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號: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zhtwwikipedia:QR碼}}
 
{{zhtwwikipedia:QR碼}}
 
{{zhwikibooks:根號}}
 
{{zhwikibooks:根號}}
{{使用者:丁志仁}}
 

2013年10月23日 (三) 20:22的修訂版本

內容為 http://zh.wikipedia.org​(中文維基百科首頁)的QR碼

QR碼/圖碼(英語:Quick Response Code;全稱為快速回應圖碼)是一種二維條碼,比普通條形碼具有快速讀取和更大的儲存資料容量,也無需要像一維條碼般在掃描時需要直線對準掃描器,應用範圍包括產品跟蹤、物品識別、文件管理、庫存營銷等等[1] 。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因為發明者希望QR碼可以快速解碼其內容[2]。QR碼使用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數字、字母數字、位元組(二進制)和日文(Shift_JIS))來儲存數據。QR碼現已在世界各國廣泛運用於手機讀碼操作[3]

格式

QR碼呈正方形,常見的是黑白兩色。在3個角落,印有較小,像「回」字的正方圖案。這3個是幫助解碼軟體定位的圖案,使用者不需要對準,無論以任何角度掃描,資料仍然可以正確讀取[4]

日本QR碼的標準JIS X 0510在1999年1月發佈,而其對應的ISO國際標準ISO/IEC18004,則在2000年6月獲得批准。根據Denso Wave公司的網站資料,QR碼是屬於開放式的標準,QR碼的規格公開,雖由Denso Wave公司持有專利權益,但不會執行。

微型QR碼

除了標準的QR碼之外,也存在一種稱為「微型QR碼」的格式,是QR碼標準的縮小版本,主要是為了無法處理較大型掃描的應用而設計。微型QR碼同樣有多種標準,最高可儲存35個字元。

技術特性

結構

QR碼的結構指示圖
QR碼的結構指示圖

QR碼最大特徵為其左上,右上,左下三個大型的如同「回」字的黑白間同心方圖案,為QR碼辨識定位標記,失去其中一個會影響辨識。而呈棋盤般分布的有別於大定位標記的較小的同心方則為其校正標記,用於校正辨識,版本1沒有校正標記,版本2在右下方,其中心點在左下和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相交點,版本10開始以每個等距的方式出現在右下校正點至左下和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左上與左下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左上與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之間、這四邊線上等距點對邊相連線,版本10等距有1個,版本25為3個,版本40為5個。

加密

日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在護照入境許可證上使用加密的QR碼。

儲存

QR碼一共提供40種不同版本儲存密度的結構,對應指示圖的「版本資訊」,版本1為21×21模組(模組為QR碼中的最小單元),每增加一個版本,長寬各增加4個模組,最大的版本40為177×177模組。

QR碼最大資料容量(對於版本40)
數字 最多7,089字元
字母 最多4,296字元
二進位數(8 bit) 最多2,953 位元組
日文漢字片假名 最多1,817字元(採用Shift JIS
中文漢字 最多984字元(採用UTF-8
最多1,800字元(採用BIG5/GB2312

容錯能力

L等級 M等級
Q等級 H等級
[模板https://zh.wikibooks.org/wiki/%E6%A0%B9%E8%99%9F?action=render讀取失敗:HTTP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