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教育進步和公平/均優論壇平台與福留子孫計畫: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57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 | + | [[分類:上課或演講]] |
− | == | + | ==講題:教改與社會變遷的角色== |
− | === | + | 講者:任懷鳴<br/> |
− | + | 時間:2021年10月4日 15:50-18:30 | |
+ | ==《均優學習論壇》精神標幟== | ||
+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10/preparation/work9-4.jpg' width='250' height='228'></div> | ||
+ | *易經「未濟」卦,為第64卦火水未濟,氣運不通,諸事不能如願,有初衰後盛否極泰來之變。 | ||
+ | *圓圈缺口象徵每個時代都尚未能完美,每個世代都需奮發、革新,秉持「乾坤再造」的精神邁向圓滿。 | ||
+ | *標幟形似滾輪,大小同心圓代表不同世代,時代不斷往前推移,代代互為動力,不斷前進。 | ||
+ | *整個標幟看起來既像眼睛、又像在說話,意謂教育工作者須具備「高瞻遠矚」的洞見,同時勇於表達、言人所不能言,成為社會的指引。 | ||
− | + | 講者解說:<br/> | |
+ | 均優曾經發明了一個精神的標幟,用來展示論壇的精神。比如說第一個解釋,是說這個標示是來自中國易經的一個卦象。是第六十四卦。那未濟掛他這個卦象解釋,是說水火為繼氣,運不通,諸事不能如願。他有初衰而後盛,否極泰來的這個變化。那麼這個就顯示,這個論壇其實是在因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壓力。那麼民間如何去回應這個壓力,來促成教育改革。 | ||
− | + | ==《均優學習論壇》簡介== | |
+ | *2010年起,每年1次,為期3天,包括20~30個議程;2021年為6月18~20日。 | ||
+ | *民間自主辦理,採百樂宴(potluck)模式籌備;開放各教育團體提案議程,由工作會議決議,參與團體皆為共同主辦單位。 | ||
+ | *參與者包括:政府官員、民意代表、體制學校人員、實驗教育辦學者、家長團體、教師團體、社區大學、各種創新教育實踐團隊。 | ||
+ | *主題包括:政策倡議、創新教育分享、實用技術交流。 | ||
+ | *論壇功能:匯聚各領域教育專業人脈、實務問題研討及突破、凝聚政策推動共識。 | ||
− | + | 講者解說:<br/> | |
− | + | 「均優學習論壇」是2010年開始辦的,每年辦一次,每次三天。這三天裡面呢?總共會有二三十個議程,今年是第十二年,舉辦日期是2021年6月18到20號。 | |
− | + | 那麼這個論壇,就是目前臺灣民間最大的一個教育論壇。他的辦理,相當有特色,他是採百樂宴的模式籌備。他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主辦單位來做中央廚房,來做決定,而是開放各個教育團體來提案。那麼最後的議程,是由工作會議的成員一起決定的,所有參與的團體呢,都是共同主辦單位。這個就可以顯示出,民間教育團體的積極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論壇裡面可以參加的人就是包括各界,甚至包括政府官員、民意代表,以及包括體制學校、實驗教育的辦學者 等等各種團體。那麼主題可以包括是政策、倡議,也可以是創新教育的一些案例的分享,那麼當然也有一些實用技術交流。那麼這個論壇的功能呢,就在匯聚各個領域的教育、專業的人脈、來形成同盟,來作為未來教改的推動的盟友。這個論壇呢,也可以針對些實務的問題進行研討,他不太談一些理論、而是談問題的解決。最後當然也就是希望能夠凝聚,未來教育政策的應興應革的,改革共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福留子孫〉計畫== | ||
+ | *2011年均優學習論壇(當時稱「良質教育研討會」)提出,並成為此後每年的常設議程。 | ||
+ | *基本概念為:設想未來世代的理想社會,並嘗試提出達成此理想的相應政策,包括:公共教育、產業與環境、政府財政等等。 | ||
+ | *2021年的議程名稱為〈推動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 。 | ||
+ | 講者解說:<br/> | ||
