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自主學習力: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始於當下
最近兩門課簡述
第 91 行: 第 91 行:
 
*提示:請生成一幅描繪未來城市的圖片
 
*提示:請生成一幅描繪未來城市的圖片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跨校選修/197/未來城市.webp' width='480' height='480'/>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跨校選修/197/未來城市.webp' width='480' height='480'/>
 +
</mwdetails>
 +
 +
<mwdetails><summary><span style='font-size:14pt;font-weight:bolder'>二、AI 啟動創作魂</span></summary>
 +
===課程構想===
 +
#每位參課者都必須參與選題與演出
 +
#圍繞著三個選題,組成三個「創作小組」
 +
#*前現代(如:民初或古代)
 +
#*當代
 +
#*未來
 +
#每個創作小組與 AI 協力創造:
 +
#*合於時代背景的故事與劇情
 +
#*合於時代背景的角色
 +
#*各種相關文本
 +
#*各種相關的圖像
 +
#*各種相關的音樂
 +
#*各種相關的影片
 +
# AI 參與協力創作的比重各組自訂,從 0~100%
 +
#各組必須向全班進行演出:
 +
#*可以播放協力創作出來的影片
 +
#*可以純真人演出
 +
#*可以混搭以上兩者
 +
#每課次時長為三小時,分為三段進行:
 +
#*達人分享
 +
#*演出或演出前分組討論
 +
#*全班討論(含說課)
 +
#參課者除參與全體參與的四個課次之外,尚可舉辦工作坊與小組聚會
 +
#各組須繳交對 AI 所下的「提示清單」與各 AI 回應提示的生成產出
 +
 +
===學習型態的變化===
 +
#辯論或對抗
 +
#角色扮演互動局
 +
#事先分工設定不同角色的初始腳本<br/>
 +
=> 課堂上,由 AI 陪伴互動<br/>
 +
無形中實現了左滕學的「學習共同體」,只是加入了 AI<br/>
 +
</mwdetails>
 +
 +
<mwdetails><summary><span style='font-size:14pt;font-weight:bolder'>兩門課的共同點</span></summary>
 +
# 都是任務驅動式的課程設計
 +
# 都重視群學
 +
# 參課者(學生)一定要承責(立約承責),一定要發表,一定要為發表而準備,一定要為共同發表而協作
 
</mwdetails>
 
</mwdetails>

2024年6月1日 (六) 00:41的修訂版本

丁志仁 2024.06.01

先進共筆頁

  1. Etherpad 使用說明
    • 用瀏覽器開新頁,網址:http://twees.info:9001/p/liveBook
    • 進入共筆頁密碼: liveBook / 20240601
    • 找到圖示 ,並點擊它。
    • 在彈出視窗中寫上自己的名字。
    • 點擊代表色大圓點,修改代表色並「儲存」。也可以不改代表色。
    • 再點擊一次 ,讓它收納歸位。
    • 開始寫。
    • 如果想要「貼圖」,請將圖照的完整「網址」貼於新的空白行內。
      --------------------
  2. 這是全班共筆頁,大家可以同時在上面問問題與寫筆記
  3. 有意願參加各種微社群的朋友,請在此留言

始於當下

希望大家來廣為結交,一起努力。

微社群發起伙伴均優專案
1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外事分組:
蔡杏芬、周玉靜、吳忠泰、林佑哲、沈潔伃
2024
2教育經費公共參與丁志仁、林芸伍、沈潔伃、施采邑、游士賢2024兩委員會
3近未來數位公民丁志仁、林怡廷、蔡杏芬、林津羽、黃于庭
丁禾、吳文娟、蕭典義、沈若葳、陳玟瑾
孫賜萍、劉彥伯、林立傑
大陸:羅善文、李宛琦
2024青年彈性學習
4發展全民國防教育任懷鳴、丁志仁、周樂生、張智堯、楊雨青
沈昱丞、謝建民、譚翰駿、趙奕瑋、李澤林
非經常:黃思宇、許武龍(哈爸)、周玉靜
待問:
謝旻諺
2024青年彈性學習
5不歪樓理財丁志仁、蔡杏芬、林津羽、施采邑、譚翰駿2024青年彈性學習
6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丁志仁、傅心怡、黃于庭、施采邑、游士賢
譚翰駿
2024自帶培II
7動手學科學丁志仁、林芸伍2024全民科學平台
8改善實驗教育治理丁志仁、施采邑、游士賢2024實驗教育
光譜平台
9全球華人教育聯絡網丁志仁、游士賢2025

最近兩門課簡述

一、自然人與 AI 協作

課次主題如下:

