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學程/01/公案討論
[使用者:郭建伸]
目錄
[隱藏]理念
- 藉由公案的討論,讓學生思辨和討論以下課題:
- 哲學教育,培養學生對根本性問題的反思能力。
- 倫理教育,教會學生「慈悲」和「負責」。
- 公共性教育,在前兩項基礎下,培養學生對人類與台灣各類公共性議題有反思和討論的能力。
- 由於某些同學對六年制學程及一般體制的分別有一些想法,所以初期預計會藉由電影欣賞來針對教育的議題做一些討論
- 接著會對公共性議題做討論,雖有決定預定主題,不過仍會視當時社會現況來做適當的主題變更及討論
預計第一年討論之議題(偏重教育本質、道德層面、…)
- 道德兩難的問題(所有問題是否一定有標準答案?)
- 影片: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 教育制度的思考I(大家的夢想是什麼?)
- 電影:三個傻瓜
- 教育制度的思考II(教育制度如何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 人為什麼要作弊?(考試作弊、排隊插隊、…)
- 計畫性汰舊(汰舊背後的祕密)
- 影片:電燈泡的陰謀
- 廢除死刑可行嗎?國家法律應廢除死刑?(受害者與加害者的人權)
- "考試"是否是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比較,最公平的方式(人為什麼要比較)
- 為什麼貧窮?財富重分配就能解決問題嗎?(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 盜亦有道(道德與法律兩難問題)
- 少數服從多數是對的?(都市更新:文林宛案例)
- 做家事該不該有酬勞?家庭主婦的酬勞該如何評估?(每一件事都金錢化是好事嗎?)
- 台灣一定需要核能電廠?(核四)
- 環保與文化的衝突(平溪放天燈)
- 教學當時的重大時事新聞議題(洪仲丘、大統油品)
2013.08.30:道德兩難的問題
問題
- 是否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
- 三加二等於多少
- 一根長三公尺的竹竿筆直插入水中,浸入水中的部份是三分之一,隨即再把竹竿倒立再插入水中,浸入水中的部份是三分之一,請問乾的部分是多少公尺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第1集
- 道德兩難四個問題:
- 假設你是一個火車的駕駛員,而你駕駛的這輛車正快速在軌道上行駛,時速六十英里,而在軌道盡頭有五個工人在工作,你試著想要煞車,但卻做不到,你的煞車失效了,你感到十分緊張,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撞上這五個工人,他們必死無疑,假設這是一個確定的結果,因此你感到非常無助,但接著你發現右邊有條岔路,而兩條岔路底只有一個工人在工作,你的方向還可以控制,車輛還可以轉向,可以轉向岔路,撞死一名工人但閃過五名工人,第一個問題是:你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 這次你不是火車的駕駛員,而是站在橋上的旁觀者,你正觀察著鐵軌上的狀況,軌道上來了一輛火車,軌道的盡頭有五名工人,煞車同樣失靈,而火車正要撞死那五名工人,由於你不是駕駛員,你覺得非常無助,直到你注意到旁邊有個人,在橋邊站著一個非常胖的人,你可以推他一把,他會掉落軌道,正好擋住該輛車,他會死,但他的犧牲可以救那五個人,你會怎麼做?
- 這次你是在急診室的醫生,同時來了六名病患,他們是一場恐怖的火車意外中的傷者,其中五個人傷勢中等,一名重傷,你可以花整天的時間治療那名重傷患者,但另外五名患者會因無人照顧而亡,或者你也可以照顧那五位患者,治好他們,但同時那一名重傷患者會因為無人治療而死亡,你會怎麼做?
