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中的台灣未來》/常民政治的興起: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第 10 行: | 第 10 行: | ||
1987年台灣解嚴,各民間團體紛紛於1989年正式立案。這些團體們相信,中央政府依賴四條重要支線控制著台灣教育,分別是「師資控制」、「教育內容控制」、「教育行政一條鞭」和「教育財政控制」,因此只要進行關鍵性的修法,就能使既有的結構解體,開創新局。 | 1987年台灣解嚴,各民間團體紛紛於1989年正式立案。這些團體們相信,中央政府依賴四條重要支線控制著台灣教育,分別是「師資控制」、「教育內容控制」、「教育行政一條鞭」和「教育財政控制」,因此只要進行關鍵性的修法,就能使既有的結構解體,開創新局。 | ||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 ||
+ | <tr><th>改革面向</th><th>如何推動改變</th></tr> | ||
+ | <tr><td>1師資改革</td><td>人本教育基金會</td></tr> | ||
+ | <tr><td>1984年</td><td>教師人權促進會</td></tr> | ||
+ | <tr><td>1984年</td><td>振鐸學會</td></tr> | ||
+ | <tr><td>1984年</td><td>主婦聯盟</td></tr> | ||
+ | </table> | ||
2024年5月14日 (二) 16:20的修訂版本
何謂常民政治?它指的是一不當官、二不參選的普通老百姓,建立起參與及監督公共政策的機制,因為國家之事是眾人之事,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綜觀台灣的教育改革史,其歷程便與常民政治一脈相連。戒嚴時期,許多關心教育的人士紛紛成立不同團體:
團體發起時間 | 團體名 | 團體倡議主軸 |
---|---|---|
1984年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教育維權 |
1984年 | 教師人權促進會 | 教師平反 |
1984年 | 振鐸學會 | 公共政策與教育專業發展,提出競爭性設計 |
1984年 | 主婦聯盟 | 新家長會運動;學生權益(含學習權);倡議學生學習權才是教育的主體;父母教育選擇權 |
1987年台灣解嚴,各民間團體紛紛於1989年正式立案。這些團體們相信,中央政府依賴四條重要支線控制著台灣教育,分別是「師資控制」、「教育內容控制」、「教育行政一條鞭」和「教育財政控制」,因此只要進行關鍵性的修法,就能使既有的結構解體,開創新局。
改革面向 | 如何推動改變 |
---|---|
1師資改革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1984年 | 教師人權促進會 |
1984年 | 振鐸學會 |
1984年 | 主婦聯盟 |
公共政策治理的核心影響力來自於兩個元素:勤奮的和大眾溝通、和社會各方的打磨實踐方案進而提升可行性。舉個例子來說,一開始大家都沒聽過反核的理念,但經過倡議團體自1985年來不斷地努力,民眾逐漸認識和理解此概念,開始會討論「非核家園」、不用核電台灣如何持續發電?
而現行的台灣,已經超過20年沒有文官提出重要的政策倡議,因為在現行的制度底下,政治人物自行提出倡議與改革的風險太高,媒體開放、民眾易抗議,如歷年教育部長曾提出大學學費調漲政策,造成民眾直接到教育部抗議;國家課綱欲調整時,也有民眾到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前抗議。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推進政策的調整,更有力的推動模式是由倡議者負責倡議,與大眾持續溝通、創造理解後由文官採用,進而降低其政治風險。這是台灣常民政治發展出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