+ | 這個計畫叫做福留子孫計畫。這個計劃是第二屆的論壇提出來的,並且以後每一年都成為他的常設的議程。它的基本概念是什麼呢?他就是在設想我們未來世代,他所應該享有的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應該怎麼樣?並且呢,我們嘗試提出要達成這樣的理想,應該相應的政策是什麼?那這當然包括教育的政策,甚至包括產業的政策、政府、財政政策等等,無非就是希望能夠回應新時代的社會變遷。 | ||
+ | ==台灣特有的教育財政制度== | ||
+ | *政府編列教育預算有法定下限,此比例在民國 100 年是 21.5% ,目前是 23%。 | ||
+ | *歲入淨額不含舉債收入,教育經費沒有要舉債。 | ||
+ | *政府收入會自然成長,如民國 92 年是 1.85 兆,108 年增為 2.93 兆,16年增加 1.08兆。 | ||
+ | *教育經費下限民國 95 年是 4019 億,民國 110 年是 6542 億,增加了 2523 億。成長63% | ||
+ | <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5-110年教育經費變化.png' width='500' height='287'/> | ||
− | + | 講者解說:<br/> | |
− | + | 怎麼樣可以讓未來新世代,可以享有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例如今年也有這樣子的議程,他的議程名稱呢,是「推動教育改革,開放政府治理」。在這一個議程裡面談到了一個制度,是台灣很特別的教育財政制度。他這個制度是指說,我們有一條法律是規定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呢,有一個比例的法定下限。不可以低於這個比例,那麼在民國一百年,它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一點五。那現在它的比例儀器已經提高到二十三,這個比例指的是政府過去三年的稅入。<br/> | |
− | == | + | 那麼由於這樣子的經費下限的的保障呢,使得我們的教育經費,不至於被執政者給亂用。那為什麼福留子孫的這個議程,這次會提出這樣子的一個議題呢?原因是由於這樣子很特有的保障教育經費的制度,後來在2018年發現,我們對教育經費因為逐年增加的關係,已經編不出足夠的教育支出來,滿足這個所謂經費的最低下限,那怎麼辦呢?總不能讓政府亂花吧?!於是呢,就提出一個主張,就是在中央政府呢,也設一個那教育發展基金。那麼透過這個基金,可以保留當年用不完的教育經費留待來年齁用在有意義的地方,這個制度其實原來就是民間提出來的。我們也透過福留子孫的議程呢,再提出改進的一個政策。那麼上面就是目前台灣民間在促成教育改革的機制。 |
− | < | + | |
− | == | + | ==台灣的教改歷程與方向== |
− | < |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8/課程演進五階段.png' width='650' height='50'/><p> |
− |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5/課程演進五階段說明.png' width='700' height='128'/> | |
− | + | ||
− | + | 講者解說:<br/> | |
− | </ | + | 於是我們就發現台灣的教育教改方向,事實上是按照這樣子的一個系列的發展。在過去的三十幾年台灣的教改方向是從所謂的權本,慢慢發展到科本,到目前的所謂的校本,就是我們從過去戒嚴體制統編課本的,由執政者控制教育的這個模式,我們一路發展到逐漸可以允許學校擁有彈性,來滿足學生的個別差異。但是呢目前還僅僅只是所謂的校本的階段:學校有課發會、學校可以選書啦⋯⋯但是呢,是不是可以滿足每一個學生個別的需求?恐怕是還沒。 |
− | + | 那麼未來呢,我們就應該,再走向一個從班本再過度到真正做到人本的,那新的典範。那個就是自主學習的典範。 | |
− | + | ||
− | + | ==台灣十大願景:展望孩子們長大後的時代== | |
+ | #人口穩定在1500萬,300萬戶。分布在約1000個低碳排的生態村中。能源、淡水、糧食都不算緊張。 | ||
+ | #人口大多居住在1000公尺以下的國土內,1000公尺以上的國土,基本不開發。以此為基礎治河,再以尊重河川水道為基礎,決定聚居地,所以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問題。 | ||
+ | #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 ||
