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1A 的原始碼
←
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1A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教育社運]] ==總說明== ===一、背景=== 教育經費無法達到法定標準有如下原因: #佔歲入比重由 21.5% 調高到 22.5% ,再調高到 23% 。 #政府歲入由 2 兆增加到 2.6 兆。 #少子化使班級量體不斷縮小,規格化教學又使得學生單位成本無法提升。 #年金改革後,教育人員的退撫支出將會下降。 以上四個因素,第二個因素大約和通貨膨脹帶來的效應相互抵消,第一個因素不易再發生,真正要因應的是第三和第四個因素。如果不因應,一定會產生兩個結果: #教育經費實質減少:如虚編、修財劃法將一般教育補助改列統籌分配款。 #調降教育經費法定下限。 所以台灣教育在未來十年,應該走向以「質」代「量」的台灣教育發展路徑,使政府的教育支出仍能達到法定下限。 ===二、目標=== 將高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由目前的15萬提高到20萬,將每班的維運成本由目前的400萬提高到500萬。 ===三、六大方向=== #鄉村教育創生:提升偏鄉地區的生活機能,讓鄉村能留住人才,活化教育。 #強化教育的社會安全網:進行教育補助(最好聯合社福)的總歸戶,將破碎的補助,整合成可以進行家庭與教育扶助的整塊經費。 #增加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設計:混搭「規格化教學」與「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在傳統的「規格化教學」之外,增加選修、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合作學習、生活實踐、過程技能訓練、學校與家庭功能橋接、校外過程…等等課程設計,那學生單位成本會逐步提高,公共教育品質也會因此提升。 #學前教育公共化:? #高教公共化:? #終身學習發展:? 原民是否融入「增加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設計」?六個面向的排序如何?有沒有邏輯? ===四、三個階段=== 暫分: #第一階段三年,再分為前期1A,後期1B,重點在:大船轉向(建立各方共識),網絡布署,動能釋放,空間打開,財政準備 #第二階段三年,再分為前期2A,後期2B,重點在:網絡催熟與催動,再加大動能釋放與空間打開,因應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財政到位 #第三階段四年,再分為前期3A,後期3B,重點在:全力衝刺,跨域連結,建立反省與微調機制,財政常態化與合理化,繼續因應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五、要領與原則=== #以質代量:利用少子化時機,在教育「量體」縮小的時期,善用資源提升對每位同學的幫助,並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中間偏左:對教育價值與方向選擇是:均優的、適性的、世代正義的。 #開門辦教育:經費並不增加於更多專任教育人員的聘用,而在於活化教學衍生的鐘點費(每班每節1~2份鐘點費),引入社會資源衍生的鐘點費,補助同學自主學習,偏鄉地區的提升生活機能的支出,補助的整合性規畫。 #釋放動能:用封建法和網絡(非科層)來釋放動能,同時提供新動能發揮的空間。 #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中央用經費誘導地方跟進,一地試辦後,其他縣市自願參加。 #不畏艱阻:不當騎牆派,對既得利益溫柔而堅定。 #發展細節:此計畫包含對教育資源的配置與運用建議,所以一定要對教育資源的使用現況了解深入。應運用滾存基金的前五年時間,進行廣泛的對話,對教育發展的路徑建議。 #適度橋接,跨域合作:不要什麼事都重頭來過,可以 #*橋接「體制學校」與「實驗教育」。 #*與社福部門合作,並落實親師生共學,橋接「學校教育功能」與「家庭教育功能」。 #*橋接「社大、NGO、職訓單位」等終身學習機構與「高國中小」等學校教育。 ===六、中央與地方關係=== 由教育部聯合各地方政府適時推出「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 同時修訂《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建置「中央教育發展基金」以為財政上的支援。 先修法建置中央教育發展基金,以每年滾存100億的速度,累積出500億的基金規模,同時利用五年的時間做好細部規畫與各項試辦工作,然後以這500億為一次性支出,配合每年增加100億的教育成本。 ===七、政府與民間之分工合作=== ====(一)《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長期的文本書寫==== <b>本質與簡介</b> *是一個以未來十年為期的提升教育品質的公共政策文本。這個文本有以下特點: *#利用少子化時機,在教育「量體」縮小的時期,善用資源提升對每位同學的幫助,並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對教育價值與方向選擇是:均優的、適性的、世代正義的。 *#包含對教育資源的配置與運用建議,所以一定要對教育資源的使用現況了解深入。<!--對教育發展的路徑建議--> *#在教育支持體系方向,提倡分享式合作,以網絡彌補科層,以分享彌補市場;以自造教育、加強個別指導彌補一致性教學。 *也是一個以撰寫、維護上述文本的共筆社群。 *#穩定人數估計為30~50人。 *#涵蓋學者、教育社運人士、地方政府,歡迎政府人士參與。社群要的是人才與資訊來源,而不是代表性。 *#社群新成員由兩位社群原有成員介紹加入;退出社群僅須聲明即可。 *#成員推舉五名工作小組成員,打理具體工作。 *文本發展規則依共筆的一般性規則,社群成員有編輯權限,公眾有閱覽權限、評論權限。 *文本為公共財,各屆政府、各政黨都可以參採。 <b>推動步驟</b> #先邀請新境界教育小組的老師們依意願參與為發起成員:陳東升、曾憲政、莊國榮、蘇峰山、吳忠泰、丁志仁、葉大華、謝國清、吳財順、薛雅慈、林陳涌、黃淑苓、鐘明吉、劉孟奇,加上廖錦桂,宜蘭、台中、高雄三個地方政府代表參與。<br/>目前這個組成已涵蓋:學者、參與教育社運的教師、家長、社大、青年權益關懷團體、前教育部官員、地方政府人士、實驗教育人士,已具支撐本計畫的人才基礎與資訊來源。 #由發起成員再去邀請其他成員,規則是由兩名原有社群成員推荐且無原有社群成員反對。 #每年選定三個主題,在均優學習論壇上發表並與各界交流。具體準備工作由工作小組打理。 #每兩年安排一次全國巡迴交流,具體準備工作由工作小組打理。 ====(二)社運上的搭配==== ====(三)立法院的分進合擊==== ===八、相關的子計畫(關鍵子計畫)=== #實驗教育發展(第一個5%):已在釋放動能,已經在揪團辦學,並且是教育創新的重要泉源 #教師揪團增能(第二個5%):給釋放動能找基礎,運用課程教學專業的新底層來重新形成網絡(5%),讓老師養成組課的能力與習慣 #跨校選修:橋接前兩者,引入以天下為資源的「超學校」理念,為揪團辦學打基礎 #2012課綱(民間叫民版課綱):為第二個5%拓寬辦學的道路 ===九、圖示===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17/uploads/agenda/8/教育橋接BW.png' /> ==108課綱活化教學== ==教師揪團增能== 爭取簡易核結: #陳東升→林萬億→施能傑(人事總處人事長) #莊國榮→施能傑 下一步配合主計總處的數位核結 ==發展跨校選修== <p style='font-size:18pt;font-family:標楷體;'>臺中市教育局目前的跨校選修</p> ===一、緣由=== 103年11月28日教育部頒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預計自108學年度開始,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在國小、國中及高中一年級逐年實施。將原本分開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及單科型等各類型的高中課程綱要,整體連貫發展。 課綱中明文規定(第17.18頁),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生至少需修習6學分的多元選修課程,且學校需開設1.2至1.5倍多元選修課程供學生修習。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12人為原則,得降低下限至10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二、本市推動全國首創的優遊臺中學-跨校選修課程=== 臺中市在105年9月推出全國首創的,由九所市立高中開出九門各校特色的課程,凡就讀臺中市所屬九所市立高級中學的高中部學生均可於活動網站報名( http://cgblue.cgsh.tc.edu.tw/wordpress/circle/ ),額滿為止。參與課程的同學,由主辦學校於當日課程結束後頒給學校證書,參與時數累計超過18小時的同學,則由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再頒予結業證明。106年3月推出第二期優遊臺中學,因應大家的殷殷期盼,增加名額,也開放讓所有臺中市的高中學生都可以來參與。 優遊臺中學的課程不但讓臺中市的學生得以跨校多元選修,更刺激各校發展特色課程,更成為各縣市爭相模仿對象。 PS.新北的跨校選修也開始動了,但目前規畫,限線上 <p style='font-size:18pt;font-family:標楷體;'>民間實驗教育界的跨校選修</p> ===一、概述=== *走「分享式合作」模式,由三個部分組成: *#閒置的學習資源。 *#可信任的媒合平台。 *#使用者社群。 *理想,開門辦學校: *#讓不同實驗教育團體的親師生彼此當同學 *#讓體制學校的學生和實驗教育的親師生當同學 *#讓兩岸的學生當同學 *#讓大人和小孩當同學 *#用全世界的資源幫助同學學習 *#同儕是重要的學習資源,重於師資和設備,圈子夠大才能找到適當的同儕 *進度 *#民間的跨校選修網址在:http://urclass.net/AL/ *#課程分三類: *#*技能交換,常見的老師授課,如「動手學科學」; *#*夥伴選配,同好共同研究的社團,如「電子工程社」; *#*師徒制,如「性向導師」 *#已有成功的案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動手學科學」課 *以同心圓模式,逐步擴大課源和使用者社群,要有耐心 ===二、邀約成立跨校選修聯盟=== #邀請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續開「動手學科學」課 #邀請開平透過實習餐廳開「餐飲探究與實作」 #邀請 TSM 開影視相關的跨校選修課 #邀請 HELLO MAKER團隊開機器人課程「動手玩創意」 #邀請新莊社大會同其他 NGO 開「性向導師」 #邀請新莊社大、永和社大,將一部分現有課程轉化為跨校選修課 #邀請政大鄭同僚開海洋教育相關課程 #邀請台中以科博館+若干基地學校,開「科學三日遊~五日遊」 #丁丁擬開:基礎資訊應用 #丁丁擬開:網頁程式撰寫 #丁丁擬開:台灣教育社運,並以均優學習論壇籌備為實習課 #丁丁擬開:看懂世界的社會課 #邀請羽白開跨校選修課程 #邀請跑蛙開跨校選修課程 #邀請單車文教基金會,開單車 600 公里 #邀請營造有成的社區,如司馬庫斯,開設深度體驗的跨校選修課程 #邀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成都先鋒學校和台灣實驗教育團體合開「兩岸行動學習」進而到「東亞行動學習」。 ===三、建議的規則=== #開課: #*實名制的開課者名單,可以是個人或團體,每個開課者都必須進行自我介紹、提供 email 。將平台通知 email 納入非垃圾郵址。 #*各種課都可以開,只要提供時間、地點、選課者的限制、選課者優先順位,費用(可以依不同的選課者進行不同的訂價)。如果認為開的課違法或違反公序良俗,由平台管理小組開會決定後,撤下。 #*開課者不一定要把整個課的名額全都提供給「跨校選修」平台,可以只提供一部分名額給「跨校選修」平台,其他名額自己找學員。 #*課程可能是技能交換(會的教不會的),也可能是伙伴選配(大家共同研究),但不管哪一種都必須有開課者(負責人)。 #*開課者可以是自者學習者、資策會、社大、遠哲教育基金會等社團、開平等學校…。 #選課 #*實名制的社群名單,初期必須是個人、團體、機構、 學校等實驗教育之學生。這個限制只針對提供給「跨校選修」平台的名額,開課者自己保留名額自己找的學員不在此限。也就是選課者必須有個認識:他可能與成人或非自學者成為同學。 #*選課者至少必須提供一個真實的 email ;真實姓名、隸屬的實驗教育審議單位。將平台通知 email 納入非垃圾郵址。 #*選課者提供少額押金(如 200 元),以反制有人不斷以 email 假冒別人註冊。押金在退出註冊時交還。 #*在開課者的優先順位之下:有費用的課,先繳費者優先;無費用的課,先報名者優先。 #管理小組:先由初代的跨校選修聯盟派代表組成。 #*剔除違法或違反公序良俗的開課。 #*認定冒名開課者或冒名選課者。 #*為第三方支付籌措周轉金,振鐸願意先提供十萬。 #*制定各種章則。 #網站: #*開課介面(含後端資料庫)。 #*選課介面(含後端資料庫)。 #*各上課地點 GIS 及交通資料庫。 #*開課選課兩方的通知事宜(以自動為主手動為輔)。 #*開課者評價:如臨時停課、或嚴重遲到等。 #*選課者評價:如開課者要求缺課要請假,選課者任意缺課不請假。 #*高中學習歷程認證:配合暨大的系統。 #*如有需要,支持第三方支付。如果開課者與選課者可以自行處理繳費事宜,則優先由其自行處理。 ==實驗教育發展== ==學前托育發展== ==鄉村教育發展== ==國發會:翻轉貧富差距之教育大策略== #目標:吉尼係數不超過0.35(0.4作為「國際警戒線」) #工作編組: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 #承辦:國發會人力處長林至美。教育部窗口為次長林騰蛟。 #邏輯:小家庭、單身等趨勢→政府不作為,貧富差距一定會惡化→聚焦在改善弱勢學生的人力資本→打破貧窮循環 #*前20%富裕家庭小孩(18~23歲)就讀大專院校的比率達84.0%,後20%低收入家庭僅58.8% #*低收入家庭小孩僅20.1%讀公立大學,也遠低於平均水準32.2%。 #最新「改善所得分配具體方案」,共計35項重點工作項目,分四個面向: #*社福:持續強化弱勢照顧及自立脫貧;減輕弱勢家庭育兒負擔 #*就學及就業:見以下各點 #*薪資:鼓勵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獲利與員工共享;檢討基本工資制度;提高薪資資訊透明度,以提高勞工議價能力 #*租稅:土地房屋稅負合理化;高額消費課稅;落實不得對基本生活費課稅 #分四個標的族群:青年、中低社經、原民、偏鄉 #就學相關措施:考試加分、持續高中免學費、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貸款 #就業相關措施:社企及育成培力、經濟弱勢就業、原鄉適性就業、偏鄉就業機會 #橋接教育與就業:青年教育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技職再造、產業人力訓練培育、原民職訓、農業就業、創新農業 未來《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要跟這個計畫的各面向連結。 <img src='http://img.ltn.com.tw/2017/new/aug/11/images/bigPic/600_132.jpg' />
返回到
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1A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