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自主學習支援人力0.1C: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QA列表:) |
|||
(未顯示3位用戶所作出之23次版本) | |||
第 2 行: | 第 2 行: | ||
#傳統公校師徒典範段落 公校知識折舊較慢? 應該是知識技能汰換太慢? 過一年剩80% | #傳統公校師徒典範段落 公校知識折舊較慢? 應該是知識技能汰換太慢? 過一年剩80% | ||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性質段落 關鍵是有老師性想這樣子做 ? 而且老師 |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性質段落 關鍵是有老師性想這樣子做 ? 而且老師 | ||
− | # | + | #東玉將在台中成立專案計畫,招募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1-6屆夥伴,為2024年暑假進行一場自主學習營隊;今年也在中部招募的大學生&研究生,進行自主學習帶領人培力,並在2024年暑假培力之大學生&研究生一起為一所國中的學生辦理自主學習營隊;2024年10月或2025年2月起,在中部地區的國中運用課後或社團的完整時間,由1-6屆教育工作者和培力之大學生&研究生進校到班帶領自主學習課程一學期,將以有意願的學校和老師為優先合作對象;若進行順利,將每年培力和進校帶領自主學習課程 |
===QA列表:=== | ===QA列表:=== | ||
#土地驅動 | #土地驅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較列表=== | ===比較列表=== | ||
第 26 行: | 第 12 行: | ||
! 比較 !! 自主學習典範 !! 公校學習典範 | ! 比較 !! 自主學習典範 !! 公校學習典範 | ||
|- | |- | ||
− | | 概念 || | + | ! 概念 || 「資深學習者」陪伴、嚮導、教練「資淺學習者」 ||有知識和技能的「老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給還不會的「學生」 |
+ | |- | ||
+ | ! 作法 || 學生往前 || 教師後退一步 | ||
+ | |- | ||
+ | !學習<br/>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有能力調動資源來解決問題||格式化學生,請他們認真「聽課」,由老師做一切的教學布署與資源分配 | ||
+ | |- | ||
+ | !支持人力||0.1C,國小約增加5%,國中約增加3.6%||現有員額 | ||
+ | |- | ||
+ | !知識媒介 || 電波媒體 / 網路 / AI || 機構(如學校)中的老師 | ||
+ | |- | ||
+ | !知識折舊||知識、技能折舊極快,需用群學、共享來抵銷知識折舊||系統內知識技能折舊慢,可以靠傳統師培和老師 | ||
+ | |-<!-- | ||
+ | ! 生師比 || 低,且台灣已經負擔的起個別指導的教育典範 || 高,一個老師要顧許多學生,師生難以平權 | ||
+ | |- | ||
+ | !學習者高度||師生平權,提高學習者高度,避免依賴與剝削||老師需要儀式化鞏固階級,威嚴。 | ||
+ | 學習者高度低,易被剝削或支配,或是表現出「學會」的樣子 | ||
+ | |- --> | ||
+ | !人際關係||群學的個體互相聽懂後就可以平行分工, | ||
+ | 成員會共振,正能量>負能量就會螺旋向上。 | ||
+ | ||不同學生要做出近似的動作,受老師統一指導與比較, | ||
+ | 有人聽不懂課程還是會繼續,個體被送去補救教學。 | ||
+ | 一個學生不學,通常只影響自己。 | ||
+ | |- | ||
+ | !開門<br/>辦教育||善用跨校間老師、同學、校外達人<br/>獨立教育工作者<br/>把台灣當成一所沒有屋頂的大學校||靠校內老師、校內資源 | ||
+ | <!-- |- | ||
+ | !問題||若有學生不學,團體可能會瓦解。||學習動機失落,應試教育產生垃圾時間。 | ||
+ | 沒跟上的會淪落為陪讀生。特殊學習生的尊重與照顧被忽略。--> | ||
+ | |} | ||
+ | |||
+ | |||
+ | {| class="nicetable" | ||
+ | |- | ||
+ | ! 比較 !! 自主學習典範 !! 公校學習典範 | ||
+ | |- | ||
+ | | 概念 ||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彼此共學(老師仍舊在學習,和學生共同成長) ||會教的「師」教不會的「徒」(老師「學完了」,才去教學生) | ||
