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洲重要地理簡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維蘇威火山
非洲
第 27 行: 第 27 行:
  
 
==非洲==
 
==非洲==
 +
===蘇伊士運河===
 +
蘇伊士運河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處於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里,是全球僅次於京杭大運河的無船閘運河。它是由埃及王朝的辛努塞爾特三世為了進行直接貿易,而下令挖掘的一條連接紅海與尼羅河的運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
 +
下一次挖掘運河的嘗試是在一千多年後。18世紀末拿破崙·波拿巴佔領埃及時計劃建立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不過由於法國人的錯誤勘定結果計算出紅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著建立無船閘的運河是不可能的,隨後拿破崙放棄計劃,並在和英國勢力的對抗中離開埃及。
 +
1858年12月15日,蘇伊士運河公司建立。強迫窮苦埃及人穿過沙漠挖掘運河的工作花費了將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政治和經費上的問題。最終的花費高達1860萬鎊,多於最初預算的兩倍。運河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
 +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重要外匯收入來源,每年約25,000艘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4%。運河管理局統計報告顯示,自1975年6月重新啟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里,徵收的船隻過境費達300億美元。亞歐之間除石油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不過由於中東地區的大量輸油管道及公路和鐵路的競爭,蘇伊士運河面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減少的危險,因此近年過境費有所下調。埃及政府在2010年將運河最大允許吃水深度改進至22米,以允許超級油輪通過。
  
 
==美洲==
 
==美洲==

2013年11月4日 (一) 20:37的修訂版本

亞洲

歐洲

南歐

埃特納火山

世界上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也是歐洲著名的活火山。屬於層狀火山,為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東海岸。是歐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326公尺,它的高度隨著噴發而變化。埃特納火山為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匯處,活動很頻繁。置今它以噴發200次。

噴發記錄

埃特納火山被稱為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1699年的一次噴發,火山熔岩沖入卡塔尼亞,使整個城市成為火海,造成兩萬人死亡。18世紀後,火山活動更為頻繁,1852年8月的噴發是較大規模的一次,火山連續噴發372天,噴出的熔岩數量甚大,摧毀了附近幾座市鎮。1979年起,火山噴發活動持續了3年,其中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成為最為猛烈的一次。此後火山在1987、1989、1990、1991、1992和1998年又多次爆發。進入21世紀後,火山又在2001、2002、2011、2012、2013年爆發。

    • 活火山:活火山是火山的一個種類,指現時仍然活躍的火山。
    • 層狀火山:其外觀多為優美、對稱的錐形。它們是由無數熔岩流不斷堆積形成的火山。此種火山的熔岩流動性較低,通常為玄武岩質。
    • 西西里島: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自治區,佔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500萬,是義大利最大的區。
    • 卡塔尼亞: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第二大城,為於西西里島東岸,人口306′000。

維蘇威火山

是歐洲大陸為一的活火山,為於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灣。和那不勒斯城相距不到20公里,海拔1′281公尺。維蘇威火山的一次大噴發,催毀了有2萬多人的龐貝城。其他幾個有名的海濱城市如赫庫蘭尼姆、斯塔比奧等也遭到嚴重破壞。 地理成因:維蘇威火山的成因是因為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而成。

    • 赫庫蘭尼姆: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eum)即今埃爾科拉諾,維蘇威火山於79年被火山爆發所摧毀的古城。
    • 斯塔比奧:是瑞士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提契諾州負責管轄,積6.15平 方公里,海拔高度352米,2011年人口4,371,八成人口信奉羅馬天教,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11人。

龐貝城

為古羅馬城市之一,位於那波利灣岸邊,「龐貝」的詞根來自奧斯坎語中的「五」,可能是此地有五個村落,或者最初是一個龐貝宗族。龐培於79年8月24日被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的火山灰覆蓋。

歷史

龐貝於西元前600年左右在義大利沙諾河畔的一個小丘上建城。這個地方當時已經成為希臘人和腓尼基人的良港。當時當地的希臘人非常強大。前89年,羅馬執政官蘇拉的軍隊包圍龐貝,前80年,羅馬佔領龐貝,龐貝成為羅馬的一個殖民地。由於龐貝是一個良好的海港,而且位於交通要道亞壁古道的附近,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一個興旺的商業城。63年,一場劇烈的地震給龐貝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但龐貝很快就重新建立起來了。79年在經歷幾次地震等火山活動徵兆的一週後,維蘇威火山爆發,一夜之間將龐貝活埋於火山灰下。

    • 那波利:是義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於100萬。(稱那不勒斯)
    • 奧斯坎語:奧斯坎語是奧斯坎人所操的語言,它是屬於印歐語系義大利語族。奧斯坎人分部在分佈於薩莫內、坎帕尼亞、盧卡尼亞、阿布魯索。
    • 沙諾河:是一條位於義大利半島西南部的河流,長約24公里,流量約13立方公尺。
    • 腓尼基人:是古代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地區,其範圍接近於如今的黎巴嫩。腓尼基人屬於猶太人的近鄰。
    • 亞壁古道:是古羅馬時期一條把羅馬及義大利東南部阿普利亞的港口布林迪西連接起來的古道。

非洲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處於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里,是全球僅次於京杭大運河的無船閘運河。它是由埃及王朝的辛努塞爾特三世為了進行直接貿易,而下令挖掘的一條連接紅海與尼羅河的運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 下一次挖掘運河的嘗試是在一千多年後。18世紀末拿破崙·波拿巴佔領埃及時計劃建立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不過由於法國人的錯誤勘定結果計算出紅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著建立無船閘的運河是不可能的,隨後拿破崙放棄計劃,並在和英國勢力的對抗中離開埃及。 1858年12月15日,蘇伊士運河公司建立。強迫窮苦埃及人穿過沙漠挖掘運河的工作花費了將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政治和經費上的問題。最終的花費高達1860萬鎊,多於最初預算的兩倍。運河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重要外匯收入來源,每年約25,000艘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4%。運河管理局統計報告顯示,自1975年6月重新啟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里,徵收的船隻過境費達300億美元。亞歐之間除石油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不過由於中東地區的大量輸油管道及公路和鐵路的競爭,蘇伊士運河面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減少的危險,因此近年過境費有所下調。埃及政府在2010年將運河最大允許吃水深度改進至22米,以允許超級油輪通過。

美洲

巴西高原介紹

巴西高原是南美洲東部位於巴西境內的廣闊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高原。巴西高原占巴西一半以上的國土,巴西總人口的80%居住於高原上。高原的海拔平均在500米-800米間。巴西高原南高北低,這種類型稱為「桌狀高地」。高原南跨亞熱帶,接近地球赤道,所以氣候熱,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且量大,大部分位於熱帶草原氣候。主要生長著熱帶稀樹草原植物。南緯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有大面積的熔岩。含有鐵、錳、鉛、鋅、鉻、鎳、錫、石英晶、雲母等多種礦藏。

  • 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太陽高度大,終年高溫 一年中有明顯的旱季與雨季,年雨量在750至1000毫米左右。乾季時受副高或乾燥信風帶控制,氣流乾燥以下沉為主,不易形成降水;雨季時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豐富,降水類型多為對流雨。

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