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的原始碼
←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一、整體構想=== ====(一)想做的事==== 與國教署合作培力體制學校內能帶領「自主學習典範」的教師。 #找 15 位分布在不同縣市的體制內老師接受培力,另有 5 位體制化的人士為同學:如社大、科普教育推廣者…。 #運用 108 課綱之下提供出來的:體制學校「微型『自主學習典範』空間」。 #*熟悉321個補助要點,擅長申請補助去推動校內的「自主學習課程計畫」。 #*熟悉如何爭取課綱中的自主學習空間。 #*有「開門辦教育」的人脈。 #*#所有組課都可以和非體制學校老師當同學。 #*有帶領同學自主學習的知能和素質。 #如果順利,未來可協助國教署成立「自主學習輔導團」。 #和地方政府合作。 #和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合作。 ====(二)一○八課綱的影響==== 「自主學習典範」需要改變三個向度:技術選項、人際關係、價值觀。 一○八課網總綱的前三章(背景、理念、目標),調整了「價值觀」的部分,宣告走向「自發、互動、共好」,完全倒向「自主學習典範」;但四~七章仍維持傳統典範,並沒有同步去動「技術選項」、「人際關係」這兩個向度,所以靈魂跟肉體有點分離。這是不得不進行的妥協,但實驗教育領域不用進行這種妥協,所以有較快的進展。 到底在自主學習典範下有哪些技術選項要改變?你如果在自主學習典範下你一定會三節連排;如果在傳統教學典範下,你一定會傾向一節一節排課。自主學習典範下也會傾向學期課表,在傳統典範會採取週課表,就完全不一樣。 人際關係在傳統典範中會強調尊師重道,也一定會盡量拉高老師跟學生的階層差別,讓學生格式化,格式化才有辦法讓千千萬萬班的學生在同時間上同一個進度。自主學習典範下的人際關係,會拉高學習者的高度,讓他不覺得他是小屁孩。一邊是一樣會叫起立敬禮坐下,另一邊是直接叫老師的名字,兩者在人際關係上完全不一樣。 但一○八課綱之後,跨領域統整課程加上學校可以做的課程,學校最多可以用八節做校本課程,這足以撐出一個「微型的自主學習空間」,只是還沒有完整的操作論述與操作實踐。 ===二、單位成本與經濟形勢===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台灣學生單位成本.png' width=430 height=500 /></div> ====(一)民間的自主學習典範單位成本====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成分如下: #導師:10.3萬/生.年 #教室折舊:0.14萬/生.年 #選修/組課:6萬/生.年 #行政支出:1.58萬/生.年 主要是因為實施「班本課程」,再加上導師、家長、同學、合作課程共同分擔課務,使得成本下降。 ====(二)體制學校國中小(右圖)====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2012年後,教育部開始合計國中小每生單位成本。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0年一定會破 19萬/年。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差異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不同,底層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三、培力內涵說明=== ====(一)培力八階段:==== #尋覓適合培力的體制學校老師——本身是好的學習者、能接受新觀念、第二線還沒有因過度受重用而太忙、跨校跨縣市。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減低風險。對參與培力的學員而言,這天是兩年期程的起算點。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組課共學——兩人以上搭檔組課,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學員,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須達 18小時×4學分以上。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長見識,並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須達 120 小時。 #組課典藏並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加上社群培力後起者——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二)培力十特點:==== #目標在培養能帶領自主學習的「資深學習者」(類似傳統教學典範中的老師)。 #希望「組課群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及學習習慣。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希望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但也因此,完成率大約只能到六成。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br/>日後相信你的學生:「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成敗另說)。 #自主學習: #*要儘量拉高同學的高度,減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不對稱性。不要老想著做同學們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對自身的看重,繼而引發的主動與認真。 #*少做「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同學實踐,自己不實踐。老師自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怎麼陪伴同學組課。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 #*學員「自組織」,而不是學員被人家組織。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 #*水平方向的合作,群學會使一個人進入以下狀態: #*#思考方式會由「獨自思考模式」切換到「討論模式」: #*#*要求自己的想法能清楚到可以解釋給同伴聽,而且讓他聽懂。 #*#*伙伴之間會相互聆聽並產生聯繫。 #*#相互糾錯:伙伴之間會有思考、見解、特質、專長等多樣性,互補之後才能加大,缺點減少。 #*#分工合作:老天給一個人兩份本事,也沒有給人兩份時間。但伙伴們平行推動工作的不同部分,就能成就更大的事情。 #*#資訊識讀的可靠性提高。 #*垂直方向的合作: #*#梯次如屋瓦般交疊式展開 ,如圖:<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e/RoofTile.svg/320px-RoofTile.svg.png' width=72 height=14 />,前一梯次的後半會重疊於後一梯次的前半。 #*#社群中有經驗前輩:如觀課帶領與發表諮詢。 #*#垂直發展:社群新人、成熟者、精熟者、裁判者。 #*網絡與協作:是一個個小的「學習公社」,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學習協作:找到學習需求相近的伙伴,一起群學。 #*#經濟協作:對於學習的支出,伙伴之間「自給自足,公平分擔」。 #*#生活協作:伙伴之間彼此將「組課共學」排到自己生活順位的前十名,不然組課會失敗。 #*由協力單位構成支持網絡。 #*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會的說明與接觸。 #*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平價的金錢負荷——公基金每人 NT3,000 ,90小時的組課約 NT 6120 。 #足量的新典範浸潤——兩年內完成 72 小時的組課,120 小時的場域修練,1次成果發表。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典藏」——對「大規模的學習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讓學習垂直發展、水平發展。
返回到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