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展品說明

相關圖照(奧古斯都銅製頭像)

Augustus.JPG

世界局勢圖

西元30年世界局勢圖.png

  • 地中海周圍皆為羅馬帝國
  • 中國為漢朝,漢朝北方是匈奴
  • 印度為百乘王朝
  • 羅馬帝國跟印度之間為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與貴霜帝國
  • 曼德海峽邊為希木葉爾王國
  • 日本為彌生時代

羅馬政治發展

  1. 起源
  2. 王政時期
  3. 共和時期
    • 貴族壓迫平民
    • 平民運動
    • 十二銅表法
    • 保民官
    • 兩位執政官各由一位貴族、一位平民擔任
  4. 共和時期晚期的軍閥爭霸
    • 前三頭同盟
    • 後三頭同盟
  5. 帝制時期
    • 羅馬和平
    • 帝國危機
    • 四帝共治制
  6. 分裂成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
    • 西羅馬帝國亡於北方蠻族南侵
    • 東羅馬帝國亡於伊斯蘭教擴張

羅馬起源

母狼餵養羅穆盧斯和瑞摩斯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是由一對被母狼餵哺養大的雙胞胎羅穆斯和瑞摩斯建立的。羅穆斯和瑞摩斯是戰神瑪爾斯和女祭司雷亞·西爾維亞的雙胞胎兒子,國王阿穆利烏斯怕他們長大成人後推翻自己,就把剛出生的兄弟倆拋棄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頭母狼用奶餵養才免於一死。兄弟倆後來被牧羊人帶回家撫養,長大成人後推翻並處死了阿穆利烏斯,並決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羅穆斯和瑞摩斯因為起了爭執,羅穆斯殺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成為第一任國王。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

元老院是立法、審議、諮政的中樞機構,它在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君主制時期,元老院是一個顧問議會,權力並不明確;在共和國時期,元老院為執政官提供諮詢,權力應該僅在執政官之下。元老院的議員由執政官指派,但由於他們是終身制,因此到了共和國後期,元老院已獨立於執政官,享有廣泛的權力。元老院成為主要的管理機構,控制著共和國的財政。到奧古斯都時元老院的權力不斷減弱,最終直到6世紀該機構消亡。

羅馬王政時期

政治

羅馬王國的國王由於擁有指揮權,他具有最高的行政、司法、軍事權力。同時區會議也具有最高的立法權。

羅馬王國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人民代表會議。王是由選舉產生的,元老院相當於王的顧問團,開始是100人,成員都是貴族,由王指定。

君主制

羅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襲的。當一個王去世時,羅馬就進入了空位時期,此時的羅馬暫時由一名臨時執政者統治,依以下程序產生新國王:

  1. 元老院提名臨時執政,任期不確定。
  2. 臨時執政者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選。
  3. 區會議(一個人民的大會)投票通過。
  4. 元老院將批准投票結果。

從理論上講,人民選舉出了他們國王,但實際上整個過程被元老院掌控著。

王政時期衰敗

羅馬王政時期最後一任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強姦了一位貴族婦女,並造成此婦女自殺,其親戚因此起兵推翻國王;前509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

羅馬共和時期

前44年羅馬共和國

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驅逐國王之後的最初十六年,羅馬陷入了長期的所謂騷亂之中。在公元前494年,羅馬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

十二銅表法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在約前450年制定的法律;它的制定是建立在對希臘政治的考察基礎之上的,因此帶有一些希臘的流風餘韻,但實質上還主要是羅馬式。 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各表系由青銅鑄成,這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在戰火中銅表全部被毀,原文散佚,現在只能從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見梗概。

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分別為:傳喚、審判、求償、家父權、繼承及監護、所有權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補充、後五表之補充等十二篇。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後,就成為共和時期羅馬法律的主要淵源。該法典對於貴族的權力作了一些限制,法典明文規定了奴隸和貴族的利益及維護私有制,保護羅馬公民的私有財產;此外法典還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

政治

羅馬共和制等級制度:

  • 公民: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 平民:無選舉權、無被選舉權,但擁有人身自由。
  • 奴隸:沒有人身自由。

共和制

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國家通常稱作「共和國」。目前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包括「共和國」,而在東亞有一些共和制國家也以「民國」為名。

轉為帝制

  • 前三雄同盟:

西元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雄同盟。然而,克拉蘇戰死於安息、凱撒在內戰中擊敗龐培,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最後遭以元老院成員刺殺。

  • 後三雄同盟: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雄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 凱撒和屋大維比較表
凱撒屋大維
傲慢,對元老院的元老十分不恭敬謙虛有禮,對元老院的元老恭敬有加
四處征戰,凱旋而歸對內鞏固帝國秩序,幾乎沒有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
  • 影片「世界歷史014 羅馬帝國」:2:29~11:24

羅馬帝制時期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同時「奧古斯都」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的來源;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約於公元前30年鑄上奧古斯都頭像的金幣

相傳奧古斯都酷愛自己的雕像,他常藉由藝術為自己宣傳,他以影像的力量,將羅馬共和國扭轉成羅馬帝國。

Statue-Augustus.jpg

政治

羅馬帝國時期之後,原本共和時期的元老院移交給皇帝大權獨攬,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實際上已經具備帝制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

元首制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元首制時期的羅馬皇帝仍需經過元老院的附議,法案才得以成立。並且當前任皇帝去世之後,即使國家群雄發起內戰奪權,繼任皇帝也必須經由元老院的認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羅馬皇帝。

後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權特徵:

  • 皇帝的權力由元老院和人民的授予,而非天授。
  • 皇帝沒有無所不包的權力,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權,包括人民對其所生的威望。
  • 皇帝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亦即「法律超越於皇帝之上」。

參考資料

  • 搜尋關鍵字
    1. 奧古斯都 (Augustus)
    2. 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Marble head of Augus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