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第七次上課/分組討論/統整 的原始碼
←
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第七次上課/分組討論/統整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小組討論議題== '''步驟一''':請在你自己心中選定某一門或某一套課程,最好是大學畢業之後才參與的課程,或是你記憶還深刻的一門課,也可以是正在參與的課程。<br/><br/> '''步驟二''':請使用下列量表評估你在這門或這套課程裡的學習經驗: 1=非常不同意,2=有些不同意,3=中性普通,4=有些同意,5=非常同意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25" > <tr> <th width="40" align="center">架構</th> <td width="40" align="center">內涵</td> <td width="40" align="center">題目</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我用曾經學習過的經驗來解讀新的學習內容或概念,使其意義化</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我分析課程內容的概念,使得觀念與觀念之間的關係更為明白</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我將學過的相關課程內容做一整合與歸納</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與其被動等待答案,我先在心裡對未知的問題提出某些假設,而後再尋求驗證</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對於學習內容我擁有自己的一番解釋或批判,並不完全服膺理論或講師</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我嘗試創造新的詮釋、理論或做法顛覆傳統</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認知涉入:內容</td> <td>我對學習內容賦予解釋,使其成為自己的知識或觀念</td> </tr> </table><br/><br/>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25" > <tr> <th width="40" align="center">架構</th> <td width="40" align="center">內涵</td> <td width="40" align="center">題目</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我自己設定學習所要達成的目標</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我按照意願選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我運用策略、尋求資源幫助學習得更好</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我評斷自己學習成果的好壞</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我隨時留意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問題</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發覺學習效果不佳時我會調整學習的方法</td> </tr> <tr> <th>認知層面</th> <td>自我調控:歷程</td> <td>對於學習,我習慣被動地接受安排即可</td> </tr> </table><br/><br/>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25" > <tr> <th width="40" align="center">架構</th> <td width="40" align="center">內涵</td> <td width="40" align="center">題目</td> </tr> <tr> <th>行為層面</th> <td>積極行動</td> <td>我經常參與其他有助於學習的活動、講座或研討會等</td> </tr> <tr> <th>行為層面</th> <td>積極行動</td> <td>我不斷精進自己的學習,讓自我進步與成長</td> </tr> <tr> <th>行為層面</th> <td>積極行動</td> <td>我自動探尋現有資源以外的途徑或方法,擴大學習的範圍</td> </tr> <tr> <th>行為層面</th> <td>積極行動</td> <td>我我自發性地投入與課程相關的公共事務、社團或社區活動等。