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育的新典範
出自福留子孫
一、教育新範式-核心元素
- 名稱:(擱置)
- 教育方式:自主學習、從網絡中學習、社會化學習
- 教育內容:五會、人本、
- 教育權力關係:由“教與學”到資深學習者&資淺學習者
- 教育場景:由圍牆式機構到社會化社區
- 教育工具/渠道:互聯網、社會網絡、社群
- 教育目的:促進學習者的適性(適應個體性&社會性)發展、成為終身自主學習者
- 教育評價方式:如何對接社會標準、如何教育自評(教育者評價、學習者自評)、基於學習者定義評價方式、基於學習者的真實社會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對社會選拔標準的審慎看待、以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坐標、芬蘭典範、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量規)、
(以下為討論過程記錄:)
- 怎麼學?
- 自主學習:必修->選修->組課
- 說明講解vs自主學習是對立嗎?
- -概念為本的學習
- (碎片信息-->概念串起-->自主學習)
- -同儕學習
- (一人講解-->互相療愈/成長-->自主學習)
- 從哪學?人從網絡中學習
- 因特網/互聯網
- 外部-社會網絡
- 內部-社群/學習社區
- 誰來學?
- 所有人-資深學習者/資淺學習者/學伴
- 學什麼?人本(需要更謹慎的定義)
- -先鋒教育的“五會”
- 學會做人 good character(包括身心健康、好奇心、責任心、愛心、意志力、同心)
- 學會思考 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心理健康)
- 學會學習 lifelong learning/learning to learn(包括自我管理self-regulation)
- 學會溝通 communication
- 學會合作 collaboration
- -團隊合作、自我管理
- -算數/數字概念? 、寫字? 、語言?知識vs能力
- -教師角色:教授vs嚮導腳手架vs墊腳石因材施教vs因材促學
- -天賦->才藝
- -需要基於生活體驗來認識或引導認識該學什麼
- 什麼是教育公平?
- 其他:停車場
- -教育:正規教育formal education (有學歷證書/有大綱)/非正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 (無學歷證書/有大綱)/不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 (無學歷證書/無大綱)
- -教師角色:陪伴者(partner)、引導者(mentor/coach)、建議者(advisor)、支持者(facilitator)
時間線
- 思維工具:“本質主義”(Essentialism)和"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