+ | #經濟活動分為三塊: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中第一個「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 ||
+ | #人民有自行發行代幣的權利,與政府發行的法幣並行,以此制約政府和資本家透過金融活動對其他人進行掠奪。致富得靠「實業」,不是靠金融手段。 | ||
+ | #亞洲的食品勝地,台灣出產就等於是食物的品質保證。糧食自給率約70%,難以封鎖。食農教育極為發達,人民吃得健康,健保容易維持。 | ||
+ | #物聯網的所有權屬於公眾;約有50萬家戶有家用AI馴養能力。對全民實施程式教育,其中有15%人口達到精通的水準。 | ||
+ | #實施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常備軍20萬,後備軍100萬。將不對稱作戰發揮到極致。 | ||
+ | #租稅負擔率約20%,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交由開放政府治理:學習、學前託育、老人照護接近免費;健保依財富等級分級收費。基礎建設、環境治理、警政司法、國防外交、社會安全網則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 ||
+ | #「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科層中學習」與「人從市場中學習」,公共教育傳遞「剛好比最好更好」、「勞作神聖」、「自給自足」等價值觀。 | ||
+ | |||
+ | 講者解說:<br/> | ||
+ | 好那麼面對這樣的嚴峻的新挑戰,普羅大眾,該怎麼樣去回應呢?該怎麼樣避免 | ||
+ | 這個嚴重的危機呢?於是我們在經過論壇均優裡面,透過福留子孫這個計畫,就曾經發想出,台灣的十大願景,也就是在因應這個所謂的新時代的新危機。那我們認為,未來台灣社會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 ||
+ | 譬如說為了避免全球暖化帶來的生態危機,我們是不是可以完全不要使用化石能源?那麼以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熱資源,還有我們還有黑潮的洋流資源,幾乎可以完全取代。那麼為了達成這樣子的十大願景?我們除了應該讓孩子能夠學到這些,因應新時代的能力,那怎麼樣可以學到這些能力?對於目前的教育體制是不是能夠達成這樣子的教育成效?我們也需要檢討。於是,我們就發現,在目前所謂傳統學校教育的這個典範,是沒有辦法達成,讓一般的普羅大眾可以滿足他的學習需求,來因應未來新的挑戰。 | ||
+ | |||
+ | ==台灣教育的典範轉移== | ||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e/教育需求與供給剪刀差.png' width='350' height='385'/><br/> | ||
+ |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閉恩濡/自主學習典範的應用/文明新典範3.png' width='400' height='280'/><br/> | ||
+ | 講者解說: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就可以看到傳統的學校教育。他的學校教育的動機遠遠不及家庭教育需求,尤其是在快速的這個時代變遷之下,那個差距越來越大。 | ||
+ | 於是我們就發現,在現在網際網路這個發達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可以實現半個世紀以前伊利奇所提出來的網絡學習這樣的新典範。這個典範呢,是透過網路的學習。並且呢,我們要主張一種新的自主學習的典範,他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步調,掌握自己的學習需求,並且充分運用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來達到他自己的成長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因應,時代的挑戰,讓他可以學得回應挑戰的能力。 |
2024年4月25日 (四) 07:26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講題:教改與社會變遷的角色
講者:任懷鳴
時間:2021年10月4日 15:50-18:30