|- | |- | ||
| 接受資訊媒介 || 媒體 網路 AI || 老師(機構) | | 接受資訊媒介 || 媒體 網路 AI || 老師(機構) | ||
第 56 行: | 第 76 行: | ||
{{:兩種不同的教育典範}} | {{:兩種不同的教育典範}} | ||
===辦公室夥伴回饋=== | ===辦公室夥伴回饋=== | ||
− | # | + | #恩濡: |
+ | #*AI的段落最好加上案例和出處 | ||
+ | #*「學習基地」目前是否已有可以開始擬規劃的案例?可以讓討論不會一直停留在想像,而是可以開始case study | ||
+ | #*為什麼要寫「體制外教育」而不是「實驗教育」? | ||
+ | #*第二段新生兒縮減潮,要加進去描述一下危機的狀態。才能因此鋪陳說為什麼盟校網絡可以來解決問題。 | ||
+ | #*寫為什麼需要0.1c的經費設算方式。 | ||
+ | #*#0.1C是指依照現有國中小教師員額的編列,佔總體教師員額的0.1倍,而「C」是指班級,也就是說每10個班級新增一位自主學習教學人力。這並不是額外的教育經費,而是調整教育經費的使用。將原先設算教育經費的比例稍做調整,改成3%運用在自主學習的支援人力上,剩下的97%還是維持傳統的教學環境建置。為什麼需要增加對自主學習人力的經費協助,因為自主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規劃學習內容、治理學習過程,並且能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自習課叫學生自己念書,那並不能培養前述所說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需要靠時間和氛圍來養成,因此這筆經費的主要支出內容,會包含讓學生組課、OST(開放空間會議)、社團、選修、行動學習、主題備課等,而教育者以「引導」、「陪伴」的方式,讓學生在過程中養成動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說,執行這樣自主學習的「課程」,需要剛剛所做的經費調整,但他的教學人力並不一定都要使用一般公立學校現場的教師員額,而是能以類公辦民營的方式,在如課後補救教學的時段,開放獨立教育工作者、NGO社福工作者等來陪伴學生自主學習。當然,經費仍舊是以國庫出錢,而非都轉嫁到家長身上。 | ||
+ | #*#還沒寫到的部分:為什麼是3%?3%是多少?什麼是「主題備課」呀?一些達成的條件如何融入上述這段話。 | ||
+ | #*#參考資料來源:[http://jendo.org:9001/p/gogopublic 1]和[http://well-being-ng.net/wellBeingNg/index.php?title=%E6%95%99%E8%82%B2%E7%B6%93%E8%B2%BB%E5%9F%BA%E6%BA%96%E5%A7%94%E5%93%A1%E6%9C%83%E7%A0%94%E7%A9%B6%E5%B0%8F%E7%B5%842023 2] | ||
+ | #鈴諭: | ||
+ | #*寫得更白話:土地驅動、盟校網絡之類丁丁的新用字,需要有註解。 | ||
+ | #*「土地驅動」試解釋:以空間為本,思考如何規劃教育基地。 | ||
+ | #*「盟校」試解釋,學習導向的空間, | ||
+ | #*「中央教育發展基金」:統整所有運作各地學習基地的基金。 | ||
+ | #*每個基地之間也應建立學習網絡。 | ||
+ | #*帶小孩做自主學習,為什麼需要更多支援人力?為什麼不是回家自己自主學習就好,而是現場需要更多人。經費上會遇到什麼困難或需要改善的,讓會帶自主學習的老師可以如何運用? | ||
+ | #新生兒縮減潮: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少子化浪潮到來,許多偏鄉學校招生不足面臨廢校的危機。少子化不只影響偏鄉學校的招生,也逐漸影響城市地區的學校學生大量減少。可預期的未來,不只偏鄉小校,甚至連都市的學校都有可能面臨招生的危機。<br/>目前,政府單位面對招生不足學校所作的處置通常是止損的方式,也就是廢除招生不足的學校。然而學校建築興建本來就已投入政府大量經費,直接廢校形同讓整個學校資源丟進垃圾桶,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br/>與其直接廢校,不如將既有的學校場地,例如圖書館、視聽教室、體育館,轉型成為社區中的學習基地,將不同學校間的各學習基地串連成盟校網絡(學習網絡),讓既有資源不要白白浪費變成蚊子館。盟校之間的資源可以整合共享,例如老師可以共同備課、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多交流與群學,學校的資源例如圖書館、體育場地、樂器等等也可以共享。</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學校也可以提供空教室給學生自主運用成立社團、成為社辦,學生中可以在社團中練習團隊合作與溝通。</span> | ||
