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測驗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27次月考

《龍戲蛛》聊齋

徐公為齊東令。署中有樓,用藏餚餌,往往被物竊食,狼藉於地。家人屢受譙責,因伏伺之。見一蜘蛛,大如斗。駭走白公。公以為異,日遣婢輩投餌焉。蛛益馴,飢輒出依人,飽而後去。積年餘,公偶閱案牘,蛛忽來伏几上。疑其飢,方呼家人取餌;旋見兩蛇夾蛛臥,細裁如箸,蛛爪蜷腹縮,若不勝懼。轉瞬間,蛇暴長,粗於卵。大駭,欲走。巨霆大作,闔家震斃。移時,公甦;夫人及婢僕擊死者七人。公病月餘,尋卒。公為人廉正愛民,柩發之日,民斂錢以送,哭聲滿野。 異史氏曰:「龍戲蛛,每意是里巷之訛言耳,乃真有之乎?聞雷霆之擊,必於凶人,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慘毒;天公之憒憒,不已多乎!」

一、翻譯: 「旋見兩蛇夾蛛臥,細裁如箸,蛛爪蜷腹縮,若不勝懼。」

轉過頭來見兩條蛇夾著蜘蛛臥在那裏,蛇粗細如同兩根筷子。蜘蛛爪子蜷起,肚子也縮著,好像非常畏懼。

二、用100字以內的短文,簡述本文的故事大意

龍戲蛛中清官竟全家被雷劈死,可見天公也不公平。用來諷刺當時統治者的昏庸。

三、請問「公偶閱案牘」這句有用到什麼修辭法,並再另舉兩例子

借代。如:

  1. 黃髮:老人
  2. 垂髫:幼童
  3. 巾幗不讓鬚眉:女人、男人
  4. 干戈:戰爭
  5. 弄璋弄瓦:生男、生女
  6. 祝融:火災

《捕鼠》郁離子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一、翻譯: 「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於無雞乎?」

有了老鼠, (它)就偷竊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洞穿我的牆壁,破壞我的器具,我將會挨餓受凍。沒有雞吃又會怎麼樣啊?

二、用100字以內的短文,簡述本文的故事大意

沒雞吃無關緊要,沒有貓則老鼠為患,衣食無著,故寧捨雞而不捨貓。事物往往是這樣,有所失才有所得,切不可不分主次,更不可因小而失大。故凡事應分清輕重緩急

三、文中的家主人認為的禍害是什麼?他會帶來哪些困擾?

四、請問文中有幾種動物,有幾害?

  • 4種動物:人,鼠,雞,貓
  • 1種害:鼠

《燕王好烏》郁離子

燕王好烏,庭有木皆巢烏,人無敢觸之者,為其能知吉凶而司禍福也。故凡國有事,惟烏鳴之聽。烏得寵而矜,客至則群呀之,百鳥皆不敢集也。於是大夫、國人咸事烏。烏攫(ㄐㄩㄝˊ)腐以食,腥於庭,王厭之。左右曰:「先王之所好也。」一夕,有鴟(ㄔ)止焉,烏群睨而附之如其類。鴟入呼於宮,王使射之,鴟死,烏乃呀而汲之。人皆醜之。

一、翻譯: 「烏得寵而矜,客至則群呀之,百鳥皆不敢集也。」

烏鴉得寵而自傲,客人到來就群起呀叫,百鳥都不敢來這兒棲止。

二、用100字以內的短文,簡述本文的故事大意

燕王喜歡烏鴉,於是上行下效,舉國上下形成養烏鴉之風。昏庸君王寵幸佞臣,疏遠賢良;佞臣便阿諛逢迎,投其所好。 「上樑不正,下樑歪」。凡事須正本清源,要想使整個社會風氣正,就必須從執政者自身做起,為民做出好樣子。

三、本文中烏鴉代表什麼?貓頭鷹代表什麼?故事寓意為何?

烏鴉代表會拍上司馬屁,並結黨互相照應的佞臣;貓頭鷹代表不懂結黨,卻有真本事且說真話的能臣。寓意是基於人性,領導者必然喜歡佞臣,討厭能臣;所以領導者必須克服自己人性上的弱點,才能治理好國家。

四、烏「攫」腐以食,請舉3個跟括弧內相同讀音的字

決、覺、絕、爵、訣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ㄙㄠ)更短,渾(ㄏㄨㄣˊ)欲不勝簪(ㄗㄢ)。

一、請問本文的時代背景為何?如果讓你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你喜歡嗎?為什麼?

