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2.0: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社大 2.0
2020.11.17(周二)
 
第 41 行: 第 41 行:
 
#將課進行跨域延展
 
#將課進行跨域延展
 
#新舊生混合上課=>自主學習,師徒制。學員不是僅僅來學習,很介意「被冷落」。老師和舊生太黏會讓新生覺得被冷落(老師大小眼)。
 
#新舊生混合上課=>自主學習,師徒制。學員不是僅僅來學習,很介意「被冷落」。老師和舊生太黏會讓新生覺得被冷落(老師大小眼)。
==2020.11.17(周二)==
 
*下午2:30-5:30
 
*主題:社大教與學進化論
 
*主旨:
 
*#社大2.0如何啟動?社大未來發展與台灣終身學習者教育/社會願景
 
*#新莊社大目前課程現狀如何回應上述1.
 
*#新莊社大工作者培力
 
*#與課發會委員深度對話
 
流程圖想像大抵如下:
 
 
11/17第一次「進化論」先邀請丁丁老師引言
 
:2:30-3:00 丁丁老師的福留子孫進化論
 
:3:00-4:30第一次圓桌討論(從引言開展出討論)
 
:4:30-5:20第二次聚焦討論(從第一回合慢談收攏進一步討論具體策略)
 
:5:20-5:30小結(今天的討論內容,確認是否後續討論?討論主題)
 
歡迎時間許可的委員們和我們一起燒腦!
 

2021年5月27日 (四) 13:00的最新修訂版本

社大 1.0

  1. 兩大倡議:
    • 解放知識
    • 催生「公民社會」
  2. 社大不是「法人」,是由地方政府設立的「計畫」,承辦單位百百款,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3. 91 所社大,其中 70 所參加「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促會),年齡分布:35~54歲佔 42%、55歲以上佔 42%;性別分布:女 72%、男 28%。
  4. 全促會和各社大是合作關係,而非上下指導關係。
  5. 全促會理監事分工為三小組:法案政策小組、組織人才小組、教師與學習社群發展小組。
  6. 黃武雄當初提倡課程分成學術、生活藝能及社團課程三大類:
    • 所有事物之分類,都產生彈性的解釋空間和概念的模糊性,而且,創造力越強的人,越擅於彈性解釋。
    • 三大類課程的內涵之間本來就互有重疊,所以必然存在典型案例和非典型案例。
    • 這三大類課程的性質可以互相轉化,這是課程的優點與教學的彈性。
    • 隨著知識體系和社會文化的演變,課程類別間的界線也會演變。
  7. 社大十週年時,教育社教司補助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設立「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規劃推動五大任務,包括:
    1. 研究社大發展經驗建立知識庫
    2. 協助培訓社區教育人才
    3. 整合社大資訊平台
    4. 連結第三部門以建立公民社會
    5. 建立永續發展機制等
    至今社大廿週年,五大任務留下什麼?還剩多少?為什麼會這樣?
  8. 2018年立法實施《社區大學發展條例》,2019年教育部依其第11條,公布實施《社區大學學習證書發給準則》,準則第12條「中央主管機關得委由學校、法人或團體建立及管理社區大學學習資料庫。」
  9. 真實的社大一:人脈的意義
  10. 真實的社大二:生源及財源
  11. 真實的社大三:對所有的「倡議」都可以「各取所需」進行定義。

社大 2.0

跨社大組成「社大2.0研創小組」,大家祝福他們,但不要在現有機構內部,承受過去的包袱。

強化元素:

  1. 群學
  2. 組課
  3. 無界學習
  4. 深度學習
  5. 自我培力
  6. 當代適應
  7. 典藏與認證
  8. 拉高學習者的高度(用自主學習)
  9. 降低師生之間的不對稱性
  10. 在地就是台灣:低頭辦社大到抬頭辦社大
  11. 講師是好的學習者
  12. 將課進行跨域延展
  13. 新舊生混合上課=>自主學習,師徒制。學員不是僅僅來學習,很介意「被冷落」。老師和舊生太黏會讓新生覺得被冷落(老師大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