+ | #體制外教育對「自辦義務教育」的正當性爭奪。<br/><span style='color:green'>社會大眾對學校體系的不信任,及實驗教育三法提供個人經由申請實驗教育(非學校型態)計畫的方式,自辦教育的現實背景下,現今公校除了面對少子化所造成生源減少的問題外,在國民教育修法後,未來如立法補助實驗教育學生部分經費,將加速學生流入實驗教育的速度,現行公校學生數不足、生源減少的困境將更形惡化。<br/><br/>公校轉型已是必要、必須的未來。</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教學模式'''混搭'''自主學習模式'''的新公校體系</span><br/>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0.1C是指依照現有國中小教師員額的編列,佔總體教師員額的0.1倍,而「C」是指班級,也就是說每10個班級新增一位自主學習教學人力。這並不是額外的教育經費,而是調整教育經費的使用。將原先設算教育經費的比例稍做調整,改成3%運用在自主學習的支援人力上,剩下的97%還是維持傳統的教學環境建置。</span><br/>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為什麼需要增加對自主學習人力的經費協助,因為自主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規劃學習內容、治理學習過程,並且能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自習課叫學生自己念書,那並不能培養前述所說的能力。</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推動自主學習模式,我們需要:</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同一時空,更多的教學人力(協同教師、業師、達人)</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教師角角色的轉換,同一位教師有時候是授課者、有時候是教室協助者;有時候是指導者、有時侯是觀察者、陪伴者。</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校園空間的重新規劃,行動(交通)網絡的建立。<br/>例如:東北角有五校採策略聯盟、混齡教學共備課程,結合特色課程移地學習,一校就讀五校共學共好。</span> | ||
+ | #<span style='color:green'>課程鬆綁,提供自由學習時間,揪團學習,利用自組社團、自找學伴……等,練習群學、自組織、民主素養。</span> | ||
+ | |||
+ | #宜蓁: | ||
+ | #*為什麼:個人使用AI比不上一群人使用AI?因為單一個人可能沒辦法判斷AI給你的 | ||
+ | #*使用AI群學前可以先了解什麼是AI:google免費的生成式AI課程:[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journeys/118?locale=zh_TW&fbclid=IwAR3rfYNoCF4Nt9zqtG5ErJreAL2VzdqTbSsJ44U2Y5BZZc1grxtDsJL1yAo 線上課程連結 ] | ||
+ | #*#generative AI learning path | ||
+ | #*#生成式人工智慧介紹(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 | ||
+ | #*#大型語言模型介紹(Introduction to Large Language Models) | ||
+ | #*#可信賴人工智慧介紹(Introduction to Responsible AI) | ||
+ | #*#生成式人工智慧基礎知識(Generative AI Fundamentals) | ||
+ | #*#圖片生成介紹(Introduction to Image Generation) | ||
+ | #*#編碼器-解碼器架構(Encoder-Decoder Architecture) | ||
+ | #*#注意機制(Attention Mechanism)*Transformer 模型和 BERT 模型(Transformer Models and BERT Model) | ||
+ | #*#建立圖像標註模型(Create Image Captioning Models) | ||
+ | #*#Generative AI Studio 介紹(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 Studio) | ||
