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紫禁城)
簡介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原來紫禁城就是故宮,讓我開了眼界,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2014年開始,恢復星期一休館讓館藏文物得以休整。
週一故宮整天關閉(不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建築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城牆高12米,底厚10米,頂厚6米至7米,四周由52米寬的護城河保護。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紫禁城各宮殿樣式圖細畫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測量、繪製典藏到民國初年。相傳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故宮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稱為「紫禁城」。它的名字來自「紫微星垣」,中國古代星像學家把天上的星星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於正中,據傳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宮)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間皇帝自稱「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為紫禁城。故宮是以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其中黃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徵。
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
供應建設紫禁城的楠木木料,從西南各省、長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後利用江河運送出去,運到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存儲加工。楠木如從四川運達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地板的金磚是蘇州、松江等五府生產;大城磚和青磚來自山東臨清;紅色顏料取自山東魯山、博山;漢白玉來自房山縣大窩;京西門頭溝提供青石、白石;花崗石來自曲陽縣;河北宣化煙筒山提供杏黃色刷牆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運送最為困難,例如保和殿後面的雲龍石雕,是冬天時在地板澆水凍成冰後,下鋪滾木用人力從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 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廠)和黑窯廠(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帶)燒制的,白灰則是京西大灰廠製作。
各城門介紹
- 天安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皇城城門的正門。最初時,它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城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僅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撤退前草草登極,當晚「焚毀宮殿及九門城樓」,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
- 午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年間重建。樓閣巍峨,十分壯觀。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正中為門樓一座,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兩側有重檐攢尖頂的方亭。下部為敦台,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掖門。中門為皇帝出入專用,但在清代,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在發榜之日可以從該門進出一次。此外,皇帝結婚時,皇后可以乘轎從中門進入,其他文武官員從左門進出,宗室王公從右門進出。清代時,午門還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下一年曆書之處。遇有戰爭獲勝,也在此處舉行凱旋、「獻俘」的儀式。
- 神武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玄武門」。清康熙帝(玄燁)即位為避諱所以將其易名「神武門」。原來門樓上設有鐘鼓,每日起更、黃昏時鳴鐘108響。清代,該門是帝後巡幸和去京西各園時進出的大門。當選秀女時,此門也是被選女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
- 地安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北安門」。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修,改名「地安門」。整體建築為宮門式磚木結構,面闊七間,中央三間為通道,左右各兩間作為值房。
- 東華門:故宮的東側門。
- 西華門:故宮的西側門。
中華民國時期
-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但按照與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 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將故宮太和殿改名承運殿,中和殿改名體元殿,保和殿改名建極殿。太和門改名承運門,兩旁為緝熙門(清朝昭德門)、貞度門;內金水河南邊的協和門、熙和門改名為經*文門、緯武門。
- 1923年(民國十二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 1924年(民國十三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廢帝溥儀。
- 1925年(民國十四年)10月10日(雙十節),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中約2/3隨國民政府播遷台灣。
- 也就是說台灣故宮的珍寶比北京故宮多一倍呀!不過北京故宮的紫禁城是國民政府搬不走的~
門票
故宮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成人60元;淡季11月1日-來年3月31日 成人40元;學生 20元;60歲以上老人半價
北京故宮裡面有兩處是要另外再買票的:分別是鐘錶館以及珍寶館,門票分別都是10人民幣
交通
交通:地鐵1號線天安門西站或是天安門東站在走路 有三個方法可以進故宮售票處
- 從中山公園進去
- 從勞動人民文化宮進去
- 天安門進去,這是一般旅遊客會選擇的,所以排隊安檢進去的人超級多,假日去 沒有一小時是近不去。這時候你可以看到大陸人多會賺錢,旁邊就會有人跟你說,一人15人民幣帶你們進故宮不用排隊,旅遊客為了省時間當然會給他錢(就是我們這群白癡),當然我有跟他殺價,最後一人5人民幣成交,結果他是帶我們到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側門進去故宮售票處,由於很少人知道這條,所以沒人排隊,所以請要去故宮的可以選擇1.2.方法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