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教育進步和公平/均優論壇平台與福留子孫計畫: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二、當代適應
第 20 行: 第 20 行:
  
 
===二、當代適應===
 
===二、當代適應===
 +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left:10p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3/當代適應1.png/1024px-當代適應1.png' width='510' height='286'/></div>
 
#網際網路似乎就是 Ivan Illich想要讓人民「由機構學習走向由網絡學習」的那個基礎工具
 
#網際網路似乎就是 Ivan Illich想要讓人民「由機構學習走向由網絡學習」的那個基礎工具
 
#「全球暖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成為學界的共識
 
#「全球暖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成為學界的共識
第 26 行: 第 27 行: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left:10p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3/當代適應1.png/1024px-當代適應1.png" width="510" height="286"></div>
+
 
  
 
==台灣願景==
 
==台灣願景==
 
請參考:[[吾土吾民,福留子孫]]
 
請參考:[[吾土吾民,福留子孫]]
 
===一、多元社會===
 
===一、多元社會===
 +
<br/><br/><br/><br/><br/><br/><br/><br/><br/><br/>
 
==教育與社會==
 
==教育與社會==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right style='width:300pt;margin-left:10pt;border:none;'>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right style='width:300pt;margin-left:10pt;border:none;'>
第 38 行: 第 40 行:
 
</table>
 
</table>
 
==台灣教育==
 
==台灣教育==
 +
#走向均優(去金字塔化)
 +
#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2021年9月30日 (四) 15:32的修訂版本

台灣現實

一、近歷史

多梯次移民?

從 1984 年和伙伴們一起創立「振鐸學會」,至今已經過去 37 個年頭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前半生,其實是和台灣解嚴的全過程綁在一起的。

所以過去三十多年的前半段,台灣教育界的主要變遷,其實就正扣著「走出戒嚴」這個主題。經過大家的努力,台灣在師資、課程、教育財政、教育行政等各方面,終於擺脫戒嚴時期政權把控教育局面,回到一個正常國家的格局。

習近平時期
台灣戒嚴體制
統編課本
學科專家宰制課程
高中課程是大學內容的簡化版
國中課程是高中課程的縮小版
允許校定課程
學校有課發會
至少是學校選書
學校是
「自主學習社群」的聯盟
學生自己打造學習
適性揚才

二、當代適應

  1. 網際網路似乎就是 Ivan Illich想要讓人民「由機構學習走向由網絡學習」的那個基礎工具
  2. 「全球暖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成為學界的共識
  3. 極端氣候現象越來越頻繁,而且致災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跟科學家的預測完全吻合
  4. 全球化加速財富兼併與貧富落差



台灣願景

請參考:吾土吾民,福留子孫

一、多元社會











教育與社會


對照圖

台灣教育

  1. 走向均優(去金字塔化)
  2. 走向自主學習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