  1. 4/1(週一) AI比人進化快的時代,怎麼學才不落伍
    • 達人分享:丁志仁 (振鐸學會理事、課程召集人)
    • 課程概述
      1. 歷數過去一年來,各式AI的應用情形
      2. 過去一年來,對AI運用的各種「歪樓」建議
      3. 運用AI對人類社會的風險
  2. 4/8(週一) AI與簡報設計
    • 達人分享:孫賜萍 (智薪資通講師、前教育部自由軟體諮詢中心執秘)
    • 課程概述:除了介紹 ChatGPT 與簡報設計外,另外再介紹 gamma 純粹的雲端簡報設計。
  3. 4/15(週一) 課程名稱: AIGC 學習歷程檔案整理與運用
    • 達人分享:林立傑 (台灣人工智能產業理事長)
    •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介紹人工智慧與智能學習中的學習歷程檔案,以及如何有效地整理、分析和應用。學生將學習如何收集、存儲和處理學習歷程數據,並探索如何應用這些數據來優化教學和學習過程。
  4. 4/22(週一) 課程名稱: AIGC 輔助自主學習
    • 達人分享:林立傑 (台灣人工智能產業理事長)
    •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慧與智能學習技術來輔助自主學習。學生將學習使用 AIGC 工具和平台來自主設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獲取學習資源、評估學習進展,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和成效。
  5. 4/29(週一) 用AI作影片-剪映應用
    • 達人分享:蘇世榮 (智新資通、軟體協會電腦講師)
    • 課程概述:剪映是由字節跳動旗下臉萌科技開發的一款影片剪輯軟體,該軟體依託於抖音平台,且基本面向該平台使用者製作短影音內容,併兼容iOS、安卓、Windows、Mac OS等作業系統。並推出可以在瀏覽器執行的網頁版。本課程將會對剪映做介紹與應用。
  6. 5/13(週一) 復盤與補遺
    • 協助人員:丁志仁 (振鐸學會理事 課程ˊ召集人) /孫賜萍 (智新資通講師、前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諮詢中心執秘)
    • 課程概述:前五課次重點的復盤與補遺

一些重點

(一)AI 正在敲掉「行業隔間」






傳統公校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用漫長的時間去訓練學生掌握一組行業隔間的知識與技術,以謀得日後職場安身立命的保障。但熟悉人類語言的生成式AI,一夕之間把「行業隔間」敲掉了九成以上,還導致十八世紀以來盛行於全球的近代公共教育體系目標與方法,大幅「錯置」。不處理,公共教育對社會將變成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AI進化比人快,怎麼學才不落伍?

  1. Go basic
  2. 成為最懂行的「外行人」
  3. 用群學去幫自己達成以上兩點

Go basic

  1. 聚焦於最基礎、最核心、最有槓桿力的知識與技能
  2. 更深入去了解「突現」 (emergence)
    • 組成複雜性
    • 關係複雜性
  3. 強迫自己回到一定比例的人際互動
移動位元比移動原子容易

做懂行的「外行人」

  1. 跨領域去學習其他行業最基礎的知識與技能
  2. 沒那麼多,而且有 AI 幫你
  3. 物質科學:100個 => 10 個

(三)加速「群學」

對自主學習典範來說,群學一直是這個學習生態中的核心元素。在生成式AI達到可實用之前,群學只能透過和另一群(或一位)自然人形成微社群,讓自己能進入討論模式。並運用他人的人生經驗,幫助自己糾錯與「自定義福祉」。但2022年之後不再是了。自主學習微社群中有一位見多識廣到難以匹敵的同儕變的優勢極大,而且這位學習同儕是不眠不休隨侍在側。

(四)三個天花板

  1. AI取代人的第一個天花板:產能過剩 → 經濟窒息
  2. AI取代人的第二個天花板:人類+AI → 碳排失控
  3. AI取代人的第三個天花板:飼料雞社會 → 巨嬰社會

(五)儘早普及教育中的 AI 近用,如 ChatGPT

ChatGPT的使用樣態:

  1. 未登入使用:無法訪問聊天歷史或進行個性化設置。
  2. 登入免費使用 ChatGPT 3.5:
    • 能夠訪問聊天歷史記錄和偏好設置。所以可以獲得個性化的體驗。
    • 幻覺比較嚴重,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比例更高。
  3. 付費使用 ChatGPT 4 (每月 20 美元):
  4. 付費使用 ChatGPT Team (每月 25 美元) :
    • 小組使用,有團隊管理功能。
    • 更多的API調用次數和其他技術集成支持。
    • 數據共享與協作工具。

使用 DALL·E:

  • 提示:請生成一幅描繪未來城市的圖片

二、AI 啟動創作魂

課程構想

  1. 每位參課者都必須參與選題與演出
  2. 圍繞著三個選題,組成三個「創作小組」
    • 前現代(如:民初或古代)
    • 當代
    • 未來
  3. 每個創作小組與 AI 協力創造:
    • 合於時代背景的故事與劇情
    • 合於時代背景的角色
    • 各種相關文本
    • 各種相關的圖像
    • 各種相關的音樂
    • 各種相關的影片
  4. AI 參與協力創作的比重各組自訂,從 0~100%
  5. 各組必須向全班進行演出:
    • 可以播放協力創作出來的影片
    • 可以純真人演出
    • 可以混搭以上兩者
  6. 每課次時長為三小時,分為三段進行:
    • 達人分享
    • 演出或演出前分組討論
    • 全班討論(含說課)
  7. 參課者除參與全體參與的四個課次之外,尚可舉辦工作坊與小組聚會
  8. 各組須繳交對 AI 所下的「提示清單」與各 AI 回應提示的生成產出

學習型態的變化

  1. 辯論或對抗
  2. 角色扮演互動局
  3. 事先分工設定不同角色的初始腳本

=> 課堂上,由 AI 陪伴互動
無形中實現了左滕學的「學習共同體」,只是加入了 AI

兩門課的共同點

  1. 都是任務驅動式的課程設計
  2. 都重視群學
  3. 參課者(學生)一定要承責(立約承責),一定要發表,一定要為發表而準備,一定要為共同發表而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