《均優學習論壇》精神標幟
- 易經「未濟」卦,為第64卦火水未濟,氣運不通,諸事不能如願,有初衰後盛否極泰來之變。
- 圓圈缺口象徵每個時代都尚未能完美,每個世代都需奮發、革新,秉持「乾坤再造」的精神邁向圓滿。
- 標幟形似滾輪,大小同心圓代表不同世代,時代不斷往前推移,代代互為動力,不斷前進。
- 整個標幟看起來既像眼睛、又像在說話,意謂教育工作者須具備「高瞻遠矚」的洞見,同時勇於表達、言人所不能言,成為社會的指引。
講者解說:
均優曾經發明了一個精神的標幟,用來展示論壇的精神。比如說第一個解釋,是說這個標示是來自中國易經的一個卦象。是第六十四卦。那未濟掛他這個卦象解釋,是說水火為繼氣,運不通,諸事不能如願。他有初衰而後盛,否極泰來的這個變化。那麼這個就顯示,這個論壇其實是在因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壓力。那麼民間如何去回應這個壓力,來促成教育改革。
《均優學習論壇》簡介
- 2010年起,每年1次,為期3天,包括20~30個議程;2021年為6月18~20日。
- 民間自主辦理,採百樂宴(potluck)模式籌備;開放各教育團體提案議程,由工作會議決議,參與團體皆為共同主辦單位。
- 參與者包括:政府官員、民意代表、體制學校人員、實驗教育辦學者、家長團體、教師團體、社區大學、各種創新教育實踐團隊。
- 主題包括:政策倡議、創新教育分享、實用技術交流。
- 論壇功能:匯聚各領域教育專業人脈、實務問題研討及突破、凝聚政策推動共識。
講者解說:
「均優學習論壇」是2010年開始辦的,每年辦一次,每次三天。這三天裡面呢?總共會有二三十個議程,今年是第十二年,舉辦日期是2021年6月18到20號。
那麼這個論壇,就是目前臺灣民間最大的一個教育論壇。他的辦理,相當有特色,他是採百樂宴的模式籌備。他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主辦單位來做中央廚房,來做決定,而是開放各個教育團體來提案。那麼最後的議程,是由工作會議的成員一起決定的,所有參與的團體呢,都是共同主辦單位。這個就可以顯示出,民間教育團體的積極性。
論壇裡面可以參加的人就是包括各界,甚至包括政府官員、民意代表,以及包括體制學校、實驗教育的辦學者 等等各種團體。那麼主題可以包括是政策、倡議,也可以是創新教育的一些案例的分享,那麼當然也有一些實用技術交流。那麼這個論壇的功能呢,就在匯聚各個領域的教育、專業的人脈、來形成同盟,來作為未來教改的推動的盟友。這個論壇呢,也可以針對些實務的問題進行研討,他不太談一些理論、而是談問題的解決。最後當然也就是希望能夠凝聚,未來教育政策的應興應革的,改革共識。
〈福留子孫〉計畫
- 2011年均優學習論壇(當時稱「良質教育研討會」)提出,並成為此後每年的常設議程。
- 基本概念為:設想未來世代的理想社會,並嘗試提出達成此理想的相應政策,包括:公共教育、產業與環境、政府財政等等。
- 2021年的議程名稱為〈推動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 。
講者解說:
這個計畫叫做福留子孫計畫。這個計劃是第二屆的論壇提出來的,並且以後每一年都成為他的常設的議程。它的基本概念是什麼呢?他就是在設想我們未來世代,他所應該享有的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應該怎麼樣?並且呢,我們嘗試提出要達成這樣的理想,應該相應的政策是什麼?那這當然包括教育的政策,甚至包括產業的政策、政府、財政政策等等,無非就是希望能夠回應新時代的社會變遷。
台灣特有的教育財政制度
- 政府編列教育預算有法定下限,此比例在民國 100 年是 21.5% ,目前是 23%。
- 歲入淨額不含舉債收入,教育經費沒有要舉債。
- 政府收入會自然成長,如民國 92 年是 1.85 兆,108 年增為 2.93 兆,16年增加 1.08兆。
- 教育經費下限民國 95 年是 4019 億,民國 110 年是 6542 億,增加了 2523 億。成長63%
講者解說:
怎麼樣可以讓未來新世代,可以享有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例如今年也有這樣子的議程,他的議程名稱呢,是「推動教育改革,開放政府治理」。在這一個議程裡面談到了一個制度,是台灣很特別的教育財政制度。他這個制度是指說,我們有一條法律是規定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呢,有一個比例的法定下限。不可以低於這個比例,那麼在民國一百年,它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一點五。那現在它的比例儀器已經提高到二十三,這個比例指的是政府過去三年的稅入。