+ | #*#生成式人工智慧探索者 - Vertex AI(Generative AI Explorer - Vertex AI) | ||
+ | |||
+ | *盟校網絡:跟現在的明星高中的聯盟、大學的聯盟有哪些差別。價值觀的差異?都在共享資源,但要共享什麼資源?補充少子化偏鄉廢校危機:少子化浪潮到來,許多偏鄉學校招生不足面臨廢校的危機。而少子化不只影響偏鄉學校的招生,也逐漸影響城市地區的學校學生大量減少。可預期在未來不只偏鄉小校,甚至連都市的學校都有可能面臨招生的危機。然而政府單位面對招生不足學校所作的處置通常是止損的方式,也就是廢除招生不足的學校。然而學校建築興建本來就已投入政府大量經費,直接廢校形同讓整個學校資源丟進垃圾桶,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與其直接廢校,不如將既有的學校場地,例如圖書館、視聽教室、體育館,轉型成為社區中的學習基地,甚至可以與鄰近學校成立盟校網絡,讓既有資源不要白白浪費變成蚊子館。盟校之間的資源可以整合共享,例如老師可以共同備課、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多交流與群學,學校的資源例如圖書館、體育場地、樂器等等也可以共享。 | ||
+ | *學校也可以提供空教室給學生自主運用成立社團、成為社辦,學生中可以在社團中練習團隊合作與溝通。 |
2023年7月13日 (四) 19:52的最新修訂版本
- 傳統公校師徒典範段落 公校知識折舊較慢? 應該是知識技能汰換太慢? 過一年剩80%
-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性質段落 關鍵是有老師性想這樣子做 ? 而且老師
- 東玉將在台中成立專案計畫,招募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1-6屆夥伴,為2024年暑假進行一場自主學習營隊;今年也在中部招募的大學生&研究生,進行自主學習帶領人培力,並在2024年暑假培力之大學生&研究生一起為一所國中的學生辦理自主學習營隊;2024年10月或2025年2月起,在中部地區的國中運用課後或社團的完整時間,由1-6屆教育工作者和培力之大學生&研究生進校到班帶領自主學習課程一學期,將以有意願的學校和老師為優先合作對象;若進行順利,將每年培力和進校帶領自主學習課程
QA列表:
- 土地驅動
比較列表
比較 | 自主學習典範 | 公校學習典範 |
---|---|---|
概念 | 「資深學習者」陪伴、嚮導、教練「資淺學習者」 | 有知識和技能的「老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給還不會的「學生」 |
作法 | 學生往前 | 教師後退一步 |
學習 主動性 |
讓學生自己有能力調動資源來解決問題 | 格式化學生,請他們認真「聽課」,由老師做一切的教學布署與資源分配 |
支持人力 | 0.1C,國小約增加5%,國中約增加3.6% | 現有員額 |
知識媒介 | 電波媒體 / 網路 / AI | 機構(如學校)中的老師 |
知識折舊 | 知識、技能折舊極快,需用群學、共享來抵銷知識折舊 | 系統內知識技能折舊慢,可以靠傳統師培和老師 |
人際關係 | 群學的個體互相聽懂後就可以平行分工,
成員會共振,正能量>負能量就會螺旋向上。 |
不同學生要做出近似的動作,受老師統一指導與比較,
有人聽不懂課程還是會繼續,個體被送去補救教學。 一個學生不學,通常只影響自己。 |
開門 辦教育 |
善用跨校間老師、同學、校外達人 獨立教育工作者 把台灣當成一所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
靠校內老師、校內資源 |
比較 | 自主學習典範 | 公校學習典範 |
---|---|---|
概念 |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彼此共學(老師仍舊在學習,和學生共同成長) | 會教的「師」教不會的「徒」(老師「學完了」,才去教學生) |
接受資訊媒介 | 媒體 網路 AI | 老師(機構) |
生師比 | 低,且台灣已經負擔的起個別指導的教育典範 | 高,一個老師要顧許多學生,師生難以平權 |
學習者高度 | 師生平權,提高學習者高度,避免依賴與剝削 | 老師需要儀式化鞏固階級,威嚴。
學習者高度低,易被剝削或支配,或是表現出「學會」的樣子 |
折舊 | 現實知識、技能折舊極快,需用群學、共享來抵銷知識折舊 | 系統內知識技能折舊慢,跟不上時代發展 |
學生學習態度 | 由選課到組課,讓學生自己有能力調動資源來解決問題 | 格式化「聽課」,由老師做一切的教學布署與資源分配 |
師承(人際)關係 | 群學的個體互相聽懂後就可以平行分工,
成員會共振,正能量>負能量就會螺旋向上。 |
不同學生要做出近似的動作,受老師統一指導與比較,
有人聽不懂課程還是會繼續,個體被送去補救教學。 一個學生不學,通常只影響自己。 |
教學者來源 | 跨校間老師、同學、校外達人 | 校內老師 |
