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日本動畫最早開始於1917年,早期的動畫製作人包括了下川凹天、 幸內純一和北山清太郎,被合稱為「日本動畫之父」。此後直至1980年代,日本的動畫才開始在日本被接納為主流,製作量隨之迅速增長,鋼彈系列作品的製作亦於這個年代開始。日本動畫於1990年代及2000年代迎來了它被海外市場接受程度的提昇。動畫連續劇諸如《新世紀福音戰士》和《攻殼機動隊》於日本大受歡迎,亦吸引了海外觀眾的注意。《七龍珠》、《美少女戰士》和《神奇寶貝》的周邊商品在歐美地區更是搶手貨。《千與千尋》於2002年德國柏林影展中得到金熊獎,並在第七十六屆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中得到「最佳動畫長片」一獎項。而《攻殼機動隊》亦在2004年坎城影展上映。日本動畫業中較為重要的製作公司包括了東映動畫、MADHOUSE、日昇動畫、京都動畫、A-1 Pictures、BONES和吉卜力工作室等。日本大部分的動畫製作公司都加入了日本動畫協會,而不同製作室在一些較為複雜和造價較高的動畫製作項目上也會互相合作,例如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千與千尋》就邀請了MADHOUSE、GAINAX、Production I.G和雲雀工作室等合作夥伴協助製片。每部動畫大概需要10萬至30萬美元的製作費。2001年,動畫片佔據了日本電影市場的7%收入而日本動畫的成功也反映在DVD銷售上,日本近七成的DVD銷售均為動畫。隨著動畫市場的迅速擴張,大量動畫俱樂部在1990年代成立,並帶動了動畫展覽會的興起。這些展覽會主要展示了日本以至世界各國的動漫作品,並包含了cosplay比賽等其他元素。另一方面,日本的動漫文化亦創造了不少獨特的名稱,例如用於指稱熱衷及博精於ACG的「御宅族」。 日本的漫畫讀者包括了所有的年齡層,因此日本漫畫的題材非常廣泛。1950年代以後,漫畫逐漸成為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2006年漫畫市值達到4810億日圓。除了一小部分漫畫是彩色的之外,大多數日本漫畫採用黑白印刷。日本漫畫向海外輸出始於1970年代末,並隨之向全球擴張,日本漫畫也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普及,不少被各國出版商翻譯和發行外文版。高度發展的日本漫畫已經成為世界漫畫當中具有獨特風格以及龐大影響力的一個流派,在亞洲及歐美都有相當高的影響力。在日本,漫畫一般在漫畫雜誌上連載,毎期漫畫雜誌都包含多個漫畫系列,但毎個系列只刊登一個章節,留待下期繼續。如果某個漫畫系列已連載一段時期並且受到讀者歡迎,那個系列的漫畫章節通常會集結成單行本出版,不過與漫畫雜誌不同,一本單行本僅收錄一個漫畫系列。日本擁有大量的漫畫讀者。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日本開設了不少漫畫咖啡店(漫画喫茶),在那裡讀者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漫畫,許多人還在漫畫咖啡店過夜。大多數日式漫畫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漫畫的人物身體和四肢比較接近真人,頭和眼睛比較大,鼻子和嘴巴比真人小。日式漫畫向來不刻意描繪人種特徵,有時連性別也難以分辨。另外,日本動漫裡的人物性格通常較誇張,但非常注重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