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社會共同體與公共支持體系政綱/教育政綱 的原始碼
←
社會共同體與公共支持體系政綱/教育政綱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社會共同體與公共支持體系政綱]] ==政策回顧== ===一、十年政綱中對教育問題點出如下:=== #升學壓力超高負荷的壓力與焦慮,特別是在中學階段。<span style='color:red'>應試教育</span>悖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養成品格。<br/>教育成為型塑社會階級的起點。 #<span style='color:red'>學前兒童教育與照顧</span>的高度私有化、<span style='color:red'>商品化</span>,使學前兒童教育與照顧品質參差不齊、家長經濟負荷沈重,更不用說女性無法藉此減輕家庭照顧的壓力,以進入職場尋求自我實現。 #高等教育亦過度私有化,<span style='color:red'>公立大學院校的比率偏低</span>,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沈重、過激的升學壓力與就業競爭。 #少子女化</span>的衝擊,使得學校走向整併、教師新陳代謝停止。<br/>但不應以引進中國學生作為解套,而要<span style='color:red'>運用少子女化的形勢推進教育改革</span>,以為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衝擊教育資源的分配,使得受地域、經濟、文化、身體等不利條件影響的家庭子弟,難享<span style='color:red'>公平教育機會</span>。 #教育體系的設計過度重視層級的階梯,導致<span style='color:red'>學用落差</span>太大。 ===二、十年政綱提出的教育核心理念:=== #定位:教育不是社會人才的篩選機制,而是培養國民與建立現代文明與的基床。 #目標:在於培養具備獨立思考、人文精神、美學修養、創造力、健全人格的國民。 #政府的角色:在於導向教育機會與品質均等,讓教育體系可以作為社會良知的堡壘,人與社會及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紐帶。 #終身學習:教育過程應實踐人本精神,尊重人群多樣性,培養並提升國民終身學習的意願與能力,促進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平衡:平衡本土意識與全球化,平衡增進公民素養與發展就業技能。 ===三、政策主張=== ====(一)沒說也做==== #發展實驗教育 #全面更新網路與資訊建設 #國中小每班都裝冷氣 ====(二)說了去做==== #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學校教育均優化。 #教育資源分享不應因一般與特殊、升學與職業教育而有所差別。 #保障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 #小班小校及小學區 #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教 #因應少子化形成的私校退場趨勢,協助私立院校轉型、整併與退場,並於過程中確保學生及教師權益。 #以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原則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並將兩岸學術交流納入,但不以減損本國學生的利益為前提。 #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應以開闊本國學生國際視野,提升本國文化與科技發展國際化程度為目的。 #調整課程與課綱。 #透過降低班級學生人數、減少行政事務、增加學校社會工作與輔導人力等措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加強本土語言、藝術、歷史、文學教育。 ====(三)說了沒做==== #明確區分研究型、教學型及技職院校。 #提供家長終身學習的機會,提升家長與子女共學並進的意願,培育家長參與教育的能力。 #促使規律性運動人口穩定成長。 #建立競技人才早期培訓制度,建立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工作保障機制。 ====(四)說了還做不到==== #相對不利的學生完成依法應享的教育,俾利於階級流動,讓下一代有公平發展機會。 #幼兒照顧與教育公共化 #八年內達到全面免試入學、高中職社區化的目標。 #落實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高等教育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 #公立大學應提供一定名額及學費優惠或獎學金,優先招收在地高中職畢業生,讓學子不必離鄉背井求學。 #開放與轉型各級學校教育設施,作為回流教育的場所,吸引中途失學青年、需提升就業能力之中高齡者、婦女進入終身學習。 #協助社區大學及部分大學轉型開辦回流教育,鼓勵國民學習新事物、新技術,落實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個人生活技能,強化國民的就業力。 #培育與活化師資。 #減少行政事務。 ==未來挑戰== ===一、新生人口縮減潮=== ====(一)依據:==== #使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111年各級學校學生數及畢業生數,公立學士班 B.A. Program。假設不縮減。 #使用內政部出生人口數: #*2016年前挺住在每年 20 萬上下達六年。 #*2017年六年內至少掉五萬,掉到每年十五萬左右。 #*政府的人口推估是會維持每年十五萬左右十年。 ====(二)新生兒縮減潮對各階段教育的影響:==== *幅度是由 20 萬掉到 15 萬,掉¼,剩 75%。 *對高中以下的影響: *#新生兒縮減潮(以下簡稱縮減潮),目前開始進入小學,六年內會有大量的小學連一個學生都不剩。 *#縮減潮 6 年後會進入國中,國中規模雖比國小大,仍會面臨巨大的整併壓力。 *#縮減潮 9 年後會進入高中,使公立高中的就學機會率到達 79% 。 *對大學入學的影響: *#從 2033 年開始有顯著影響:40%。 *#然後每年快速跳高:43%,47%,48.6%… *#到 2039 年挺進到 56% ,甚至到 59%,要看這一兩年的出生率。 *#私立大學會反彈,公立大學若不縮減,一定面臨轉型。 *#移民與招外生的政策也會改變。 ===二、課綱「舉國體制」使新知識新技能新價值觀無法快速進入公共教育現場=== 依目前《高級中等教育法》與《國民教育法》的規定,我國課綱修訂制度,已由「臨編制」改為「常態修訂制」,課審委員任期四年,每兩年可以更換委員二分之一。但教育界從上到下都不願意這樣子做。 政府只願意 10~20 年修一個版本,每次修改版本礙於各學科山頭既得利益的相互照應與妥協,只能進步 5%~10% 。跟人類的社會變遷越差越遠。而且永遠產生的都是一份過量的課綱,壓到教學現場趕進度。 從台灣體制外教育發現:只要一鬆綁課綱,同學自主學習空間馬上出現,而老師立刻陷入必須後設反思「到底要教什麼」「現場要怎麼教」的處境。 廢除課綱自然是做不成的,但增加課綱的柔度,以「班本課程」讓新知識新技能可以更快進入公共教育現場,則完全可行。 ===三、對青年的世代危機沒有提供團結解方=== 0~35 歲青年與未來青年的立身難題是集體的,如: #台灣同島一命的國家安全。 #金融資本主義之下,擁有鑄幣權的政府與資本家將 85% 的新增流動性用於提高資產價格, 15% 的新增流動性才用於實業融資(皮凱提說的,但在過去三年疫情中被完美印證),使中產階級萎縮,青年世代在經濟系統中處於必敗之局。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可能使大量的青年與未來青年由「無產階級」再成為「無用階級」。 #全球暖化若未能順利治理,青年與未來青年將面臨巨大的國土危機。 這些共同命運,青年與未來青年的人際關係如果走向「原子化」必然無解;所以須要用「群學」的典範來養大下一代,讓青年與未來青年能有比今天更強的「網絡能力」,教育不改變,這一點做不到。 ===四、沒有促進台灣走向多元社會=== 台灣是一個多梯次移民構成的人口結構,只有走向「多元社會」才是穩定的解方。所以須要在教育現場中培養「認識他者,了解他者,接納他者,欣賞他者,關懷他者」。這一部分台灣教育沒有幫上忙。 ==理念與目標== ===一、開門辦教育=== 各級學校如果固守「城堡思維」,只想設法往城堡內運糧草,則台灣教育萬事無解。現在需要學校把自想像成「漂在資源海洋上的『學習基地』」,伸出許多軟管到社會的資源海洋中,汲取營養回來支撐同學們的學校。 ===二、以公共化促進教育公平=== 所謂公共化有五個原則: #平等取得原則,不是有購買力的能優先取得,沒購買力的撿剩的。 #公益規準原則,內容與措施是依學習者福祉而定,不是依市場的賣相好而定(如幼稚園一窩蜂教英語)。 #國庫分擔原則。 #公開透明原則。 #權責相符原則。 台灣國中小絕大多數由政府開辦,公共性是比較符合的,高中階段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政府每年注入 200~300 億,也有所推進。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金字塔系統中只有少數人能佔據高位.svg/845px-金字塔系統中只有少數人能佔據高位.svg.png' width=250 height=* /><b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c/群學系統提高每位同學高度.svg/640px-群學系統提高每位同學高度.svg.png' width=250 height=* /></div> 須要再多加努力的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學前教育公共化。 #儘快結束台灣高等教育與階級固化之間的連結。 #透過實驗教育取得自主學習機會,只限中高社經階層有此財力。 ===三、台灣社會的「去金字塔化」與教育的均優化良性的相互反饋=== 所謂「台灣教育去金字塔化」的概念請參考右邊的上下兩張圖。 但我們須再指出兩點: #對教育的影響,外部力量經常大於內部力量。 #台灣教育能有逐步去金字塔的契機,是因為台灣整體社會在走向「多元社會」,不只是教育界人士努力的成果。對照韓國就很清楚,韓國教改的手段比台灣還「生猛」,但沒有用,因為整個韓國社會是更加金字塔固化。 教育的均優化也會幫助社會更有機會去金字塔化,兩者相互反饋。 ===四、促進師生「自主學習」=== 老師的角色由傳道、授業、解惑轉成陪伴、嚮導、教練。自認是「資深學習者」陪伴同學(資淺學習者),降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對稱性。讓學生當自己學習的英雄,而不是搶著去做學生學習的英雄。 而老師採取的最重要要領就是「拉高學生的高度、重用學生」。 依據台灣實驗教育的實踐經驗,老師只有透過以自主學習典範進行自我培力,才可能成為對學生有益的「自主學習帶領者」。 ==具體政策建議== ===一、建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增加《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十三條的第二項為:「中央政府得設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應專帳管理,教育部主管預算於年度終了時應將預算賸餘滾存於基金,供未來年度繼續使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用以支持: #學前教育公共化 #國中小生源縮減 #高中再社區化 ===二、預為監控全部國中小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最大程度保留各種教育用地,以為後續運用。 ===三、持續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 以「土地驅動」為方法,建構「非營利幼兒園」為主軸的學前教育,目標在緩解少子化,增加婦女勞參,協助脫貧,增進兒童福祉。 