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的原理與實作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7年1月2日 (一) 18:09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概述

收音機分成兩部分:

  1. 調諧電路:負責產生與電台相近頻率的本地振盪,以便與電台天線產生「共振」。不須額外的電源。
  2. 放大電路:負責將收集到的振盪訊號放大。須外加電源。

一、調諧電路

「調諧」是「調變諧振」的意思,即可以調整產生可變頻率的振盪,以與電台天線發出的電磁波諧調成共振狀態。

實作上只需要:

  1. 一個同時包含電感與電容的迴路。
  2. 天線。
  3. 接地。

右圖即為一個調諧電路,其中諸零件為:

2:可變電容
3:電感(線圈)
4:接地
5:電容(可省略)
6:天線(長金屬物體)

電感-電容迴路中,電壓的振盪頻率遵守 。控制頻率的方法有兩種:

  1. 固定電感值大小,而改變電容,如右圖。
  2. 固定電容大小,而改變電感,如本頁中所附「火材盒收音機」。

二、放大電路

放大電路的主要零件為電晶體,以 NPN 三極體為例,訊號由基極(B)導入(IB),其電流變化會導致射極(E)與與集極(C)間形狀相同但卻放大十數倍至數十倍的電流(IC,IE)。

在工作電壓範圍時,射極與與集極的迴路中即使加上電阻,電流也不會變小,只是會使得電池消耗得更快而已。

詳細的訊號放大機制,請見本頁「電晶體電壓訊號放大原理」。

將第一個電晶體的輸出再導入第二個電晶體的基極,可將放大的訊號再次放大。

三、連接調諧電與與放大電路並提供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