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打造台灣教育「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的原始碼
←
打造台灣教育「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分類:教育再公共化聯盟]]__NOTOC__ =第一部分:為什麼台灣能改變?= ==三件事== ===一、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 #政府收入的 23% 須用於政府教育經費 #*水漲船高:GDP ↑ => 租稅負擔率 13% ↑ => 政府收入 ↑ => 教育經費持續上升 (過去 20 年平均每 5.5 年 增加 1000 億) #*沒有社運營力,可以游說出每 5.5 年增加千億預算的增幅 #*其他國家遇有興革事宜,就馬上會卡在籌措財源這關 #教育幾乎觸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比方國防,但教育部學特司有「全民國防教育科」=> 以教育為支點,去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須要「典範轉移」 #但是財源增加在中與地方是不平均的,「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 補助制度(教育部:900億 / 年+行政院:500 億 / 年) ===二、實驗教育三法:=== 放開「讓人民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此策略非常有利典範轉移階段。 ===三、常民政治:=== # 將倡議向人民溝通:由沒聽過 => 聽得懂 # 從批評中打磨實施方案,讓可行性提高 # 當倡議溝通到大家聽得懂,具可行性 => 文官就會收割;比文官自提倡議政治風險低 # 最大難題:常民政治在青年世代中退流行 # 新的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掃描當下,望向遠方== *職業政治的異化與妖化,理想 => 異化 => 妖化 *#攔電價 *學校平台化 => 學習基地 *自然人與 AI 協作 => 近未來數位公民 *尺度與典範轉移,本日不展開 =第二部分:台灣與教育需要改變什麼?=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3/當代適應1.png' width=320 height=179 /></div> # 目前的公共教育是為符合工業革命需求所建造的,而人類社會正邁入「後工業革命」階段 # Ivan Illich 的提議 # 人類社會面臨的衝擊 #教育需要改變 #台灣可以改變:<span style='color:brown'>一幅可行的路徑圖</span> =第三部分:怎麼改變?= :以 3+1+1 個構面推進改變,較完整說明,請參考[[掃描當下,適應當代|http://well-being-ng.net/wellBeingNg/index.php?title=掃描當下,適應當代]] :構面一、加速轉向自主學習典範 :一、透過「行政院基準委員會」,教育經費基本需求加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二、選定項目,在實驗教育中先行試辦 :三、透過四元素在公校導入「自主學習典範」 :四、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五、將台灣目前的課綱改成「軟性課綱」 :六、待定向青少年適性學習 :七、改善實驗教育治理:「昨日實驗教育,今日公共教育」 :構面二、自然人與 AI 協作 :八、生成式 AI 帶來的傳統公校教育發生「價值沈沒」 :九、與數位發展部合作,用分散式自治組織(DAO)與 web 3.0推動「行政減量」與「學習歷程」 :構面三、建構中央與地方共同推進教育發展的財務協力機制(因應少子化) :十、建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十一、將地區內的高中小編成「盟校網絡」,等到 6G 時代。 :構面四、進一步推進教育各個面向的公共化 :十二、特殊學習需求學生,體制內外皆受協助 :十三、學前教育公共化 :十四、終身學習公共化 :構面五、外擴多元而公平的台灣社會 :十五、以推進全民國防為例 :十六、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 :陸、始於足下 :十七、以青年世代團結為號召,形成多個倡議微社群;並團結大齡國民中的支持者 :十八、建構一個常民政治生態系,有活力的倡議微社群會上升並多得資源 :十九、提供行政資源並維持有權責的聯絡網絡 :二十、系統性培養教育財政人才 =第四部分:辦公室轉型= ==諸微社群==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35' align=center> <tr><th style='width:10pt'> </th><th style='width:250pt'>微社群</th><th>發起伙伴</th><th>均優</th><th>專案</th></tr> <tr><th>1</th><td>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td><td>很多人</td><th>2024</th><td></td></tr> <tr><th>2</th><td>教育經費公共參與</td><td>丁志仁、林芸伍</td><th>2024</th><td>兩委員會</td></tr> <tr><th>3</th><td>近未來數位公民</td><td>丁志仁、林怡廷</td><th>2024</th><td>青年彈性學習</td></tr> <tr><th>4</th><td>發展全民國防教育</td><td>任懷鳴、丁志仁</td><th>2024</th><td>青年彈性學習</td></tr> <tr><th>5</th><td>不歪樓理財</td><td>丁志仁</td><th>2024</th><td>青年彈性學習</td></tr> <tr><th>6</th><td>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td><td>丁志仁、傅心怡</td><th>2024</th><td>自帶培II</td></tr> <tr><th>7</th><td>動手學科學</td><td>丁志仁、林芸伍</td><th>2024</th><td>全民科學平台</td></tr> <tr><th>8</th><td>改善實驗教育治理</td><td>丁志仁</td><th>2024</th><td>實驗教育光譜平台</td></tr> <tr><th>9</th><td>全球華人教育聯絡網</td><td>丁志仁</td><th>2025</th><td></td></tr> </table> ==簡單的地圖== ===一、辦公室=== {{: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提供什麼}} ===二、兼任伙伴=== 開拓並維運社會連結。 ====(一)從功能上看==== #開拓小額捐款支持者,並定期提供「交待」 #催化主題微社群 #幫忙發掘人才,並找來一起做事,有的是因為有 pay ,有的是因為想做 ====(二)從人脈的面向上看==== # 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 1~7 梯的人脈與衍生人脈 # 台灣老 / 新的社運團體 # 獅子會,扶輪社 # 宮廟 # 企業或其外圍基金會 ===三、平台觸及社群及支持者=== #年流量100萬小額捐額,之後擴充到年流量250萬 #*新光銀行新埔分行,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帳戶:0338-10-100843-0 #*小組:蔡杏芬、周玉靜、吳錦秀、吳忠泰、林佑哲… #1000~2000人的社群網絡 #不用成立法人,卻有法人可使用 #不斷生成「改變機會」的生態系 #*改變台灣的機會,會自己來撞上來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提供什麼
(
檢視原始碼
)
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諸微社群
(
檢視原始碼
)
分類:《變局中的台灣未來》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打造台灣教育「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