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黃鈴諭: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建構論與自我學習
建構論取向的教學
第 17 行: 第 17 行:
 
<br/>整理建構論取向的教學特色如下:
 
<br/>整理建構論取向的教學特色如下:
 
#教學活動的核心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歷程;
 
#教學活動的核心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歷程;
#教師的主要角色在於「布題」而非「解題」;
+
#教師的主要角色在於「'''布題'''」而非「解題」;
 
#學生的另類觀點與解題的多元性受到尊重;
 
#學生的另類觀點與解題的多元性受到尊重;
 
#學生在解題歷程當中應同時學習如何將自己的觀點或解題方法溝通給別人理解;
 
#學生在解題歷程當中應同時學習如何將自己的觀點或解題方法溝通給別人理解;
 
#制式解題或專家解題方式不可強加給學生;
 
#制式解題或專家解題方式不可強加給學生;
 
#'''社會互動'''與'''合作學習'''受到鼓勵。
 
#'''社會互動'''與'''合作學習'''受到鼓勵。

2020年4月21日 (二) 15:58的修訂版本

建構論與自我學習

建構論

「建構論」三原則

一、主動原則:知識由認知主體主動建造而成。
二、適應原則:認知的功能是用來組織經驗世界的。
三、知識的成長是透過「同化」、「調適」、及「反思性抽取」等歷程,逐漸發展而成,後續知識必須植基於先備知識,且受限於先備知識。
知識的建構不是一個絕對自由的歷程。而是一個受束縛(constrained)的創造歷程。

可能的束縛有三:
第一、認知主體的先天機制(例如人的生物基礎)
第二、認知主體所欲認識的環境
第三、知識領域的內在既有結構與基礎

請分享一段你的學習經驗(從小到大的某一段學習經驗),並說明這段經驗如何呼應主動原則、適應原則及/或發展原則,因而頗能代表你的自主學習經驗!

建構論取向的教學

建構論取向的教學雖然發展出一些教學模式,但並無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
整理建構論取向的教學特色如下:

  1. 教學活動的核心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歷程;
  2. 教師的主要角色在於「布題」而非「解題」;
  3. 學生的另類觀點與解題的多元性受到尊重;
  4. 學生在解題歷程當中應同時學習如何將自己的觀點或解題方法溝通給別人理解;
  5. 制式解題或專家解題方式不可強加給學生;
  6. 社會互動合作學習受到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