教學員額 | 依公式計算,國小增加教學員額5% 國中增加3.6% | 原教學員額 |
問題 | 若有學生不學,團體可能會瓦解。 | 學習動機失落,應試教育產生垃圾時間。
沒跟上的會淪落為陪讀生。特殊學習生的尊重與照顧被忽略。 |
二、傳統公校教育模式
- 傳統公校中的師徒教學典範
- 概念很簡單:會的「師」教不會的「徒」
- 背景:
- 生師比很大,一位老師同時要教很多位學生。當生師比很大時,就算你要搞師生平權,也會是表面的、假的。
- 傳播工具比較原始,老師不教給學生,學生損失比較大。
- 社會比較金字塔化,等級森嚴。通常也需要一套儀式來鞏固尊卑,如「起立、敬禮、坐下」;大陸演員間互相尊稱為「老師」,即是一種老師身份較高的心理慣性運用。
- 知識、技能的折舊比較慢。
- 此典範中老師需要不對稱的位置與權力,去布署:
- 將學生「格式化」,以對得上老師「畫一」的教學。
- 選擇教學內容––以老師決定的課程目標為準。
- 決定教學節奏與活動內容––以老師決定的每堂教學目標為準。
- 布置作業,確保學生有一定強度的練習。
- 布置「診斷性評量」,確保學生有「聽」他教。
- 布置「檢定性評量」,評價學生是否達到「學會」的「儀式性定義」。
- 布置「選拔性評量」,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 處罰學生,以維護課堂紀律,作業與評量的有序進行。
- 擴大規模備妥畫一性教學後勤,於是有教科書、課程標準、課程綱要、設備基準…
- 師生太過不對稱衍生的課題:
- 把學習者的「高度」壓得太低,學習會儀式化。學習者會做出「學會」的樣子,演出學會的儀式,其實未必想學,也不一定有學會。
- 學校會複製社會的權力支配關係,妨礙社會演進。
-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比「事實」更加強橫得多。老師對學生的肯定與貶抑影響都太大。
- 老師在金錢上有較強的索要潛力。在台灣民主化之前,「養鴨子」(要學生到他家補習)幾乎是多數學校老師的副業。
- 老師能在情感上有較強的索要潛力。感情一定要對等,尤其是愛情,不然會形成「剝削」。
- 時代的演進:學生由「聽課」進化到「選課」,再進化到「組課」。
配套演化出「同學自行組課群學」+「自行策畫實務浸潤」+「自行規畫學習成果發表」
- 自主學習典範
- 概念是:
-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教練與陪伴者,由學習者「自主學習」
- 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助人活動。要避免「依賴」與「剝削」。
- 總訣竅是:提升學習者的高度。強調「自主學習/自我培力」、「無界學習」、「群學」。
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行動者思維)。
別老想著當同學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 理想是:生命自覺、學習自主、生活自立、責任自負、需求自造
- 一些背景上的改變:
- 像台灣這種社會,已經負擔得起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教育典範。
- 從「電波傳播革命」之後學習者知識與技能的來源就不斷拓展,到了「網際網路」之後,基本上可以實現 Illich 用「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機構中學習」的構想。這使得「主題備課」(讓同學備課上課),行動學習(移地、學習者策畫、群學)等當代自主學習式的課程模組變得具有可行性。
- 社會由水平整合(網絡)混搭垂直整合(科層),微權力興起,平權運動當道。只有如中國般的「權本社會」,還會依權力大小,將人用森嚴的等級排序。
- 知識、技能的折舊極快,須要用「群學」抵消一部分知識與技能折舊的效應。
- 概念是:
傳統典範下的師承關係
1.學生甲、學生乙、學生丙、學生丁分別和老師建立「師承關係」 2.不同同學在同一時間,通常進行近似的動作 3.老師對各個學生進行統一教導 4.老師對各個學生發布作業並批改作業 5.老師對各個學生進行評量,並進行橫向比較 6.一個學生「不學」,通常只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與學習表現 |
自主學習典範下的人際關係:
1.全部師生會進入討論模式,必須把想法打磨到伙伴聽得懂,彼此才有辦法合作 2.「群學主體」中的成員,特質會互補,也能相互糾錯 3.同一時間成員常進行平行操作(分工合作) 4.成員之間會共振,只要正能量略大於負能量,整個學習就會螺旋攀高到新高度 5.風險:一個成員「不學」,通常會變成負能量,若無法中和,「群學主體」會瓦解 |
辦公室夥伴回饋
- 恩濡:
- AI的段落最好加上案例和出處
- 「學習基地」目前是否已有可以開始擬規劃的案例?可以讓討論不會一直停留在想像,而是可以開始case study
- 為什麼要寫「體制外教育」而不是「實驗教育」?