</td> </tr> <tr> <th>行為層面</th> <td>積極行動</td> <td>課程所學的內容我嘗試實際運用於生活中</td> </tr> </table><br/><br/>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25" > <tr> <th width="40" align="center">架構</th> <td width="40" align="center">內涵</td> <td width="40" align="center">題目</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內在動機</td> <td>即使沒有外在壓力促使,我也自動的參與學習</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內在動機</td> <td>我選擇有學習效益與挑戰的課程而非拿高分或輕鬆的課程</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內在動機</td> <td>學習過程帶給我的回饋遠比學歷或證書更為重要</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熱情</td> <td>我對課程非常感興趣,因而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熱情</td> <td>縱然面臨某些限制,依然不阻斷我繼續學習的積極意願</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熱情</td> <td>雖已脫離學校教育,但對於學習,我仍抱有強烈的慾望</td> </tr> <tr> <th>情意層面</th> <td>熱情</td> <td>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學習態度愈來愈消沈</td> </tr> </table><br/><br/> 量表題目來源:林怡珊(2010)。北區三類成人教育機構學習者之主動學習與心流經驗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br/><br/><br/> '''步驟三''':完成自我評估之後,請向小組分享一下你的SRL經驗(請注意有些題目是反向題),例如你的目標設定方式、目標導向型態、動機維持策略、時間管理策略、保護專注的策略、閱讀策略、筆記策略、歸因策略、促進深度理解的策略或上述量表所涵蓋的策略等。<br/><br/> '''步驟四''':請分享你是否會教導你的學生使用你上述用過的那些SRL策略?你的根據是什麼?是根據哪些經驗證據或符映哪些理論基礎?<br/><br/> '''步驟五''':請分析這套量表的題目是否適合評估你的學生的SRL經驗?如果不適合,應如何調整? ==討論摘要:== ===第三組:=== 一、選定填寫量表之課程 *大學畢業後,去客家文化園區上的英文導覽課,其目的是對應世大運所需對外國人的導覽所需培力導覽員。<br/>本身對文化方面的事情頗有興趣,因此去參與。<br/>但客家文化的英語導覽是'''雙層轉譯''',第一層為將所習得的客家文化轉譯成可以對外導覽的中文,第二層則是再轉為英文。<br/>因為本身英文不好,所以在參與過程中,後來就越來越沒有動機。<br/><br/> *選定的課程是最近剛結束沒多久的課,是一門為期一個多月、面向教育工作者的寫作課。<br/>我本身對寫作有興趣,課程老師用的上課模式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上課模式,過程中學習熱情相當高。<br/><br/> *選定最近經歷的事情。<br/>我們一群老師在跟學生打遊戲比賽,在我們連輸四場後,我們開始面對這件事情。在這個學習歷程上通常更多是關注課程、整體性的知識架構,但在這段學習過程,我不是特別能描述我的狀況,這還包含技能型的訓練,團隊合作、執行等。<br/>除了理性分析、認知的整理總結,在這之中還有很多感性體驗,這個量表我需要不斷以理性回看,特別基於「方法」去總結我是怎麼感受、紀錄學習過程,但比較不關注過程中的「感受」。<br/>寫下來在積極行動那塊,分數低,因為挫敗感強,這是因為結果給的反饋會使得人很難有動力維持學習過程,但也因為知道有意義,所以會去做。在學習條件上,縱然面臨某些限制,但跟反饋還是不太一樣。<br/> *:<反饋>同意年齡增長會讓學習越來越消沉,那是否可以發揮年齡優勢?可以分享一下你從小到大使用的自主學習策略嗎?<br/> *:<回應>有兩條線需要總結的經驗不同:<br/>首先是技能型,是大量攝取知識,很多時候找到清晰的策略、練習,是很快可以精進的;<br/>另外是團隊合作,現在很多遊戲都不是一個人的,在合作上,因為團隊是要一起走的。這兩部分需要做的練習不同,生成的經驗跟體會也滿不一樣的。<br/> *:<反饋>同儕反饋滿重要,會幫助自己看清人性、甚至改變習慣的反應及思維方式。<br/> *:<回應> *:#討論感性體驗為何? *:#經驗的總結<br/><br/> 二、閱讀的策略:有沒有一些關於閱讀的策略? #'''帶著問題意識閱讀''':在讀之前或是讀的過程中,問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 #會先很快把章節看過,看關鍵字,先知道整體會談哪些東西,再回頭看時會比較清楚書想要表達的脈絡。 #小結:'''SQ3R''' #*S是'''Survey''',一開始大略看一下,比較像是瀏覽; #*Q是'''Question''',帶著自我提問去閱讀; #*3R,第一個R是'''Read''',精讀的意思,<br/>第二個R是'''Recite''',背誦,重要的關鍵命題、意義,還是要有一個背誦、記憶的過程,<br/>第三個R是'''Review''',複習,通常會建議經過一週以上的時間,有些遺忘之後才回頭複習。<br/><br/> 三、維繫自主學習動機的方法 你讀不下書時,你會用什麼方式讓自己有學習動機? #訂計畫,確實執行。例如:上寫作課,要求自己每天寫日記。 #同儕:建立打卡群,互相鼓勵督促。 #外界反饋:在群組裡發表,互相點評回饋。<br/><br/> 四、時間管理策略 #建立行事曆 #排定任務優先順序 #安排休息時間 #預訂結束時間,並確實執行。 #'''「迭代」(iteration)'''指的是當我這件事情沒完成,我必須迭代我的工作或學習策略,我必須要留一段時間,讓我的工作或是學習體驗,有一段時間讓大腦在後台運轉,在下一次面臨時,會有新的體會跟感受。 #如何避免「低估時間」?<建議>凡事最好提前開始。
返回到
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第七次上課/分組討論/統整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