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閉恩濡: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七大階段詳細說明
七大階段詳細說明
第 20 行: 第 20 行:
 
#*向報名者說明本社群與年度計畫
 
#*向報名者說明本社群與年度計畫
 
#*進行「自我診斷+雙向選擇」
 
#*進行「自我診斷+雙向選擇」
#
+
#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以俾決定:
 +
#*組課共學簡則與場域修練簡則
 +
#*定期會議的日期與決議有效額數。
 +
#組課共學
 +
#*18小時為一學分。
 +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
#*每門組課至少三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須要兩位課主(組課發起人),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期的成員。
 +
#場域修練:
 +
#*與組課共學目同步進行
 +
#*滿 144 小時數
 +
#組課典藏與學習履歷完成
 +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保存:硬體/軟體/資料三者分離,資料定期自動備份,定期異地備份
 +
#*對「學習大規模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
 +
#*與部分社大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
#*讓學習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
#*讓學習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
#成果發表
 +
#*培養社群成員日後帶領或指導同學辦理「成果發表」的能力。
 +
#*反思並整理組課共學與場域修練的學習進益。
 +
#海星增殖
 +
#*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
#*為實驗教育、社區大學、學前教育、教師進修的新典範發展提供人才。<br/>
  
 
==「海星培力」各階段名詞解釋==
 
==「海星培力」各階段名詞解釋==

2021年7月19日 (一) 10:35的修訂版本

「教育自造者培力」實施計畫

計畫目標

  1. 落實教育自造精神:人人都能打造自己的自主學習方式
  2. 以此計畫培力出的學員,能在教育現場推動「半自主學習」、「活化教學」
  3. 藉由培力自主學習者,在教育現場中引入「資深學習者予資淺學習者相互扶助」的概念,取代傳統的師生概念,以此降低師生關係的「不對稱性」。
  4. 增強學習資源共享
  5. 社群成員學習歷程建置、保管、運用。

計畫內容

透過培力七大階段,共同搭建臺灣教育「海星培力社群」、「匯聚教育專業人脈」、「跨校選修平台」、「自造教育」等互動平台。

海星培力實施七階段

  1.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減低風險。
  2.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組課共學——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4.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長見識,並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5. 組課典藏並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6.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7. 海星增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七大階段詳細說明

  1. 簡易面談的作用:
    • 向報名者說明本社群與年度計畫
    • 進行「自我診斷+雙向選擇」
  2. 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以俾決定:
    • 組課共學簡則與場域修練簡則
    • 定期會議的日期與決議有效額數。
  3. 組課共學
    • 18小時為一學分。
    •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 每門組課至少三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須要兩位課主(組課發起人),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期的成員。
  4. 場域修練:
    • 與組課共學目同步進行
    • 滿 144 小時數
  5. 組課典藏與學習履歷完成
    •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保存:硬體/軟體/資料三者分離,資料定期自動備份,定期異地備份
    • 對「學習大規模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
    • 與部分社大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 讓學習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 讓學習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6. 成果發表
    • 培養社群成員日後帶領或指導同學辦理「成果發表」的能力。
    • 反思並整理組課共學與場域修練的學習進益。
  7. 海星增殖
    • 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 為實驗教育、社區大學、學前教育、教師進修的新典範發展提供人才。

「海星培力」各階段名詞解釋

  • 始祖海星:2018年參與教育部師藝司委託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辦理之「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之結業學員及講師中,認同社群共同傳統,且表明參與社群者。視為成熟海星。
  • 小海星:尚未完成至少一輪共識營、組課共學、場域修練、成果發表的受培力者。
  • 成熟海星:完成至少一輪共識營、組課共學、場域修練、成果發表的社群成員,包括裁判海星、精熟海星。
  • 精熟海星:完成至少兩輪組課共學、場域修練、成果發表的社群成員,包括裁判海星。

「海星培力」組課原則

目標

組課名稱與進行方式

組課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