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寬 大英百品
展品介紹
- 展品: 濕婆與雪山神女雕像
- 發現地:印度奧里薩邦
- 發現年代:西元1100至1300年
- 使用材料:玄武岩
- 高度:184.2 cm
- 寬度:119.4 cm
- 長度:32 cm
- 經度:20.045830
- 緯度:84.571144
濕婆與雪山神女的神話
- 濕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各種印度文獻中都可以看到濕婆的故事。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有他的神話。但是在早期的吠陀經典中沒有提到他。早期文獻中,濕婆神的地位並不高,後來地位逐漸上升,成為印度教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齊名。 傳說,其妻雪山神女從後面用雙手摀住濕婆雙目,瞬時從濕婆額頭出現第三隻眼。*雪山神女,印度教女神,主神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為雪山神的女兒,妹妹是恆河女神。按某些往世書的說法,她的前世是濕婆的第一個妻子娑提。娑提是生主之一的達剎的女兒,因其父反對其與濕婆結合而投火自焚。另一位大神毗濕奴將娑提的屍體切碎投向世界各地,後來轉生為雪山神女。
- 濕婆最強大的武器,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在宇宙週期性的毀滅之際,他會用這隻眼睛殺死所有神和其他一切生物,他也曾隻眼將作惡多端的金、銀、鐵三座惡魔城市和引誘他脫離苦行的愛神燒成灰燼。
另外,他還有一柄稱作「阿賈伽瓦」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標誌著濕婆是風暴之神;有一口劍;一張稱作「比那卡」的弓和一根稱作「卡特萬伽」棍棒。此外,還有3條蛇纏在他身上,能飛快地衝向敵人:一條蛇纏在他束起的頭髮中,在他的頭上揚起頭兜;一條蛇纏在他的肩上或頸上;另一條蛇構成他的聖線。除了這些武器之外,濕婆的大部分狀貌特徵都強調此神凶暴的方面,他正是因此而廣為人知。
- 雪山女神,雪山神女印度教女神,主神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為雪山神的女兒,妹妹是恆河女神。按某些往世書的說法,她的前世是濕婆的第一個妻子娑提。娑提是生主之一的達剎的女兒,因其父反對其與濕婆結合而投火自焚(印度寡婦殉葬的習俗 娑提 一詞即來自娑提的名字)。另一位大神毗濕奴將娑提的屍體切碎投向世界各地,後來轉生為雪山神女。梵轉往世書說娑提曾親自對濕婆顯靈,告知後者她將以雪山神的女兒之形態復活。雪山神女為雪山神的女兒,妹妹是恆河女神,她的前世是濕婆的第一個妻子娑提。娑提是生主之一的達剎的女兒,因其父反對其與濕婆結合而投火自焚。另一位大神毗濕奴將娑提的屍體切碎投向世界各地,後來轉生為雪山神女。梵轉往世書說娑提曾親自對濕婆顯靈,告知後者她將以雪山神的女兒之形態復活。雪山神女轉世後仍然熱戀濕婆,並為了引起後者的注意而遷居到其修行地吉娑羅山上。但濕婆一心修行,對她不理不睬。其實這一結合還有更重要的實際目的,那就是希望濕婆能生出剷除妖魔的孩子,以消滅強大的阿修羅多羅伽。多羅伽虔敬地崇拜梵天,因此被梵天授予了強大的力量。甚至連大神毗濕奴都沒辦法收拾他,毗濕奴曾與多羅伽大戰了兩萬多年,也無法將他消滅。眾神只好希望雪山神女能為濕婆生下一個兒子,於是派愛神伽摩去拜託他們。結果濕婆因修行被打擾而生氣,從額頭上的第三隻眼中噴出神火焰愛神燒成了灰。後來經愛神的妻子苦苦哀求,濕婆才讓愛神復活。愛神的行動失敗後,為感動濕婆,雪山神女立志要更加努力。濕婆得知此事便變成一個婆羅門前去試探雪山神女,在她面前拚命詆毀自己的本尊。但雪山神女全部駁斥了這些謊言。濕婆終於被他打動了,於是與雪山神女結了婚,不久後生下了戰神室建陀和象頭神群主。室建陀率領天兵天將收拾了多羅伽。
濕婆為印度三大主神之一,主宰創造與毀滅,在此尊作工精美的調像中,濕婆之妻雪山神女坐在濕婆左膝上,腳邊伏著之相對應的神獸,濕婆歡喜牛難底,與雪山神女的聖獅。 印度教所謂的意指,徒因而常以此類雕塑提倡,協助信徒專心致志。 這件雕塑的用意,是讓人能夠與神親近讓人在某種意義上能夠與濕婆進行交流。 濕婆與雪山神女雕像,也是令人念念不忘。印度教徒相信,凡人在任何方面都無法超越神明。凡人的性別非男即女,諸神則陰陽合一,也就是說濕婆與雪山神女 集合雌雄於一身。印度教與其他信奉單一神明的一神論,或一神教不同,屬於多神信仰,且神明可以結為夫妻,諸神間的浪漫愛情,也是宗教的一部分。 因此,濕婆與雪山神女的結合,頗受稱頌。展覽研究報告中說,具體化的神明形象,使信眾在祈禱時更能專心。