但: #尊重業者的經營選擇,如高端價高的私幼 #維持多元的幼兒教育生態 <table style='border:none'> <tr><th style='border:none;'> </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none;'> </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padding:10px;'>非營<br/>利幼<br/>兒園</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none;'>①<br/>←</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padding:10px;'>準公共<br/>私立<br/>幼兒園</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none;'>②<br/>←</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padding:10px;'>未加盟<br/>準公共<br/>私幼</th><th rowspan=2 style='border:none;'> </th><th style='border:none'> </th></tr> <tr><th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padding:10px;'>公立<br/>幼兒園</th><th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padding:10px;'>高端<br/>私幼</th></tr> </table> ===四、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修改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 以目前「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已無可能達成《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23% 的政府法定教育經費下限。 新的「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除了再進一步降低每班學生數,增加每班教師數之外,還應加入「推動自主學習」專項經費。 ===五、班本課程進課綱=== 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修改其中的: ====柒、實施要點==== =====一、課程發展===== ======(二)課程設計與發展====== 新增第六點:班級教師獲得校外資源或在班級自主學習教育基本需求內,設計學生參與治理之群學課程,得向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報備實施,其平均課程節數不逾每週十節。 這一政策恰好能與「修改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相搭配。 ===六、實施高中再社區化=== 以高中為核心,讓高中與區內國中、國小編織成網絡。融通人力與各種學習資源。 其間可以大量導入「同村共養教育」的概念與手法。 ===七、加速公立大學佔比=== #社經優勢階層更容易進入公立大學,得到更多的國庫津貼;社經弱勢階層,家庭資源本已較少,還更容易落入私立大學就讀,支付較高的學費。 #家庭經濟較差,學費又更高,往往就需要借學貸、打工。 #而私立大學畢業後,薪資成長又較公立大學畢業者成長得更慢,還要償還學貸,更容易產生社經階層固化。 主動誘導,加速公立大學佔比: #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合作,課務互通,此時私立大學的學生,其修課權益與費用,同公立大學學生。(一般來說,私立大學未經清算,公立大學不敢接收) #私立大學提高可課責性與公共透明治理,教育部增加對其學生的補助,使其接近公立大學學費。 #開放其他的私立大學自由辦學,學費自主。 同時推動加速弱勢生進入公立大學: #教育部鼓勵頂尖大學擴大招收弱勢學生。 #擴大大學繁星招生。 #鼓勵更多的全方位入學計畫,如:清華大學的「旭日計畫」,優先錄取低收入戶學生。 #學區優先入學:前中興大學原計畫每系三個名額,專收中部在地生,只要畢業成績達 60 分,就有申請資格。 ===八、發展「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彈性學習網絡2.png' width=437 height=202 /></div> ====(一)第一節點,大學增加學習彈性/共同性建議:==== #重組節奏很快、與社會打成一片。改善大學「只想訓練學者」。 #如果可以,讓: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三個部會合作。 #開門辦教育:從社會取得大量、多元地陪伴學生的資源。 ====(二)第一節點,大學增加學習彈性/具體建議:=== #建立更輕快的「學程審核中心」,更快重組出新的學程。由政大大二以上的學生參加。 #增加政大「特殊選才」招生與進修部招生。 #兩年的副學士制度,終身保留回大學修完學士的權利。 #擴大學生輔系雙修免申請,且雙修生可當教師員額計算基礎。 #試行「課證合一」(學歷與工作資歷可交流換算)制度(參考澳洲的 TAFE) 。 #Stanford 2025:自定節奏的學習、能力轉軸、意義學習。 #USR 再擴大與外延。 #鼓勵大學收國際生。 #補助並輔導未出過國的大一新生,進行群學性質的境外行動學習 ====(三)第二節點,新型社大:==== #打造以青年為主要客群的新型社大。 #課程分為三個區塊: #*即應用:如不歪樓理財、手機攝影、手機拆解與簡易維修、新農業、跨境電商、web 3.0… #*福留台灣:如全民國防、台灣地熱、台灣黑潮、轉換能源基礎、不適應體制教育青少年的自主學習陪伴、同村共養教育… #*前瞻近未來:如,自由軟體 3D 建模、城鄉重定義、AI 協作、web 3.0… ====(四)上位節點:==== #提供學習媒合服務,各節點學習資源上網登入,登入成本由政府補助,而非開課單位吸收。 #在學歷與證照之外,建立節奏更快的「學習歷程」系統:準永久性與不可竄改性 #上位的青年陪伴/治理網絡,須有「青年主體性」與「青年承擔性」 #繼續支持甚至擴大青年就業就學方案。 ====(五)其他節點的重要元素=== #以勞動合作社讓獨立教育工作者形成網絡。 #勞工每個月有四小時的有薪學習時數,去學想要學的。 #外加失業給付,給沒工作者參與職訓,以提高再就職率。 #補助退休人士再學習,部分採「青銀共學」模式。 ===九、擴大對「僑外生」招募與攬才===
返回到
社會共同體與公共支持體系政綱/教育政綱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