- 第二段新生兒縮減潮,要加進去描述一下危機的狀態。才能因此鋪陳說為什麼盟校網絡可以來解決問題。
- 寫為什麼需要0.1c的經費設算方式。
- 0.1C是指依照現有國中小教師員額的編列,佔總體教師員額的0.1倍,而「C」是指班級,也就是說每10個班級新增一位自主學習教學人力。這並不是額外的教育經費,而是調整教育經費的使用。將原先設算教育經費的比例稍做調整,改成3%運用在自主學習的支援人力上,剩下的97%還是維持傳統的教學環境建置。為什麼需要增加對自主學習人力的經費協助,因為自主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規劃學習內容、治理學習過程,並且能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自習課叫學生自己念書,那並不能培養前述所說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需要靠時間和氛圍來養成,因此這筆經費的主要支出內容,會包含讓學生組課、OST(開放空間會議)、社團、選修、行動學習、主題備課等,而教育者以「引導」、「陪伴」的方式,讓學生在過程中養成動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說,執行這樣自主學習的「課程」,需要剛剛所做的經費調整,但他的教學人力並不一定都要使用一般公立學校現場的教師員額,而是能以類公辦民營的方式,在如課後補救教學的時段,開放獨立教育工作者、NGO社福工作者等來陪伴學生自主學習。當然,經費仍舊是以國庫出錢,而非都轉嫁到家長身上。
- 還沒寫到的部分:為什麼是3%?3%是多少?什麼是「主題備課」呀?一些達成的條件如何融入上述這段話。
- 參考資料來源:1和2
- 鈴諭:
- 寫得更白話:土地驅動、盟校網絡之類丁丁的新用字,需要有註解。
- 「土地驅動」試解釋:以空間為本,思考如何規劃教育基地。
- 「盟校」試解釋,學習導向的空間,
- 「中央教育發展基金」:統整所有運作各地學習基地的基金。
- 每個基地之間也應建立學習網絡。
- 帶小孩做自主學習,為什麼需要更多支援人力?為什麼不是回家自己自主學習就好,而是現場需要更多人。經費上會遇到什麼困難或需要改善的,讓會帶自主學習的老師可以如何運用?
