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紫禁城)
出自六年制學程
簡介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原來紫禁城就是故宮,讓我開了眼界,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2014年開始,恢復星期一休館讓館藏文物得以休整。
中華民國時期
-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但按照與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 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將故宮太和殿改名承運殿,中和殿改名體元殿,保和殿改名建極殿。太和門改名承運門,兩旁為緝熙門(清朝昭德門)、貞度門;內金水河南邊的協和門、熙和門改名為經*文門、緯武門。
- 1923年(民國十二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 1924年(民國十三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廢帝溥儀。
- 1925年(民國十四年)10月10日(雙十節),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中約2/3隨國民政府播遷台灣。
- 也就是說台灣故宮的珍寶比北京故宮多一倍呀!不過北京故宮的紫禁城是國民政府搬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