無標準答案。

二、「感時花濺淚」這句修辭法,並再舉一個相同例子

三、擬人

你認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破」字用得好。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景象,令人滿目悽然。

四、詩人用「家書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第28次月考

《東床快婿》世說新語

郗太尉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1.請翻譯「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

王家的每位公子,都很值得讚許,聽說要來選女婿,全部都表現得很矜持莊重

2.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如何表現?

展露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就好,不要太做作。

3.請問郗太尉為什麼寫信給王丞相

因為他想要從他的侄子中選女婿

《噴水》聊齋

萊陽宋玉叔先生為部曹時,所僦第,甚荒落。一夜,二婢奉太夫人宿廳上,聞院內扑扑有聲,如縫工之噴水者。太夫人促婢起,穴窗窺視,見一老嫗,短身駝背,白髮如帚,冠一髻,長二尺許,周院環走,疏急作鶴步,行且噴,水出不窮。婢愕返白。太夫人亦驚起,兩婢扶窗下聚觀之。嫗忽逼窗,直噴櫺內;窗紙破裂,三人俱仆,而家人不之知也。東曦既上,家人畢集,叩門不應,方駭。撬扉入,見一主二婢,駢死一室。一婢鬲下猶溫。扶灌之,移時而醒,乃述所見。先生至,哀憤欲死。細窮沒處,掘深三尺余,漸露白髮;又掘之,得一尸,如所見關,面肥腫如生。令擊之,骨肉皆爛,皮內盡清水。

1.「嫗忽逼窗,直噴櫺內;窗紙破裂,三人俱仆,而家人不之知也。」翻譯

老婆子忽然靠近窗戶,把水直噴在窗櫺上,窗紙破裂,三個人都仆倒地上,家人不知道這事。

2.請用文言文回答他們看到的老女人的身形或行為舉止是怎樣的

見一老嫗,短身駝背,白髮如帚,冠一髻,長二尺許,周院環走,疏急作鶴步,行且噴,水出不窮。

3.請問文章裡面死了誰

太夫人,一個奴婢,還有從土裡挖出的老女人

《月下獨酌》

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1.請翻譯「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清醒時我與你們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

2.對影成三人的三人是哪三人?

月亮,我自己,影子

3.「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翻譯

我願意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

《歸隱田園》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1.「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翻譯

早晨起來到地裏清除雜草,傍晚頂着月色扛着鋤頭回家。

2.請問作者寫這篇,他的心態是什麼

想回歸自然,歸隱田園,過單純的生活

3.請問裡面出現何種職業

農夫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1.從文中判斷庾公可能想怎樣對待他的馬

想把馬殺了,就像孫叔敖一樣

2.「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翻譯

賣掉牠一定會有買的人,這又害了別人,怎可以把有害自己的東西轉移給別人呢?

3.請問文章要告訴我們什麼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仲尼曰:「惜乎其不廣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聃聞之曰:「去其『人』,可矣!」

1.『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翻譯

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呢?

2.請問最後誰得到了弓

沒有人

3.依照文章判斷,誰想找弓呢

楚王的左右使者

第29次月考

《黔驢技窮》

黔(ㄑㄧㄢˊ)無驢,有好(ㄏㄠˋ)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ㄎㄨㄟ)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ㄏㄞˋ)遠遁,以為且噬(ㄕˋ)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ㄒㄧㄚˊ),盪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啖,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1.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翻譯
    老虎就躲藏在樹林裡偷看它,再漸漸走出來接近它,非常的謹慎小心,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2. 請問驢子最後怎麼了?為什麼他會是這樣的結果?
    • 被老虎吃掉了
    • 因為驢子沒有真才實學,他的本領全被老虎看穿了,所以才被老虎吃掉。
  3. 黔驢技窮的解釋?
    比喻人的本領有限,無技可施。.
  4. 這是柳宗元在當官的時候寫的一篇,你覺得驢子借指什麼,老虎借指什麼
    • 驢子: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某些上層人物。
    • 老虎:比較底層的官員,有真才實學,只是可能一開始沒機,但面對高官既不膽怯,又不莽撞,敢於鬥爭
  5. 請分別用老虎跟驢子的角度說明故事寓意
    • 老虎: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敵人不能貿然鬥爭,要深入調查探究底細,掌握了敵人的詳細資料時,再攻其要害,方能勝券在握。
    • 驢子:我們不能做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人,徒且嚇人氣勢,要有真才實學。生存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要有自知之明,面對強敵要沉著應付,以智求得生機。