- 新生兒縮減潮:
- 少子化浪潮到來,許多偏鄉學校招生不足面臨廢校的危機。少子化不只影響偏鄉學校的招生,也逐漸影響城市地區的學校學生大量減少。可預期的未來,不只偏鄉小校,甚至連都市的學校都有可能面臨招生的危機。
目前,政府單位面對招生不足學校所作的處置通常是止損的方式,也就是廢除招生不足的學校。然而學校建築興建本來就已投入政府大量經費,直接廢校形同讓整個學校資源丟進垃圾桶,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與其直接廢校,不如將既有的學校場地,例如圖書館、視聽教室、體育館,轉型成為社區中的學習基地,將不同學校間的各學習基地串連成盟校網絡(學習網絡),讓既有資源不要白白浪費變成蚊子館。盟校之間的資源可以整合共享,例如老師可以共同備課、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多交流與群學,學校的資源例如圖書館、體育場地、樂器等等也可以共享。 - 學校也可以提供空教室給學生自主運用成立社團、成為社辦,學生中可以在社團中練習團隊合作與溝通。
- 少子化浪潮到來,許多偏鄉學校招生不足面臨廢校的危機。少子化不只影響偏鄉學校的招生,也逐漸影響城市地區的學校學生大量減少。可預期的未來,不只偏鄉小校,甚至連都市的學校都有可能面臨招生的危機。
- 體制外教育對「自辦義務教育」的正當性爭奪。
社會大眾對學校體系的不信任,及實驗教育三法提供個人經由申請實驗教育(非學校型態)計畫的方式,自辦教育的現實背景下,現今公校除了面對少子化所造成生源減少的問題外,在國民教育修法後,未來如立法補助實驗教育學生部分經費,將加速學生流入實驗教育的速度,現行公校學生數不足、生源減少的困境將更形惡化。
公校轉型已是必要、必須的未來。
教學模式混搭自主學習模式的新公校體系
0.1C是指依照現有國中小教師員額的編列,佔總體教師員額的0.1倍,而「C」是指班級,也就是說每10個班級新增一位自主學習教學人力。這並不是額外的教育經費,而是調整教育經費的使用。將原先設算教育經費的比例稍做調整,改成3%運用在自主學習的支援人力上,剩下的97%還是維持傳統的教學環境建置。
為什麼需要增加對自主學習人力的經費協助,因為自主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規劃學習內容、治理學習過程,並且能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自習課叫學生自己念書,那並不能培養前述所說的能力。
推動自主學習模式,我們需要:
- 同一時空,更多的教學人力(協同教師、業師、達人)
- 教師角角色的轉換,同一位教師有時候是授課者、有時候是教室協助者;有時候是指導者、有時侯是觀察者、陪伴者。
- 校園空間的重新規劃,行動(交通)網絡的建立。
例如:東北角有五校採策略聯盟、混齡教學共備課程,結合特色課程移地學習,一校就讀五校共學共好。 - 課程鬆綁,提供自由學習時間,揪團學習,利用自組社團、自找學伴……等,練習群學、自組織、民主素養。
- 宜蓁:
- 為什麼:個人使用AI比不上一群人使用AI?因為單一個人可能沒辦法判斷AI給你的
- 使用AI群學前可以先了解什麼是AI:google免費的生成式AI課程:線上課程連結
- generative AI learning path
- 生成式人工智慧介紹(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
- 大型語言模型介紹(Introduction to Large Language Models)
- 可信賴人工智慧介紹(Introduction to Responsible AI)
- 生成式人工智慧基礎知識(Generative AI Fundamentals)
- 圖片生成介紹(Introduction to Image Generation)
- 編碼器-解碼器架構(Encoder-Decoder Architecture)
- 注意機制(Attention Mechanism)*Transformer 模型和 BERT 模型(Transformer Models and BERT Model)
- 建立圖像標註模型(Create Image Captioning Models)
- Generative AI Studio 介紹(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 Studio)
- 生成式人工智慧探索者 - Vertex AI(Generative AI Explorer - Vertex AI)
- 盟校網絡:跟現在的明星高中的聯盟、大學的聯盟有哪些差別。價值觀的差異?都在共享資源,但要共享什麼資源?補充少子化偏鄉廢校危機:少子化浪潮到來,許多偏鄉學校招生不足面臨廢校的危機。而少子化不只影響偏鄉學校的招生,也逐漸影響城市地區的學校學生大量減少。可預期在未來不只偏鄉小校,甚至連都市的學校都有可能面臨招生的危機。然而政府單位面對招生不足學校所作的處置通常是止損的方式,也就是廢除招生不足的學校。然而學校建築興建本來就已投入政府大量經費,直接廢校形同讓整個學校資源丟進垃圾桶,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與其直接廢校,不如將既有的學校場地,例如圖書館、視聽教室、體育館,轉型成為社區中的學習基地,甚至可以與鄰近學校成立盟校網絡,讓既有資源不要白白浪費變成蚊子館。盟校之間的資源可以整合共享,例如老師可以共同備課、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多交流與群學,學校的資源例如圖書館、體育場地、樂器等等也可以共享。
- 學校也可以提供空教室給學生自主運用成立社團、成為社辦,學生中可以在社團中練習團隊合作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