- 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的醫生,面對五名病患,每個人都非常需要器官移植,否則就活不下去,每個人都需要不同部位的器官,而你因為沒有捐贈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亡,然後你突然想到,隔壁房間有個只是來檢查的健康的人,他正要睡一覺,你可以悄悄溜過去,取出五個臟器,這人會死,但你可以救五個人,你會怎麼做?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第2集
- 有艘船在海上遇難,船員四名,每個人的過往人品都很高潔,第四名船員是船上打雜的十七歲少年Parker,他是個沒有親人的孤兒,這是他第一次海上長途旅行,他認為這趟旅程將可以讓他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一道巨浪將船擊沉,四名船員乘坐逃生艇逃了出來,唯一的食物就是兩罐蕪菁,沒有淡水,起初三天他們什麼都沒吃,第四天他們打開了一罐蕪菁並且把它吃光,隔天他們抓到了一隻烏龜,這烏龜和另外一罐蕪菁讓他們活過了接下來的幾天,後來的八天他們又同樣什麼也沒吃,沒有食物也沒有飲水,假想一下如果你身處其中,你會怎麼辦?他們則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打雜少年Parker現在躺在船底,奄奄一息縮在角落,因為他不聽其他人的建議喝了海水,所以他看起來快要死了,因此在第十九天,船長決定建議大家抽籤決定誰犧牲,好讓其他人活下來,有人拒絕了,因不喜歡抽籤這個點子,但不論如何最後並沒有抽籤,隔天還是沒看到任何船隻,因此船長告訴第二位船員別過頭,並對第三位船員比出手勢,示意應該殺死少年Parker,第三位船員祈禱之後,告訴那孩子時候到了,用一把小刀殺死了他,接下來的四天,倖存的三人靠著這少年的血肉存活,然後他們遇到一艘船而獲救了,他們被送回英國,然後被捕、被起訴,他們並不爭辯事實,他們主要的辯詞是此乃必要之惡,他們認為寧可犧牲一人,好讓三人存活,但檢察官並沒有被說服,他說謀殺就是謀殺,所以本案照舊開庭,如果你是法官,先擺開法律規範,你的職責是判斷他們的行為在道德上可否被接受,你會決定他們「有罪」還是「無罪」?為什麼??
- 雙方合意(若有先問少年,但少年迷糊中回答好)
- 即使同意也不可以殺死他
- 吃人肉對否?(無論是自然死亡的情況下)
- 抽籤算不算是某種程度的合意(若大家都同意後被抽中?若被抽中但後悔?)
- 即使有抽籤,且少年也司意,但仍不認同此行為
- 三個人對一個人,一個人沒有家庭,其他有妻小;假設殺一人救三千人(數量更大時)
- 數字是關鍵,選是整體的效益(少年有基本權利?)
2013.09.28:教育制度的思考(大家的夢想是什麼?)
- 電影:三個傻瓜
- 至理名言:
- 杜鵑從不在自己的巢裡下蛋,它只在別人巢裡下蛋,要孵蛋時,它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裡擠出去,這樣,競爭就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
- 生命就像賽跑,如果你不跑快點,別人就會超越你
- 專心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跟著你
- 每位主角的人格特質
- 蘭丘:想法天馬行空而熱情,勇敢反抗僵化的教育體制,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 法罕:愛攝影,卻必須聽從父親的話走上工程師這條路
- 拉加:家中唯一的支柱,家境清寒缺乏自信
- 至理名言:
- 討論:
- 印度電影的特色
- 本片中哪些親情與友誼的細膩處,會讓你感動
- 作業:
- 夢想,是真正喜愛、迷戀到瘋狂的事;那麼,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或是很想要做什麼瘋狂的事
- 在這部片子中你最喜歡,或是印象最深刻的段落為何;帶給你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2013.10.23:Design For Change
- 是一個由10-14歲的青、少年觀察周遭問題,並設計行動的全球性創意挑戰。這個活動在2009年於印度展開,由印度河濱學校Riverside School創辦人瑟吉校長 (Kiran Bir Sethi)發起,現在全球的孩子都以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方式響應這項活動!
