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洲重要地理簡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噴發記錄
噴發記錄
第 11 行: 第 11 行:
 
#*西西里島: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自治區,佔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500萬,是義大利最大的區。
 
#*西西里島: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自治區,佔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500萬,是義大利最大的區。
 
#*卡塔尼亞: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第二大城,為於西西里島東岸,人口306′000。
 
#*卡塔尼亞: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第二大城,為於西西里島東岸,人口306′000。
 +
====維蘇威火山====
 +
是歐洲大陸為一的活火山,為於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灣。和那不勒斯城相距不到20公里,海拔1′281公尺。維蘇威火山的一次大噴發,催毀了有2萬多人的龐貝城。其他幾個有名的海濱城市如赫庫蘭尼姆、斯塔比奧等也遭到嚴重破壞。
 +
地理成因:維蘇威火山的成因是因為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而成。
 +
#*赫庫蘭尼姆: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eum)即今埃爾科拉諾,維蘇威火山於79年被火山爆發所摧毀的古城。
 +
#*斯塔比奧:是瑞士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提契諾州負責管轄,積6.15平 方公里,海拔高度352米,2011年人口4,371,八成人口信奉羅馬天教,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11人。
  
 
==非洲==
 
==非洲==

2013年11月4日 (一) 18:53的修訂版本

亞洲

歐洲

南歐

埃特納火山

世界上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也是歐洲著名的活火山。屬於層狀火山,為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東海岸。是歐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326公尺,它的高度隨著噴發而變化。埃特納火山為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匯處,活動很頻繁。置今它以噴發200次。

噴發記錄

埃特納火山被稱為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1699年的一次噴發,火山熔岩沖入卡塔尼亞,使整個城市成為火海,造成兩萬人死亡。18世紀後,火山活動更為頻繁,1852年8月的噴發是較大規模的一次,火山連續噴發372天,噴出的熔岩數量甚大,摧毀了附近幾座市鎮。1979年起,火山噴發活動持續了3年,其中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成為最為猛烈的一次。此後火山在1987、1989、1990、1991、1992和1998年又多次爆發。進入21世紀後,火山又在2001、2002、2011、2012、2013年爆發。

    • 活火山:活火山是火山的一個種類,指現時仍然活躍的火山。
    • 層狀火山:其外觀多為優美、對稱的錐形。它們是由無數熔岩流不斷堆積形成的火山。此種火山的熔岩流動性較低,通常為玄武岩質。
    • 西西里島: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自治區,佔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500萬,是義大利最大的區。
    • 卡塔尼亞: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第二大城,為於西西里島東岸,人口306′000。

維蘇威火山

是歐洲大陸為一的活火山,為於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灣。和那不勒斯城相距不到20公里,海拔1′281公尺。維蘇威火山的一次大噴發,催毀了有2萬多人的龐貝城。其他幾個有名的海濱城市如赫庫蘭尼姆、斯塔比奧等也遭到嚴重破壞。 地理成因:維蘇威火山的成因是因為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而成。

    • 赫庫蘭尼姆: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eum)即今埃爾科拉諾,維蘇威火山於79年被火山爆發所摧毀的古城。
    • 斯塔比奧:是瑞士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提契諾州負責管轄,積6.15平 方公里,海拔高度352米,2011年人口4,371,八成人口信奉羅馬天教,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11人。

非洲

美洲

巴西高原介紹

巴西高原是南美洲東部位於巴西境內的廣闊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高原。巴西高原占巴西一半以上的國土,巴西總人口的80%居住於高原上。高原的海拔平均在500米-800米間。巴西高原南高北低,這種類型稱為「桌狀高地」。高原南跨亞熱帶,接近地球赤道,所以氣候熱,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且量大,大部分位於熱帶草原氣候。主要生長著熱帶稀樹草原植物。南緯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有大面積的熔岩。含有鐵、錳、鉛、鋅、鉻、鎳、錫、石英晶、雲母等多種礦藏。

  • 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太陽高度大,終年高溫 一年中有明顯的旱季與雨季,年雨量在750至1000毫米左右。乾季時受副高或乾燥信風帶控制,氣流乾燥以下沉為主,不易形成降水;雨季時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豐富,降水類型多為對流雨。

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