那麼由於這樣子的經費下限的的保障呢,使得我們的教育經費,不至於被執政者給亂用。那為什麼福留子孫的這個議程,這次會提出這樣子的一個議題呢?原因是由於這樣子很特有的保障教育經費的制度,後來在2018年發現,我們對教育經費因為逐年增加的關係,已經編不出足夠的教育支出來,滿足這個所謂經費的最低下限,那怎麼辦呢?總不能讓政府亂花吧?!於是呢,就提出一個主張,就是在中央政府呢,也設一個那教育發展基金。那麼透過這個基金,可以保留當年用不完的教育經費留待來年齁用在有意義的地方,這個制度其實原來就是民間提出來的。我們也透過福留子孫的議程呢,再提出改進的一個政策。那麼上面就是目前台灣民間在促成教育改革的機制。
台灣的教改歷程與方向
講者解說:
於是我們就發現台灣的教育教改方向,事實上是按照這樣子的一個系列的發展。在過去的三十幾年台灣的教改方向是從所謂的權本,慢慢發展到科本,到目前的所謂的校本,就是我們從過去戒嚴體制統編課本的,由執政者控制教育的這個模式,我們一路發展到逐漸可以允許學校擁有彈性,來滿足學生的個別差異。但是呢目前還僅僅只是所謂的校本的階段:學校有課發會、學校可以選書啦⋯⋯但是呢,是不是可以滿足每一個學生個別的需求?恐怕是還沒。
那麼未來呢,我們就應該,再走向一個從班本再過度到真正做到人本的,那新的典範。那個就是自主學習的典範。
台灣十大願景:展望孩子們長大後的時代
- 人口穩定在1500萬,300萬戶。分布在約1000個低碳排的生態村中。能源、淡水、糧食都不算緊張。
- 人口大多居住在1000公尺以下的國土內,1000公尺以上的國土,基本不開發。以此為基礎治河,再以尊重河川水道為基礎,決定聚居地,所以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問題。
- 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 經濟活動分為三塊: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中第一個「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 人民有自行發行代幣的權利,與政府發行的法幣並行,以此制約政府和資本家透過金融活動對其他人進行掠奪。致富得靠「實業」,不是靠金融手段。
- 亞洲的食品勝地,台灣出產就等於是食物的品質保證。糧食自給率約70%,難以封鎖。食農教育極為發達,人民吃得健康,健保容易維持。
- 物聯網的所有權屬於公眾;約有50萬家戶有家用AI馴養能力。對全民實施程式教育,其中有15%人口達到精通的水準。
- 實施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常備軍20萬,後備軍100萬。將不對稱作戰發揮到極致。
- 租稅負擔率約20%,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交由開放政府治理:學習、學前託育、老人照護接近免費;健保依財富等級分級收費。基礎建設、環境治理、警政司法、國防外交、社會安全網則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 「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科層中學習」與「人從市場中學習」,公共教育傳遞「剛好比最好更好」、「勞作神聖」、「自給自足」等價值觀。
講者解說:
好那麼面對這樣的嚴峻的新挑戰,普羅大眾,該怎麼樣去回應呢?該怎麼樣避免
這個嚴重的危機呢?於是我們在經過論壇均優裡面,透過福留子孫這個計畫,就曾經發想出,台灣的十大願景,也就是在因應這個所謂的新時代的新危機。那我們認為,未來台灣社會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譬如說為了避免全球暖化帶來的生態危機,我們是不是可以完全不要使用化石能源?那麼以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熱資源,還有我們還有黑潮的洋流資源,幾乎可以完全取代。那麼為了達成這樣子的十大願景?我們除了應該讓孩子能夠學到這些,因應新時代的能力,那怎麼樣可以學到這些能力?對於目前的教育體制是不是能夠達成這樣子的教育成效?我們也需要檢討。於是,我們就發現,在目前所謂傳統學校教育的這個典範,是沒有辦法達成,讓一般的普羅大眾可以滿足他的學習需求,來因應未來新的挑戰。
台灣教育的典範轉移
講者解說: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就可以看到傳統的學校教育。他的學校教育的動機遠遠不及家庭教育需求,尤其是在快速的這個時代變遷之下,那個差距越來越大。