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教育社群/第五類高中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3年11月3日 (五) 15:46由林宜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2024民間國是論壇教育趴/待定向青少年適性學習:立法成立生涯發展型第五類高中

義務教育漏接的孩子們:待定向青少年 教育政策強力執行零中輟中離生,但實際上以現有訓練抽象知識的主流教育內容,不僅無法實際回應待定向青少年的切身議題,反而讓待定向少年更難在學校感受歸屬感,也就更難重返學校。 現有硬性課綱缺乏彈性以接住所有孩子,生涯輔導型高中的核心—軟性課綱則不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優先接納待定向青少年的身心狀態,不以傳統的考試領導教學為學校課程主軸,生涯輔導型高中的課程,以培養青少年的職場能力、心理韌性為主。 待定向青少年是指:現有國民教育法、高級高中等教育法、大學法所設定的體制教育,難以提供學習協助, 幫助他們:「讀懂世界、改善生活、探索生涯與職涯、自造出公民素養」的青年及青少年, 例如:中離生、中輟生、法院安置青少年、高關懷學生、對未來生涯發展還疑惑…等。 待定向青少年適性學習:能幫助待定向青少年「讀懂世界、改善生活、探索生涯與職涯、自造出公民素養」的社會協助、心理或輔導協助、學習協助。 倡議成立第五類高中,成為接住高風險少年的社會安全網

    據報導者專題《廢墟少年》表示,台灣每年約有兩萬名高風險少年。高風險少年通常來自背景弱勢的家庭,當家庭功能不彰時,學校理應成為接住孩子的社會安全網,但學校制式化的教學與考試,不僅無法解決青少年的困境,更再次將青少年拒之於門外。
    青少年們首先無法透過僵固的考試獲得成就感,若學校無法提供歸屬感時,就容易溢出學

校之外。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學校以單一的考試方式,為主要篩選「好」學生與「壞」學生的標 準。但不見得所有青少年都能適應背誦考試、或是主流科目的教學方法。當學校找不到歸屬感, 家庭功能又無法補上之時,就有可能逃逸到學校之外,尋找其他看似可供溫暖之處,但實際上則落入販毒、賣淫、跨國非法打工等陷阱。

     第五類高中希望擺脫以抽象知識學習為導向的教學,而是強調學校應回應不同青少年個體所需。老師在傳遞課本知識和提高學生成績前,首先應關心青少年的家庭功能、經濟狀況或身心狀況。視情況為青少年尋求合適的資源。然而學校老師光是應付其他學生課程進度、和行政等事項就已分身乏術。因此學校老師應積極與輔導室、社工師合作。藉由跨領域專業的能力,停止待定向青年們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第五類高中希望透過實踐軟性課綱,不強迫孩子一定要學習什麼的方式。軟性課綱強調先透過專業人士評估孩子的個人特質,再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與社交情緒能力等軟實力。
    • 中介教育的數量?
    • 設置慈暉班的困難:觀感不佳、薪水太低
    • 找現有管訓中心、少年感化院、安置機構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