- 2010年,全球有超過25個國家共同參與,2011年則超過36個國家一同響應,而且數量還在增加中。
- 2010年5月,DFC在臺灣正式開跑,而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嘍!我們會請學程的同學們從過去 DFC 的案例中,開始去思考臺灣小朋友可以有那一些改善自己和人群的行動。
2013.12.06:計畫性汰舊
相關連結
「電燈泡之陰謀」影片
- 影片觀看片段:
- 00:00~25:31
- 32:32~35:45
- 01:03:15~01:14:13
- 影片內容簡介
這部影片是由西班牙TV3電視台製作,導演是克西瑪.丹諾里茨爾,影片一開始以馬寇斯的印表機突然不能運作開始,馬寇斯將其送修,可是銷售員卻告訴他買新的比修復它還要便宜,不過馬寇斯還是決定將其修復,接著故事轉到美國有一消防局內的電燈泡已亮了109年,且當地鎮民還為它慶祝百歲生日「祝燈泡生日快樂」來了八百多人的畫面,接著影片開始描述1920年代以縮短燈泡壽命的密室會議,起初名為「太陽神計劃」後一直改名,為的就是保持它的祕密性,此一秘密協定要求燈泡壽命不得超過1000小時,可是當時已經出現壽命達2500小時的燈泡,由此開始了縮短商品壽命,用完就丟,好讓消費者定期向企業購買商品的「計劃性汰舊」故事的起頭。
影片指出「計劃性汰舊」是消費社會的私密核心機制,因為對於成長型社會而言,不會損耗是商業悲劇,影片以耐開耐操的福特T型車以及通用汽車的「雪佛蘭」為例解說後者以「風格」(外型設計)取勝好造成「計畫性過時」,要消費者「你應該每三年就換一次車」,最後他們的策略是成功的,人們覺得福特T型車過時了,結果就是福特不再賣T型車了。接著再1929年,美國發生經濟大崩盤,為了回復往日榮景,遂有當時之房地產大亨柏納倫敦主張將「計畫性汰舊」納入法律強制規範,不過並沒有成功過。就在之後,世界進入了建立於消費社會的大量生產經濟體制,且當時還未有永續利用觀念呢。
接著劇情又回到馬寇斯的印表機,馬寇斯發現到印表機內有集墨棉,這是因為印表機乃是以墨水洗噴頭,會產生廢墨,被集墨棉吸取,這集墨棉也有到量的時候,不過這還沒解決他的問題,他查遍了各廠牌印表機維修手冊,發現到他的印表機無法運作乃是因為機器內部主機板有一小型晶片做怪,這晶片叫做 EEPROM,全名為「電子可抹除式唯讀記憶體」,因為這晶片內所紀錄之數據已「到量」了,因此印表機才會突然無法運作,此即所謂廠商的「做手」耍老千,最後馬寇斯在俄羅斯的網站上找到可以解決此一問題的軟體,此軟體之製作者不厭其煩的解釋他撰寫此程式的目的,他不知道之後會發生甚麼事,還是安裝了此一程式,至終解決了他的印表機問題。
接著,影片提到運到迦納的電腦八成全是不能修復的東西,在迦納,電腦取得相當不易,因此電腦若壞了,他們會想辦法修復,而不是把它丟掉,影片拍攝出的河流地區被電子垃圾佔滿,看來怵目驚心,環保激進人士說「後世子孫不會原諒我們的...他們將會發現到先進國家用過即丟的生活方式」。
接著影片開始探討「為成長而成長」的負面影響,當中指出成長型社會就像無人駕駛的賽車,早晚會跌入深谷去,影片指出「廣告、計畫性汰舊、借貸」是維持消費型社會之三大核心,以此三者來維持無限的成長,比如蘋果產品以外型設計來製造「計劃性過時」,以產品內建鋰電如ipod內部電池用不過18個月即壞,且還不能更換來要消費者定期購買新品,這後來成為美國最大宗消費者集體訴訟案例,可是未曾走完法律程序就以和解收場,蘋果答應讓原告可折價購買新品,並願意為ipod更換新的電池,影片指出ipod的內建鋰電之壽命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也就是所謂「為故障而設計」、「為壞掉而製造」,至於「產品生命週期」只是較為現代的說法,如同設計學當中的「設計任務」之意義相當。
而到影片後段,才開始探討「去成長化」的可能性,由於地球氣候變異,導致人們不能再過如此浪費的生活,影片提到自然界沒有廢棄物,只有養分,自然界腐敗的東西至終都會成為生物所需的養分,因此影片帶觀眾認識「從搖籃到搖籃」的觀念,還有飛利浦研發可用25年的LED燈泡,因為他們認為最大的無形成本是如石油等那些無法再生的能源,因此要減少運送次數,減少運送次數就要使產品耐用度提升,以減少運輸成本。最後,影片亮出馬寇斯的印表機印出「The End?」,表示故事還尚未結束呢!
商品的生命史
開採 原料 | → | 製 造 | → | 行 銷 | → | 消 費 | → | 廢 棄物 |
---|---|---|---|---|---|---|---|---|
↑ | ↑ | ↑ | ↑ | ↑ | ||||
│ | 計畫性汰舊 | │ | │ | │ | ||||
│ | 廣告 | ─ | ┴ | ─ | ┘ | │ | ||
└ | ─ | ─ | 成本外部化 | ─ | ─ | ┘ |
設想問題
- 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或想法
- 自己日常生活中,有無發生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