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同村共養教育一日工作坊 的原始碼
←
同村共養教育一日工作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跨校選修]] [[分類:秘書處]] ==時間地點與會者== ===時間:<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2pt;'>2021.10.31(日)下午09:00~16:00</span>=== ===地點:<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2pt;'>新北市立自強國中(新北市中和區莒光路191號B棟103教室)</span>=== ===主持人:<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2pt;'>丁志仁</span>=== ==場次一(上午)== ===參會者:<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2pt;'>實體:閉恩濡、邱鬧、傅心怡;線上:蕭典義、吳啟新</span>===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70%> <tr><th>時間</th><th>主題</th><th>分享者</th></tr> <tr><th>9:00~9:30</th><th>同村共養教育的共同框架</th><th>丁志仁</th></tr> <tr><th>9:30~10:00</th><th>萬華地區</th><th>邱鬧</th></tr> <tr><th>10:00~10:30</th><th>高雄市前鎮區草衙地區</th><th>蕭典義</th></tr> <tr><th>10:30~11:00</th><th>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th><th>傅心怡</th></tr> <tr><th>11:00~12:00</th><th>歸納與定錨</th><th>全體參會者</th></tr> </table> ===宜蘭=== ====一、永樂國民小學轉型==== (一)基本資料 *地址:宜蘭縣蘇澳鎮永樂路1號 *網址:https://2blog.lic.edu.tw/21810/ *班級人數6班,學生43人 *位於蘇澳鎮西南面郊區,四面環山,為一谷地,宜41線是唯一對外聯絡道路,距蘇澳鎮中心約3.8公里,屬宜蘭縣偏鄉與文化不利學校。<br/>所在地為白米社區,山區盛產水泥原料石灰岩。<br/>面臨了經濟蕭條與人口外流、出生率驟降、少子化問題、人口老化與隔代教養。 (二)轉型發展願景 #學校紥根於在地,台灣就是在地 #台灣就是一所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學生進入「土雞典範」,生命自覺、教育自造、責任自負 (三)轉型發展策略<br/>衡量本校學生學習、教師專長、家長背景及社區資源等實際狀況,本校團隊提出了以下轉型方案: :(一)學校價值與特色經營 :#以學生性向探索(職涯探索)為主軸的自主學習 :#:(1)以地方上店家網絡,去支持同學的性向探索,鍛鍊學生成果發表 :#:(2)實作型參訪、實作型工作坊、真人圖書館、食農課程,運用校定課程時間(領域節數的五分之一+彈性學習節數),集中於每週固定某日實施 :#:(3)提供學生一點點獎學金,是鼓勵學生體會勞動神聖、工作平等,與工作沒有對價關係 具體說明如下: :#盤整社區人文資源-以社區業師為師,進行興趣(職涯)探索 :##調查並連結地方上的學習資源(如店家、各行各業的業師),並形成網絡. :##帶孩子混齡( 一~三年級一組, 四~六年級一組)選擇進入各行各業進行體驗且進行部分實作,以了解自己的興趣甚至職涯,並在期末做心得發表及分享 :##可參考孩子的興趣,來找可學習的行業及老師 :##:★時間:可以運用課後社團、課後照顧時間,或是彈性校定課程時間、綜合課或生活課 :##:★一週一節課,可彈性排課成三週出去參訪或實作一個半天,最後幾週準備分享報告) :#*第一年:盤點社區人文資源,安排讓學生體驗的行業(或課後社團) :#*第二年:由學校安排行業,讓學生混齡選擇自己想體驗的行業(或課後社團)+第一年課程檢討與調整 :#*第三年:由學校安排行業,讓學生混齡選擇自己想體驗的行業(或課後社團)+參考學生想體驗的職業(或課後社團),尋找可指導的老師+第二年課程檢討與調整 :#*第四年:依學生興趣自組想體驗的行業或是想組的社團,跨校組課或招生,學校幫其媒合指導老師+第三年課程檢討與調整 :#空間活化再利用 :#:本校午餐目前皆由中央廚房供應,廚房空間因此空出來。擬規劃建置本校學生自造空間, 作為學生進行自造課程時的教室及展示師生、社區民眾作品的空間,替閒置的建築注入新生命。<br/>自造空間除提供本校學生學習外,亦可提供辦理研習、藝文活動,也能提供社區民眾學習自造的場域,學校透過空間的共享,自然而然拉起與社區連結的橋樑。 :(二)學校人才與課程 :本校教師背景專長如下: :*陳玉如(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手工皂、烘焙) :*趙元宏(民俗體育) :*傅心怡(輔導) :*鄭淑娟(華德福經驗、閱讀) :*陳宜潔(留英英語教學碩士) :*林姿岑(環境教育、自然、閱讀) :*李孟佺(田徑、籃球、足球) :*劉容甄(資訊、環境教育) :*張淑君老師(英語) :*劉玢老師(留澳) :課程 :*正念課 :*手工皂 :*田徑課 :*藝文課 :*食農課 :(三)社區資源整合與應用 :#發展同村共養教育 :#:構面一、調查並聯結地方上的學習資源並形成網絡 :#:(1)拜訪里長,取得里長支持和參與 :#:(2)建構「里」的參與主體(里長資源),如宮廟、永春里的白米木屐館、長安里……等 :#:(3)請振鐸學會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來進行「學習資源 GIS 調查」 :#:(4)士敏學堂(台泥提供經費,請更多社區的知識青年過來參與學校課程或活動) :#:(5)社福團體:芥菜種、南方澳家服中心 :#:(6)文化團體:如獨立書店 :#:(7)店家,如返鄉青年開的地方小學堂 :#:(8)連通「自主學習資源池」平台 :#:(9)連通校內輔導老師,地方上的心理師、社工師 :#:構面二、聯結學習需求: :#:(1)本校社團課程,學生由選社團課,進入到自行組課 :#:(2)混齡社團,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與人學習互動的機會 :#:(3)家長成長與成人學習的需求 :#:構面三、維護長連結與申請補助 :#:(1)庭芳慈善關懷協會長期支持藝術課程經費及台泥長期支持多元社團及課後照顧,皆是本校長連結對象 :#:(2)積極申請教育部、教育處、民間單位的補助,以支持學校活動,如教育優先區、精進教學教師專業成長、藝文深耕…… :#社區參訪 :#:走讀社區、走讀蘇澳、走讀蘭陽結合學校與社區,讓學校社區化,同時也讓社區學校化一直是教育中相當重要的課題,鄉土教育應該要結合社區資源,使學生廣泛的接觸鄉土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的興趣,進而建構社區感和鄉土情等內在價值。因此,本校每學期規劃走讀課程,例如:參訪「中油」和「台泥」等在地企業,瞭解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機制及設施;礦石加工廠,識石米的製程及用途,對社區產業及環境的影響;參訪五結焚化爐,瞭解焚化爐對目前環境的重要性,期大家能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以減少個人垃圾製造量;聽耆老講述社區故事,書寫記錄成書或編寫劇本演出… ===高雄=== 區域:高雄前鎮草衙地區 單位:ONLY實驗教育、中山大學舊港新灣USR、高雄第一社大、興仁國中、前鎮國小、在地企業(如機車行、美髮店…) 高雄前鎮草衙是都市中的偏鄉,就在夢時代旁面積約4平方公里,貧富差距大,約有6成的弱勢學生,對未來缺乏想像,也對家鄉缺少認同。 為改變此情形,已耕耘前草8年的ONLY實驗教育,先從國小課後生涯探素趣開始玩社區,約6年前介紹高雄第一社大到興仁國中,4年前介紹中山大學舊港新灣USR到前草推動創創生活節,今2021年Only實驗教育與雜學校合作國發會的計劃,說服在地企業成為地方創生團隊,共同推動「走讀社區玩18學群的生涯探索教育」活動,幫助小五到高一的學生,在機車行、美髮店等在地企業進行生涯探索。同時也搭配108課綱的精神,研發學習歷程檔案與教案,讓學生評斷自身興趣時,有專業的量化指標與評判標準。 專案希望達到學生、教師、學校、企業和社區的「五好」―透過職場體驗,學生對未來有想像、對地方產生情感,願意留在家鄉打拚;在地企業帶來人流、提升營業額,則能回頭聘僱學生,在前草催生良性循環的生態系。 目前最大問題是: :第一,如何協助興仁國中及前鎮國小成為公辦公營實驗學校,近期將在議會舉辦公聽會,部份班級實驗教育能否成為高雄地方自治條例 :第二:期待40歲以下青年接棒,才能申請地方創生補助案,因我已50歲了,這幾年協助社區出錢出力已快極限了! :第三:參與前草各團隊,尚未有社區生態系觀念,無法行成綜效 :第四:在地10所高國中小的校長尚無共識,尚未有社區生態系觀念,無法行成綜效 :第五:明年Only實驗教育的個人自學,開始收在地的高中職中低收入戶學生,雖然每月只有約4000元也夠用,因我還會找其他資源及我賺其他地區的錢貼補家鄉! :第六:至今原參與前草的團隊仍各自推動,也已組成前草願景推動line群,只能做各自倡議,未來期待能有針對中小學生的需求溝通,才能形成綜效! :第七,今與中山大學前草案的吳教授討論,我也向在地的前鎮及福誠高中校長提案是否能在校成立地方創生社團,說明如下:請問貴校學生,可能來協助前草地方創生計畫嗎?我想找關心前草的青年協助學生做生涯探索,透過結合地方創生+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等,參與成果可在特殊選才+申請入學,就是我協助他們做特殊選才+申請入學,但是他們要來前草這邊做志工服務,也可能在貴校成立一個社團-前草地方創生社,類似我10幾年前在市立中山高中與輔導室的合作,細節再討論,謝謝! ==場次二(下午)== ===參會者:<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2pt;'>閉恩濡、吳啟新、柯穎瑄、傅心怡蕭典義(線上)、黃于庭(線上)、賈芙琳(線上)、邱育淇(線上)</span>===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75%> <tr><th>時間</th><th>主題</th><th>分享者</th></tr> <tr><th>13:30~14:00</th><th>上午場總結與摘要</th><th>丁志仁</th></tr> <tr><th>14:00~14:30</th><th>萬華地區</th><th>柯穎瑄</th></tr> <tr><th>14:30~15:00</th><th>社大與十二年國教:高雄第一社大的作為與關鍵人物</th><th>柯穎瑄</th></tr> <tr><th>15:00~16:00</th><th>具體工作討論與認領</th><th>全體參會者</th></tr> </table>
返回到
同村共養教育一日工作坊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