印度教的信仰與意識型態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 印度教有大約10億人信仰,其中的九億五百萬人民居住在印度,僅次於擁有23億信徒的基督教與16億信徒的伊斯蘭教,雖然印度教信仰人數高於佛教的5億信徒,但是,普遍認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多數集中在特定國家印度,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比印度教更適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 起源:印度教是19世紀時期的歐洲殖民者創造的。事實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義的區別相當大,甚至大於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之間的差異。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受到婆羅門教的影響,與佛教也頗有淵源,起源於上古時梵天傳給人類的《吠陀經》,印度的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去掉了婆羅門教的一些糟粕然後形成了印度教。印度教不是只分布於南亞,在東南亞也有人信。
印度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綜合體,既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信仰和生活方式。 印度教認為,人類靈魂永存和萬物有靈,並宣揚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在該教看來,生命不是以生為始,死了就是結束,而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節,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作的而決定重生後所做的角色。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生。印度教具有強烈的封閉性宗教特色:不鼓勵印度人移民海外,也不鼓勵外國人入籍印度;印度人生來即被視為印度教徒,外國人則不被視為印度教徒;沒有後天加入印度教的觀念,也沒有叛教的觀念 印度教將人分成四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結婚。除了這四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的人 。由於等級管理相當嚴格,印度教低級派別變成賤民,在社會上受到的排擠,而印度法律無能為力,只能改信別的宗教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內的其他宗教。
瓦斯特克女神像
- 西元900至1521年
- 石雕
- 墨西哥
- 高150寬57深14
西元1400年,阿斯特克人征服了瓦斯特克人 話說居住於墨西哥灣沿岸的瓦斯特克人,早在1400年前後就被他的鄰居阿茲特克人所滅。這尊雕像所示,可能就是瓦斯特克女神。 瓦斯特克系更古老的中美洲文明,以墨西哥灣沿岸為基地。 阿?特克人似曾將瓦斯特克人部份宗教思想融入其自身的信仰中。 此雕像可能為瓦斯特克女神,雙臂張開,胸部下垂特徵,亦出現在其後的阿瓦特克女神(特拉左爾特奧)特爾的雕像。 特拉左爾特奧特爾的意思謂(污穢女神)傳統上 特拉左爾特奧特爾是以張嘴形象出現,表現他能吞下並淨化廢物與道德罪。 「污穢女神(filth goddess)」的雕像,也甚具話題性。 話說居住於墨西哥灣沿岸的瓦斯特克人,早在1400年前後就被他的鄰居阿茲特克人所滅。這尊雕像所示,可能就是瓦斯特克女神。 雕像中的人物,張開雙唇,凸出且成熟的胸部說明她曾生育過子女。尤其閉目、為什麼叫污穢,因為女人排泄與生產器官相同,明顯不潔。但正因為如此,這座女神卻能淨化穢物,而該神座以張嘴形象出現,正表示祂能呑下並淨化實體廢物與道德罪愆。尤其閉目、雙方撫按著腹部,也被引申為產婦「安胎」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