓碑
  • 發現地:埃及,努比亞,Aniba(24.106571,32.900139)
  • 製造年代:公元前100~西元100
  • 材料:沙岩
  • 規格:寬度:3厘米 重量:17.250克

埃及迪蒂莫斯男子墓碑

此墓碑置於埃及,係為紀念一位死時27歲,名為迪蒂莫斯的男子而造,時間在托勒密王國(Ptolemaic Kingddom)時期或羅馬統治埃及不久後。托勒密王國為亞歷山大大帝將領托勒密一世(Ptolemt 1)建立的強大王朝。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希臘文成為官方行政語言,然希臘統治者仍須以埃及子民能夠理解的方式與之溝通。墓碑上方可見伴隨往生者的埃及神祇伊希斯(Isis),俄賽里斯(Osiris)及安努畢斯(Anubis),其姓名皆以埃及祭司所使用的象形文字列出。人像下方為追憶迪蒂莫斯的希臘文字,最後的晦澀文句為識字埃及人日常生活使用的通俗文字(Demotic)。使用以上三種語言,埃及社會多數成員皆能理解墓碑浮雕的意義。

托勒密王國最大成就係將亞歷山大里亞(Alexandria)城轉變成為古典世界的繁榮都會區,成為文化與之事薈萃中心。托勒密王國創建了著名的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Library of Alexandria)蒐羅世界上所有知識。托勒密末代統治者為克麗奧佩托拉七世(Cleopatra VII),及尤里烏斯凱薩(Julius Caesar)與馬克安東尼(Mark Antony)的情人。他去世後,埃及遭併入羅馬帝國。

歷史說明

公元前100年地圖.png

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希臘語:Πτολεμαίος),是由馬其頓君主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將軍托勒密一世所開創的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主要統治埃及,是埃及的一個朝代。首都在亞歷山卓。第一代君主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最後的君主是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和其兒子托勒密十五世·小凱撒。這王朝的諸位君主都被埃及歷史上認爲是法老。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繼任人亞歷山大之同父異母弟腓力三世無能和遺腹子亞歷山大四世年幼。前323年,托勒密被任命為埃及總督。前305年,托勒密自立為埃及王;此後托勒密一裔鞏固了對埃及的統治至羅馬帝國在前30年入主。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奧帕特拉、貝勒尼基和阿爾西諾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 另外,嚴格來說馬其頓王國還有一個相當短命的托勒密王朝。

塞琉古帝國

塞琉古帝國(希臘語: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敘利亞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內(初期還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時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古波斯地區古典時期的一個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爾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國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中國漢朝之間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蘇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爾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馬克·安東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安息王座爭奪而引發的內戰較外來入侵者更具威脅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爾達希爾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臘語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參考聯結

  • 關鍵字
    • 塞琉古帝國
    • 安息帝國
    • 埃及迪蒂莫斯男子墓碑|Funerary st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