《郁離子.獻馬》

周厲王使芮(ㄖㄨㄟˋ)伯帥師伐戎,得良馬焉,將以獻於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子無以應之,則將嘵(ㄒㄧㄠ)於王,王必信之。是賈(ㄍㄨˇ)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譖(ㄗㄣˋ)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ㄉㄨˊ)貨而啟之,黃伯之罪也。

  1. 「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翻譯
    現在在軍隊回來的時候獻上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認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馬,就都要向你索求
  2. 本篇寓意?
    這則故事抨擊了周厲王昏庸無能,貪得無厭,聽信讒言,良莠不分的惡劣行徑;還有對君子和小人都是善意的提醒和嚴重的警告,也道盡了人性貪得無厭的險惡。芮季是個看透世故人情的君子,他知道厲王貪得無厭,而且喜歡聽信讒言,所以他勸哥哥伯芮不要獻馬,以免惹禍上門。芮伯也許不經世故,也許想阿諛求官結果被逐,也是咎由自取。
  3. 請問周厲王是個怎樣的王?
    昏庸無能,貪得無厭,聽信讒言,良莠不分
  4. 賈(ㄍㄨˇ)禍解釋?
    賈,本作「買」的意思,在此引申作招致。 賈禍,招致災禍。.
  5. 依文意判斷「捐」是什麼意思?
    捨棄,捐贈,捐出
  6. 無君王治理在中文被翻譯成「共和」,請說說共和一詞在中文中的由來。
    周厲王在位期間,重用奸臣榮夷公,不聽賢臣周定公、召穆公等人勸阻,實行殘暴的「專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讓他們有絲毫的言論自由,「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以至於行人來往,只能透過眼神來示意。於是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終於在前842年聚眾國人暴動,衝進王宮,試圖殺掉厲王,史稱「國人暴動」。厲王只好逃出鎬京,越過黃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今山西霍州市),由周定公及召公代為執政,史稱「共和行政」。
    周共和14年(前828年),厲王死,周定公及召公立厲王之子靜,是為宣王。

《百喻經.欲食半餅喻》

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恚(ㄏㄨㄟˋ)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本以來,常無有樂,然其痴倒,橫生樂想。如彼痴人於半番餅生於飽想。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既獲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

  1. 這個故事諷刺了怎樣的人
    諷刺了那種鑽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後果,愚蠢的人,也諷刺了不注重過程的人。其實,這半塊餅如同世間的榮華富貴,是不實在的。偏偏世人執假為真,汲汲營求名利財富,到頭來卻是一場遊戲一場空。肚子飽,是累積之前的六塊餅,他卻以為,是吃了後面這半塊餅才飽,這是對世間顛倒的想法,也是不明因果的想法。
  2. 「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翻譯
    我現在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前面的六個餅都白白浪費了!假如知道這半個餅能吃飽,就應該先吃的。
  3. 「其人恚悔,以手自打」翻譯
    他悔恨責怪自己,用手打了自己
  4. 由本文判斷主角是個怎樣的人?
    頭腦不清楚,想事情因果混亂
  5. 依文意判斷「捐棄」是什麼意思?
    浪費

《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ㄘㄡˋ)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ㄊㄤˋ)熨(ㄩㄣˋ)之所及也;在肌膚,鍼(ㄓㄣ)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ㄐㄧˋ)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

  1. 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翻譯
    桓侯說: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勞。
  2. 請問扁鵲見了蔡桓公幾次?
    四次
  3. 請問蔡桓公有看病嗎?最後他怎麼了?為什麼他會這樣?
    • 沒有
    • 死了
    • 因為扁鵲一直要他看病他都不肯,最後害死自己
  4. 本文除了告訴我們要注重健康要看病還有什麼意思?
    通過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5. 依本文判斷,「益」的解釋?
    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